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当前,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预防战略和公共卫生意识受到普遍重视。同时,对照医学教育认证标准,“预防医学”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进行全方位的教学改革。以湘南学院为例,贴近职业需求吸纳了临床与预防结合新理念,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整合教学内容,围绕社区临床预防服务开展实验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为目标统合课外活动,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契合点深化与行业企业的全方位合作,以落实学生学习中心地位为聚焦点统筹多途径立体改革等。
关键词:医学教育认证;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教学改革
“预防医学”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重要必修课之一,其目的是使学生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掌握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1]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卫生服务也从临床个体的治疗向群体预防—保健—健康促进—主动服务方向转变。目前临床专业教学“重临床、轻预防”的传统思想和行为依然存在。师生思想上的不重视以及课程教学设计的不合理等,导致“预防医学”课程没有真正被临床医学生掌握,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1医学教育认证对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的要求
医学教育认证是指由指定的机构、采用既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医学院校或培训项目进行审核与评估的外部质量评价机制。主要目的一是评判教育项目是否达到基本的质量标准,二是鼓励医学院校不断改进与完善以促进教育质量发展。[2]这种质量评价机制是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倡导和推动的质量保证模式。[3]我国的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是依据《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2016版)(以下简称《标准》)。《标准》明确指出临床医学专业必须安排公共卫生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预防战略和公共卫生意识,使其掌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知识和技能。医学院校必须依据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医学科学的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制订符合本校实际的课程计划。应积极开展纵向或(和)横向综合的课程改革,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确保课程计划和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培养和支持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为医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医疗人员及学生团队合作提供跨专业的学习机会。
2对照《标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认证专家反映,目前已参加认证的医学院校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并未普遍有效实施,表现在教学计划、教学方法、评价方法和教学管理等;开设综合性课程的改革力度不大,横向、纵向整合不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够,表现在讲课多,自学少,必修课多,选修课少;本科生参加科研,进行科研训练机会不多等。
3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改革的实施
3.1贴近职业需求吸纳临床与预防结合新理念
应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015级和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436名学生进行就业意向调查,86.9%的学生就业意向是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83.9%的学生不知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范围,只有6%学生表示会考虑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针对该情况,修订了临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大一开设的临床医学专业认知实践课程中,增设了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见习相关内容。这有助于临床医学生贴近职业需求,了解目前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趋势和分级诊疗制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要工作内容、就业趋势等,明确预防医学对于临床医学生的重要性,吸纳并树立临床与预防结合新理念。
3.2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整合教学内容
参照标准,以培养“岗位胜任力”为导向,邀请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相关用人单位和专家参与临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预防医学课程标准和考核大纲的修定。这促进了临床专业“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和实践与社会需求对接。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原有的92学时“预防医学”课程改为“预防医学”、“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三门课程共120学时,每门课均由16学时理论和24学时实验课组成。实验总学时由原来的26学时增加至72学时,大大提高实验课占比。修订后的“预防医学”课程标准紧紧围绕国家公共卫生基本服务项目整合教学内容,构建以培养岗位胜任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整体医疗观念。
3.3围绕社区临床预防服务开展实验实践教学
教师定期带临床专业学生进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课外实践教学。内容主要为:开展居民健康资料收集与健康宣教、居民健康危险度评估以及健康维护计划的制定等系列活动。这些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整合预防医学相关实验内容,加深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了解,强化临床预防服务意识。改革前的实验课“健康危险度评估”仅让学生对给定案例进行分析评估。改革后,要求每个学生自主选择到医院或社区对1名40岁~70岁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搜集其健康相关信息,并对其进行至少三种疾病的健康危险度评估,再将评估结果反馈给调查对象,并对其进行相关健康知识宣教。通过实验课程的改革,锻炼了临床医学生的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4以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为目标统合课外活动
鼓励临床专业学生与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组队参加由公共卫生学院主办的公共卫生综合知识与技能竞赛,竞赛共分四站:临床基本技能、个体防护、样品采集和现场检测、卫生处理。通过竞赛的开展,加强临床与预防融合,促进两个专业学生的交流和相互促进,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预防战略和公共卫生意识。教师在指导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项目以及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等活动时,注重指导学生跨专业构建研究团队,基于公共卫生问题进行选题,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及实施,让临床专业学生重视预防知识的实际应用。
3.5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契合点深化与行业企业的全方位合作
加强与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合作,为全科医学和预防医学的教学提供稳定的基地。第一、每年学校和教学基地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互访,交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共同商议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等。第二、每年选派1-2名青年骨干教师去疾控中心挂职锻炼,培养双师型教师,更好地结合实际工作开展预防医学案例教学。第三、定期邀请校外专家以学术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传授常见疾病的预防相关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第四、通过联合开展活动定期对带教老师进行统一培训,规范带教,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如在郴州市卫计委的牵头下,与郴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医疗单位合作开展了2018年郴州市霍乱疫情应急演练;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开展了2017年、2018、2019年“全民营养周”大型宣传活动;每年与疾控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医院合作开展“艾滋病宣传日”活动、“肺结核防治”志愿者活动等。
3.6以落实学生学习中心地位为聚焦点统筹多途径立体改革
第一、为避免“填鸭式”教学,减少了理论课学时,而是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常见案例有机整合,通过开展PBL和CBL教学,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应用。第二、建设了精品在线课程“预防医学”,将大量的课程拓展知识放到线上,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与学生线上互动。第三、改革课程考核方式。以往的课程考核办法是理论考试占70%,实验成绩20%,平时表现10%。实验成绩主要依据实验报告,而平时成绩主要依据考勤。现在根据《标准》要求,加强了过程评价。比如实验成绩,除了实验报告,还参考问卷设计质量,实验课上案例讨论时的表现、在社区实习实践的表现;平时成绩除了考勤外,还参考线上课程学习互动情况、学术讲座参与情况等。
4结束语
总之,医学教育认证背景下,各医学本科院校必须对照医学教育认证标准,查摆自身存在的问题,结合各自实际,对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进行全方位立体的教学探索和改革。湘南学院正在进行的“预防医学”虽然为个案,但由于是在医学教育认证标准的指导框架下,解决的个性问题有不少共性成分,可供同类医学本科院校作参考。不得不承认,由于人才培养效果的滞后性,湘南学院改革的成效还有待在更长的时空才能得到检验。为使预防战略、公共卫生“知、情、意、行”的培养,“预防医学”课程必须借鉴全国各医学本科院校的改革经验,持续不断地反省自身问题并加以改革。
作者:刘瑜 贺莉萍 周勇 单位:湘南学院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