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口腔科标准预防对策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口腔科标准预防对策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口腔科标准预防对策

1标准预防技术概念及意义

口腔科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大多数患者都需要钻牙、磨牙等处理手段。涡轮手机在口腔中高速旋转产生的飞沫、气雾对诊室空气造成污染。每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需要多次接触不同的器械,加之口腔科患者来自于社会各层次,不同程度伴有其它基础疾病和感染疾病。患者治疗前后大多数未经血液检查,因而口腔科治疗中的交叉感染容易被忽视。事实上许多经血传播的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都可通过沾有血液、唾液的牙科器械或医护人员的手,经由患者口腔内的微小创面造成医源性交叉感染[1]。因此口腔科是医院容易造成交叉感染的临床科室。口腔护理人员是工作中的第一线,为了防止或减少此类交叉感染事故的发生,要求医护人员采取有效的标准预防技术进行个人防护。标准预防的含义是认定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根据传播途径采取接触飞沫、空气隔离,是预防医院感染成功而有效的措施。其特点: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防止疾病从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患者[2]。

2防范措施

2.1加强培训,强化学习标准预防技术提高大家对职业防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防护意识,主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具体措施的实施方法。科室定时组织对医院感染知识和消毒隔离制度的学习,口腔科主要标准预防技术包括洗手、戴手套、穿隔离衣、戴防护眼镜和面罩等基本技术[3]。对各项技术的操作规程熟练掌握,实施过程中做到自觉自律。

2.2手的卫生与防护护理人员的手是与患者、术中器械接触最多的部位,也是口腔科造成交叉感染的主要途径,手部的防护是关键。防护措施主要包括洗手及手套应用。科学洗手能有效的清除手上的病原微生物,是保持手卫生有效预防和控制病源体传播,降低院感发生最简单的方法。科室在每一诊位改装感应水龙头,水池旁贴有标准七步洗手法示意图,配备洗手消毒液和专用抹手纸,避免用毛巾抹手。护士操作前后均要按操作规程洗手,定期做手培养检测洗手效能。

2.3正确使用手套培养戴手套的习惯,护士配合治疗时难免接触血液等,应戴一次性乳胶手套。避免直接接触,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尤其是手上有创口时,戴手套操作以减少皮肤接触。虽然戴手套不能防止针刺伤,但可以减少污染血液进入人体的量而降低感染的机会,经常戴手套的医务人员其皮肤粘膜被医疗器械损伤后感染的机会小于不戴手套者[4]。脱手套后要规范洗手。

2.4口罩及护眼镜、面罩的使用工作中唾液、血液的飞溅非常普遍,因此必须严格戴好口罩,能有效防止或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必要时使用护眼罩和面罩,避免飞沫进入眼睛,并及时更换口罩。

2.5物品的使用与处置使用的持物镊干罐每4小时更换一次,棉球盅、器械盒等每天更换。使用过的一次性锐利物品置利器盒,其它重复使用的器械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回收消毒高温高压灭菌再利用。灭菌物品使用小包装,标有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有效期为6个月,分类有序放置,合理应用。诊室每天定时通风,桌面和地板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水擦拭。每晚紫外线空气消毒1h。

2.6规范操作,将锐器伤害减少到最低熟练掌握各种锐利器械的使用方法,如玻璃安瓿、刀片、针头等,使用完毕及时丢入利器盒。注射器使用后不要回套放入利器盒,杜绝针头刺伤机会。据统计,全世界针刺感染人数高达1000万人,因此而致命的有180万人,其中护理人员占63%[5]。锐器伤的处理方法:如果被锐器损伤,立即流动水冲洗,在伤口旁边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进行挤压,尽量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2%碘酊消毒后敷料包扎。确认锐利物是否来源于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以便伤者及时得到检测和治疗。并认真填写职业暴露报告表上报院感办。

3讨论

通过强化标准预防知识的学习,增强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认识建立严格无菌观念,是对患者及医院的负责。医院是病源体集中的场所,我们要从思想上重视标准预防的的重要性,切实将每一件措施认真落实到工作中,做好自身防护,降低职业暴露的危险。我们在工作前戴口罩、帽子作好个人防护,诊疗患者时充分了解病情,准备充足的物品,避免操作中反复取物的污染。治疗完毕立即处置污物,分类放置于有盖污物箱,避免暴露空气中加重污染。无论工作有多烦琐,遵循标准预防措施作好双向防护,也是护士预防医院感染根本措施。同时也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应用标准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