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老干部口腔疾病调查及防治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老干部口腔疾病调查及防治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老干部口腔疾病调查及防治

受检者口腔内普遍存在牙垢或牙结石,以及较为明显的牙齿磨耗。牙列缺损、缺失和修复情况受检者中失牙例数(包括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共1152例,占受检总例数的94.6%。共缺牙7088颗,受检者人均缺牙5.82颗,平均每位缺牙者失牙6.15颗;已修复义齿者741例,占失牙总例数的64.3%,80岁以上年龄组均有牙齿缺失。随着年龄增长,牙列缺失(无牙颌)例数和人均失牙数均逐渐上升,缺牙患者中已修复义齿所占比例亦逐步增高。

龋病是一种常见慢性疾病,也是老年人丧失牙齿的最主要原因之一[5],老年期是龋病好发的第3个高峰期[6]。本调查结果发现,军队离退休老干部龋均数据显著高于2005年全国第三次口腔健康抽样调查60岁以下人群龋病流行病学资料,略低于同年龄组资料。虽然本调查80岁以上组患龋率(59.7%)较其他两组有所下降,但原因是大部分有龋损的牙齿已被拔除或脱落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唾液分泌量逐渐减少,牙龈萎缩越来越严重,随着牙骨质外露,根面龋随之增多,这已成为老年人龋病的一大特点[7]。本次调查还显示,在全部龋齿中,仅有53.75%的患牙得到了正规治疗,提示老年人口腔保健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牙周病也是口腔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本次调查发现,牙龈炎和牙周炎的合计发病率高达94.5%。牙周病的发生、发展,可造成牙齿逐渐松动、脱落,从而导致失牙增加,故牙周病已成为危害老年人口腔健康的主要疾病。我们还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口腔黏膜病发病率也随之上升,除了与老年人全身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口腔黏膜发生退行性变,导致其口腔黏膜发生病损有关外,还可能与老年人口腔内存在的局部刺激因素(过于尖锐的牙齿、残冠残根、不良修复体,以及嗜烟、嗜酒等不良习惯)密切相关。另外,本调查还发现,义齿性口炎所占比例较高,可能与老年人义齿镶配比例相对较高有关。

牙列缺损和缺失,是影响老年人口腔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本调查结果显示,在全部受检者中,94.6%的个体有牙齿缺失,其中牙列缺失者占10.5%,这一数据高于以往文献[8-9]统计结果,与2005年全国第三次口腔健康抽样调查[4]结果相似。牙列缺损和缺失直接导致老年人咀嚼和消化功能下降,进而影响老年人的正常饮食和各种营养素摄入。在全部牙列缺损、缺失者中,只有64.3%的患者镶配了义齿,其余患者由于未能及时修复缺牙,缺牙区邻牙及对牙已经出现倾斜、移位、伸长等改变,加速了牙齿及其支持组织的老化进程,给日后修复带来诸多不便。

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与口腔疾病防治水平、老年人自身口腔保健意识等因素密切相关。有调查[10]显示,多数老年人在口腔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到医院接受检查、治疗,其口腔保健知识与行为均较薄弱,如很多老年人是在龋病已发展至牙髓病、根尖周病甚至残冠残根阶段,或牙周病已严重至无法保留阶段才就医的,此阶段的治疗相对复杂,往往需要多次复诊,长时间的候诊往往致使老年患者难以完成规范治疗;当需要拔除患牙时,老年人大多因罹患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系统疾病而影响操作,导致残根、残冠等长期滞留,难以完成义齿修复工作,导致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更加恶化。因此,要做好老年人的口腔疾病防治工作,除了需要大力普及口腔健康知识、定期开展口腔检查等干预外,还可根据老年人口腔疾病特点,适当开展相关预防性牙科治疗[11]。比如,为解决老年人牙科治疗风险高和行动不便、配合困难等问题,在患者60~70岁身体状况较好时期,即应定期进行全面系统的口腔检查,对能够保留的患牙进行彻底治疗,对不能保留或虽暂时可保留但容易出现问题的患牙一律拔除,然后镶配合适的义齿,同时传授正确的自我口腔保健方法。当患者进入高龄后,不再需反复进行牙科治疗,即使偶尔出现问题也容易解决。此外,在临床诊疗规范和医疗设施配套上,可酌情采取根管治疗术一次法技术,心电监护下拔牙,加强围拔牙手术期综合干预措施等,进一步提高老年人口腔疾病防治水平。

作者:周明林松杉王峰赵颖煊杨瑞华缪红文徐东陈晔单位:海军总医院口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