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临床医学精英教育模式探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1临床医学精英教育的特点
1.1.1社会性的教育本质现代临床医学研究具有明显的自然科学属性,但人有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人的健康、疾病与其他动物的健康、疾病之间的差别在于人的健康的社会性,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因素,与人体健康都有密切的联系,甚至经典传染病的传播、流行和防治均具有明显的社会特征¨J。因此,临床医师除了必须具有良好的自然科学素质外,还应该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那么临床医学教育明显具有社会性。
1.1.2精英性的教育规模临床医学教育在量和质上都体现出其精英性特征。在数量上,社会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和医药卫生教育资源的数量决定了临床医学的教育规模;在质量上,临床医学关系到人的生命和健康,这需要高水平、高质量的临床医学教育过程,能够培养出为人和人的生命健康负责任的高水平卫生人才,从而给医学教育资源规划运用、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升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1.1.3实践性的教育过程临床医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并且贯穿于临床医学教育的全过程:临床医学教育的对象是人体,最终目标是生命健康,从而要求有精细程度极高的实践;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实际操作的训练。因此,临床医学教育的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时间长,占整个教学的比重大,必须有临床见、实习这个环节;理论授课可以传承许多临床经验但需在临床实践中获得和验证大量的医学知识和技能。
1.1.4高值性的教育成本临床医学教育的实践性使得临床医学教育需要投入大量的实验实践设备、实验用的标本以及实验用的试剂和药品,同时由于实践环节的教学过程趋于个性化教育,需要投入的师资力量和器材资源都要很大。因此,临床医学教育是一种高成本、高投入的教育。
1.1.5高期望性的教育结果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将来是要进人医学实践领域为人类的健康服务的。因此,临床医学教育结果具有高期望性的特征。临床医学学生期望自己在学校学到专业、先进的医学知识以便将来为人们服务,社会上的人也期望医学专业学生学有所成,为社会卫生事业服务。
1.1.6终身性的教育模式经济、社会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服务对象以及任务的特殊性等因素决定了临床医学在时间和内容上的终身性,临床医学的终身教育在时间上要伴随临床医师的整个工作生涯,在内容上要跨越临床实践和理论教育两个领域。
1.1.7国际性的教育标准医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疾病的产生、发展和防治等的机理具有同一性,因此,临床医学除应具有自己国家和民族的特色外,也要在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的大背景下,促进医学教育标准的国际化,以提高医学教育水平,为本国医学人才是否能够跨出国门以及其发展是否可能得到国际的认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1.8综合性和复杂性的学科专业健康问题是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心理、精神因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导致同一种疾病有各种不同的表现;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措施也需要多学科的参与,这些都使得临床医学在学科水平上的综合性,如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生物理论与工程技术的结合等。而临床医学教育的复杂性表现在研究对象、学科分类和学习内容的复杂性:人体的形态和机能是复杂的,影响人的健康和引起疾病的因素更加复杂,这就导致临床医学教育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由于现代医学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使其内容扩展到了医学之外的其他科学领域,导致医学的分科越来越细,交叉边缘学科也越来越多,导致学科分类复杂化;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生物医学的迅速发展,医学的基础及临床各个学科都取得了飞速进展,致使临床医学教育学习内容多且复杂J。综上所述,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特殊性是不容忽视的,只有正确把握、理解和遵循这些特点,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深人的思考,才能切实提高临床医学教育教学的水平。
1.2临床医学精英教育模式的要素
在临床医学教育中,现代精英教育所包含的最主要要素就是高等医学院校对其量和质相关方面的要求,即对招生和培养两方面的要求。只有各高等医学院校注重在这两方面上的把握和提高,临床医学教育才能更加切合现代社会的需求,才能朝着良性轨道发展下去。在临床医学教育的精英教育模式中,招生是其首要的要素,招生过程决定着各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生源,而生源的好坏又决定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发展以及未来医师的素质和水平。培养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务的基本途径。国家教育方针和学校教育目标的贯彻落实、各种教育任务的完成主要是通过这一基本途径来实现的。在临床医学教育的精英教育模式中,培养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在培养过程中教学条件优,师资力量强,教学方法先进等都是临床医学精英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
2我国临床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教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中处于迷茫状态,尚未找到教育模式的准确位置。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存在一些问题。
2.1生源素质偏低临床医学专业的教育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也像其他高等教育专业教育一样,过分关注招生规模的扩大,一味追求数量上达到大众化教育的标准而忽视了对入学生源质量的把关。由于录取分数线降低、入学标准不够严格等原因,致使新生的整体质量降低,部分新生的基础学科薄弱,在英语、生物等学科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还有一部分新生的人文素质较差,这样就导致人学后一部分学生很难适应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学习,为将来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师留下后患。
2.2培养目标不明确
