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简论复方蜂胶乳膏对家兔影响思考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简论复方蜂胶乳膏对家兔影响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简论复方蜂胶乳膏对家兔影响思考

【摘要】目的研究复方胶乳膏对家兔皮肤的刺激性实验。方法观察复方蜂胶乳膏对健康家兔单次涂药及多次涂药的皮肤刺激性的影响。结果对完整皮肤无刺激性;对家兔破损组皮肤多次涂药有轻度刺激性。结论复方蜂胶乳膏是一种安全性较好的外用制剂。

【关键词】复方蜂胶乳膏;家兔;皮肤刺激性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skinirritationofCompoundpropoliscreamsinrabbits.MethodsToobservetheeffectofcompoundprolliscreamsappliedoneandmoretimesontheskinirritationinheathyrabbits.ResultsNoirritationwasobservedinintegralskinofrabbits,butlow-gradeirritationoccurredininjuredskinifusingtheointmentmanytimes.ConclusionCompoundpropoliscreamisanexternalpreparationwithbettersecurity.

Keywords:Compoundpropliscream;Rabbits;Skinirritation

复方蜂胶乳膏来源于民间验方,由蜂胶、苦参、黄芩等中药组成,具有清利湿热、止痛解毒的功效,外用主要治疗带状疱疹和湿疹等皮肤科疾病。根据中药药性,主要采用了蜂胶醇提,其余药味水煮醇沉的方法进行提取,再配以适量的药用辅料,最终试制了O/W型的复方蜂胶乳膏。为进一步探讨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对其进行了皮肤刺激性实验。现报道如下。

1材料

实验组:复方蜂胶乳膏,批号:060402,含量:含生药量32%,自制;对照组:空白基质,自制。

动物:大耳白家兔,体重2.0~2.5kg,♀♂兼用,由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2方法

2.1实验动物的处理与分组取体重相近的白色家兔12只,将家兔背部两侧毛剪短后,用20%Na2S脱毛约50cm2左右,选脱毛24h后无破损皮肤家兔备用。分为完整皮肤组Ⅰ、Ⅱ和破损皮肤组Ⅲ、Ⅳ,每组3只。Ⅲ、Ⅳ组家兔在消毒皮肤后,用砂纸磨擦皮肤,以渗血为度,作为破损皮肤试验区。

2.2单次给药的皮肤刺激性实验脱毛及破皮损皮肤后第2天,分别在第Ⅰ和第Ⅲ组家兔左侧脱毛区涂药,每次涂抹1.0g;右侧涂空白基质1.0g作为阴性对照,盖上一层纱布,用无刺激性胶布固定。每只动物分笼饲养,涂药后24h用无菌温水清洗药物,清洗后在1,24,48,72h肉眼观察并记录涂抹部位有无红斑和水肿等情况,刺激强度的评价参照“2.4”项下操作。

2.3多次给药的皮肤刺激性实验分别在第Ⅱ和第Ⅳ组家兔左侧脱毛区涂药,右侧涂空白基质,涂药2次/d,涂抹1.0g/次,涂药后纱布固定,连续用药7d。在末次用药4h后取下包扎,洗去残留药物,观察并记录涂抹部位有无红斑和水肿等情况。刺激强度的评价参照“2.4”项下操作。

2.4刺激强度的判定[3]对涂抹部位有无红斑和水肿等情况进行评分(表1),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平均积分值,并进行刺激强度评价(表2)。多次给药的皮肤刺激性实验,还需观察涂抹部位是否有色素沉着、出血点、皮肤粗糙或皮肤菲薄等情况,并观察实验兔的活动、饮食、精神状态等。连续观察1周。表1皮肤刺激性反应评分标准(略)表2皮肤刺激性强度评价标准(略)

表3复方蜂胶乳膏对家兔皮肤刺激性评分(略)表4复方蜂胶乳膏对家兔皮肤刺激性评价(略)

3结果

实验结果见表3~4,完整组中一次给药组(Ⅰ)和多次给药组(Ⅱ),皮肤刺激反应总积分、皮肤刺激反应平均分值均值小于0.5,各组动物饮食、活动正常,均无烦躁等异常精神状态及全身中毒症状,刺激强度评价为无刺激性能超群。

破损组中一次给药组(Ⅲ)的最高积分为0.33,皮肤刺激反应强度为无刺激性;多次给药组(Ⅳ)的皮肤刺激反应为0.67,皮肤刺激反应强度在0.5~2.99之间,表现为轻度刺激性,实验中涂抹部位均未见色素沉着、出血点、皮肤粗糙或皮肤菲薄等情况。同时观察到破损皮肤组的动物有短暂的竖毛、活动减少、精神萎靡等现象,停药约3d后恢复至正常。因此,复方蜂胶乳膏用于治疗带状疱疹是较安全的局部外用制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皮肤用药毒性试验·中国新药研究指南(药学、毒理学)[S].1993:210.

[2]叶其正,罗宇慧,胡春萍.六神软膏多次给药对家兔皮肤刺激性的实验研究[J].中成药,2006,28(1):86.

[3]金若敏,黄坚,符胜光.痔瘘熏洗颗粒毒理学研究[J].中成药,2006,2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