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口腔医学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方法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有些课程教学内容多,前后章节间隔时间长,而目前口腔医学生的临床实践则被集中压缩在最后一年的临床实习中。这就导致部分先开的专业理论课内容结束后到临床接触实习期间最长可以达到近1年半时间,学生知识遗忘率较高。另外笔者认为部分口腔医学理论教学内容与临床实践规律不一致,课程内容安排枯燥机械,和临床诊疗思维不一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系统全面的分析疾病、诊疗疾病的能力差,也容易出现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的问题,难以真正掌握理解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临床实习期间又正是学生找工作、考研复习的时间段。因此,造成很多学生不能专心实习,基本功不扎实的。另外,由于学生刚开始接触临床工作,尚需要一段时间来熟悉环境,这也使学生浪费了部分实习时间。虽然学生有前期的部分临床见习经历,但见习和实习完全是两种模式,两种学习状态。笔者做过本校大学三年级口腔医学专业共计81名学生的见习调查,对课间和假期的见习效果进行分析,发现有近65%的学生不知道见习内容,收获不大,基本是为了完成学校安排的实践任务而见习;还有25%的学生认真按要求见习,在对患者就诊经历方面有所收获,但对专业的诊疗常识依然一无所知,剩下10%的基本没有见习体会。据此我们认为脱离理论指导的见习意义不大,不能称之为临床见习,或可认为是作为旁观者的临床观摩。以上种种证据说明,口腔医学生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见习、实习效果不理想,临床分析诊疗能力不强,给学生就业、通过国家口腔执业医生资格考试带来了不利的因素,也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口腔医学专业的用人需求。事实上,早在上世纪末,欧美等众多医学院校就已经不同程度地采用各种灵活的教学方法,代表性的有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模式(Case-BasedLearn-ing,CBL)和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在欧美各国及香港、台湾地区的口腔医学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期间,学生从入学第一年起就开始接触临床[5],这样的教育模式非常有利于巩固专业理论知识,有效避免专业理论和实践学习的脱节,能够保证学生有大量的时间训练临床操作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为今后的医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改革的实践
结合实际,我们在不改变现有的教学体系、教学课程设置的前提下,通过各种改革尝试大力进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具体如下。
2.1结合临床实际改革口腔实验课教学模式
我们在口腔颌面外科学课程中首先进行实验教学改革,修订了教学大纲,增加了实验课时的比重,理论课:实验课时数由原来的96:48学时增加到了现在的78:66学时;增加了实验操作考核在本门课程考试中的分值比例,由原来的10%提高到了40%;改变过去教师先演示、学生后模仿的单一实验教学方法,采用以病例为引导、模拟情景角色扮演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热情,提高教学效果。具体的说,实验课采用分小组示教、模拟临床情境、角色扮演等方法进行。利用先进的实时录播多媒体摄像系统,实时通过投影仪展示教师的操作细节,将一些在普通条件下无法直接观察的结构和过程生动直观地展现出来,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如在牙槽外科章节实验中,为尽量模拟临床,一改过去单纯看拔牙视频录像的实验教学模式,而是采用一边实时录播教师的示教操作视频,一边要求学生在猪头上进行猪牙的实际拔除,老师分组指导规范化操作,最后实验考核环节学生分组在仿真人模型上进行牙齿的拔除操作。这样,从患者体位、器械辨别与使用、操作流程、拔牙技术要领等各个方面尽量模仿临床,达到很好的培养临床实践能力的效果。再如,先天性畸形章节中的单纯性唇裂修复术历来是理论重点内容,临床接触极少,学生难以掌握。有鉴于此,我们改变以往实验课单纯播放教学视频的实验内容,而是采用猪唇制作唇裂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规范的测量、定点、划线、切开、缝合等一系列临床操作过程,按照各组学生操作情况打分记录成绩。学生积极性很高,完成度好,相应的理论内容也就理解透彻,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2.2建立课外兴趣小组,制定小组实践活动规划,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根据学生兴趣建立课外小组,以此为基础,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在先天畸形章节教学中,开展小报知识设计和绘制各种皮片、皮瓣移植模式图的竞赛,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整理归纳和绘图、操作,起到化枯燥为好奇、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学生以课外小组形式积极参与每年/爱牙日0社会实践活动、教师科研课题的实践活动,更可以创造更多师生互动的空间和学生亲身操作的机会,使之在实践中掌握理解所学知识。
2.3实验室开放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尝试
在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实施开放式实践教学,对本专业学生实行实验室开放,开我们早在2010年就开始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利用现有师资、仪器设备、环境条件等资源,制定相应的规章管理制度,以课内开放和预约开放的形式,开展以实验教学内容为主、以学生兴趣小组的设计性实验为辅的实验室开放活动。开放课时数由开始每周1次4学时增加到每周2次8学时,参加实验室开放的学生数也由最开始的204人次增加到了714人次。不难看出,实验室开放能够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练习、科技创新活动紧密联系起来。有效增加学生实践操作的时间和机会,学生参与程度增加显著,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2.4进一步提高改进学生课间早期临床见习实践质量
在口腔专业课程开始时(大学三年级),在课外时间早期跟随带教老师进入临床见习实践,该项见习也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列为本门课平时成绩考核内容,学生通过直观接触医疗环境,感受体会课堂所学内容在临床的应用。要求学生带着理论课所学的知识去看,带着问题回到课堂,所见所得与理论相互对照,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信息、QQ群、网页论坛、微信、甚至当面提问等多种手段与教师进行沟通解惑。以上措施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2.5改革专业技能培训和毕业前的技能考核内容
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集中进行临床实践技能的培训。一改传统按照理论课章节进行重复复习重点、观看视频、要求学生分组进行操作的简单培训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严格按照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大纲规范流程要求,结合临床常见操作和基本技能进行为期2周的集中规范化培训。在临床模拟实验室内,学生分组进行情境模拟操作。例如病历书写、口腔检查内容、无菌操作、口内麻醉方法等,通过这样的培训,学生能够更好地实现由实验室操作向临床操作的过渡。在学生临床实习结束返校后,模拟口腔专业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进行毕业前技能考核,通过考核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发现实验教学中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不断改进实验教学内容,使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3改革的成效
对2008级口腔本科实习学生(共计83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见表2。我们对各实习医院实习带教老师(共65人)也做了问卷调查。80%的实习带教老师认为我校实习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较好,7211%的的实习带教老师认为我校实习生临床操作技能方面较好。详见表3。从2010年对口腔医学本科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教学改革尝试以来,我校口腔本科医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临床技能和实践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获得了学生自我评价和实习单位的认可。值得一提的是,2011届口腔医学本科毕业生虽然没有全程参与教改过程,但在2010-2011大学四年级学习中也引入了实验室开放项目实践和实习前、毕业前的操作培训考核等改革内容,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在2012年我国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我校毕业生首次通过率历史性地达到了100%。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我们教学改革的成效。
4小结
加强口腔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培养合格的口腔本科生至关重要,且需要教师、学生、实验人员的共同努力。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当然也有不足。主要体现在:第一,我们的临床实践改革尝试还局限在原有的教学课程设置体系之下,限于课时,我们的实践能力培养还面临着时间少、教师少、学生多的瓶颈,学生还要应付大量的临床理论课的考试压力;第二,传统教育模式根深蒂固,在考试的形式与内容上改革力度还不够大,临床实践能力考核的比重应该得到加强;第三,我们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网络教学的模式,实时互动,更有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
作者:孟祥勇周平秀单位: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