多数高等医学院校将“培养高层次的医学专门人才”作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既简单又笼统,培养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重专科、轻全科,重疾病治疗、轻预防保健,与《本科医学教育国际标准》的要求相差甚远。
2.3教育资金投入不足
绝大多数医学院校的教育资金投入依然不足,教学基础资源的改善依然不够;对有限资源的使用率不高,甚至出现设备买来根本就没有用过,仅仅只是用来应付评估或El常的例行检查的现象;招生规模在扩大,师资队伍却没有相应补充,势必影响教学的质量。
2.4教学模式没有推陈出新
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教学上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的模式:以学科为基础设置课程,出现了必修课多、选修课少,理论课多、实验课少,专业课多、人文素养课少等现象;以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而临床医学的实践性是很强的,这种教学模式显然对临床医学生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2.5就业情况不容乐观
大规模的扩招导致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一方面,l临床医学专业毕业人数逐年增加,从2000年的35766人增长到2006年的145866人,由于多数毕业生毕业后不愿到基层医院或社区医院工作,导致城市大型综合性医院和专科性医院人员基本饱和,卫生人力资源的分布极不合理,从而出现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另一方面,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速度跟不上扩招的速度,从而导致卫生人力资源素质的下降,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通过率甚低,2000年我国的医师数为1603266人,而2006年也才1610781人,增长幅度甚微j。
3我国临床医学精英教育模式的构建
3.1招生方面
3.1.1扩大招生自主权
扩大招生自主权,有利于各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招收基础好、素质高、热爱医学事业的学生。在招生过程中,政府主要职责是宏观调控,要赋予医学院校更多的自主招生权力,使医学院校可以招收更多既优又适合读医的学生,从而为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3.1.2合理控制招生规模
通过规模的控制保证精英化的实现是临床医学教育的一个基本特点。我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民群众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就成为大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办学规模急剧扩大的理由。实际上,从国际每千人口医师数的比较上看,我国总体平均数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其中城市相当于英国、加拿大、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只是农村每千人口医师数不足1人,甚至略低于巴林、牙买加、毛里求斯和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的水平,而且农村的大多数医师的学历相当低,超过一半是大专和中专学历。对此,高等院校应该根据国情结合校情采取逐年递减的办法,将招生人数先稳在一定范围之内,待各项条件都能够跟上扩招的需求时,再适当扩大招生;另外,可通过发展医学其他辅助专业,使高等医学教育的扩招比例适当集中在如药学、医技、护理等学科上。
3.1.3建立多元化的入学标准建议实行多元化的入学标准,一方面可逐步试行文理科生兼收的政策,以扩大招生范围,使更多有兴趣、有能力学习医学的学生进入医学院校学习,除了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外,还可通过严格的医学院校综合考试,从其他综合性大学的1—2年级学生中选拔适合学医的学生转专业进入医学院学习,社会上有兴趣、有实践经验者只要能通过严格的医学院校综合考试也是有资格成为医学院校的学生的;另一方面,应设置更加全面的入学条件,入学考试时的笔试,除了传统高考外,再设置医学院校入学基础考试以及针对社会考生的更严格的医学知识入学考试进行双重选拔,笔试合格者进入面试,最后综合笔试、面试以及通过对考生高中时期的平均分、入学前的奖惩表现等对考生进行综合评价以择优录取,从而达到好中选优的目的。
3.1.4建立明确、具体的培养目标
各高等医学院校在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上,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规定的培养目标,同时要转变思想观念根据各校校情来定位培养目标,使之定位准确,个性突出,特色明显;既要突出学科优势,又要凸显办学特色,避免不切实际地盲目从众和好高骛远。
3.2培养方面
3.2.1合理、规范运用教学基础资源既要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以改善高等医学教育的基础设施条件,又要提高教学基础资源的利用率以促进教育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其中,教育经费要投入到对现代教学科研实验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添置、网络信息资源配置以及教材、教具的不断更新上;为促进教学基础资源的利用,可以利用互联网扩大信息交流、促进师生沟通,通过网上查阅资料,使师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得更加快速和直接,也为总结和分析医学发展的动态提供了更多、更全面的资料。
3.2.2师资队伍结构要合理师资队伍结构的合理要从师资的年龄、学历、职称及知识结构上着手,在年龄结构上以老教师为财富,中青年教师为主力军,不断充实和培养新的青年教师;在学历层次上,要力求主干课程的专任教师要有博士学位,其f乍主干或核心课程的任课教师至少有硕士学位,加强继续教育;在职称结构上初、中、高级职称比例要合理,职称评聘的机制要有利于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在知识结构上,教师要有广博的医学专业知识和深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此外,还要提高师生比例并增强临床教师的综合素质,如今,大多数医学院校的师生比都在l:16以上,而研究表明J,在我国现阶段高等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的师生比应控制在1:8以内,甚至可以更高一些;临床教师担负着繁重的医疗任务,为保证医学生临床教学和实习的质量,要制定政策、完善制度,着力打造一支专业素质高、知识面广、工作责任心强和医德医风高尚的临床教师队伍,这也是临床医学精英教育模式得以实现的关键。
3.2.3教学模式的制定应适应临床医学生的学习首先要改革课程设置。课程结构的设置要结合人民群众的卫生服务需求和健康模式而转变,逐步调整医学教学课程结构,重新制定课程计划;在课程内容的设置要遵循四个原则:课程内容要全面化、综合化课程内容要充分吸引学生学医的兴趣,课程内容要始终遵循临床医学实践性强的特点,课程内容要不断更新、紧跟时代的步伐。其次,要改进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动性;以传授学习方法为主,避免“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重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应用一切有效启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及讨论式、自学式教学法等努力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