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临床医学学生循证医学教学现状调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目的:了解学生对循证医学的认知情况和教学效果的满意度,为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对某大学2019年春季学期学习循证医学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学生对循证医学课程重视度不高,大部分同学对教学效果表示满意(58.3%)或较满意(39.4%),数据表明教师授课的准备及条理性、教师准备的教学内容、课堂气氛及互动这3个条目是对课程满意度有影响的因素。结论:提高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度和重视度,针对影响课程满意度的3个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可提高循证医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循证医学;教学效果;满意度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迅速兴起的一门学科,在医学生中进行EBM教学已经是不争的事实。[1]如何教好EBM对于医学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也是同行讨论的热点。我校本科医学类专业学生开设该课程已有近3年的时间,[2]但目前学生对该学科的认知情况、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等问题尚缺少相关的基础调查和分析。鉴于此,我们在授课学生当中进行了相关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全部来源于某大学2019年春季学期学习循证医学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循证医学为该专业的专业限选课,共16学时,于大四第二学期开课。调查的各班授课教师、授课方式和考核方式均相同。
1.2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由各班学委通过网络进行发放和回收,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二维码扫码在线填写问卷。所有问卷均采用不记名形式由学生自愿完成,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75份。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学生基本情况;(2)对课程的认知情况;(3)教学效果满意度。
1.3统计学分析
调查完成后,检查问卷数据并创建数据库,使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两样本等级资料,使用秩和检验进行分析;对于多样本等级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进行分析;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因素。
2结果
2.1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某大学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175名,其中男生77名(44%),女生98名(56%)。本研究以学生获得奖学金次数评价其综合素质,数据显示男同学和女同学获得的奖学金的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课程的认知情况调查
大部分同学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对课程了解较少,只有43位(24.6%)学生稍微了解过该课程。134位(76.6%)学生认为该课程对整个学科体系有重要意义。超过半数的学生(56%)该课程感兴趣。50%的同学认为该课程学习的困难程度一般。大部分学生(71.4%)表示课后不会复习学过的内容。在学习态度方面,仅有26.9%的学生真心想学好这门课程。认知情况跟学生获得奖学金的次数无关(P>0.05)。学生对本课程的认知情况见表2。
2.3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调查
大部分同学对教学效果表示满意(58.3%)或较满意(39.4%)。从教师授课的准备及条理性、教师准备的教学内容、课堂气氛及互动、教师授课的节奏、教师授课的语速等5个条目分析教学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其中教师授课的准备及条理性、教师准备的教学内容、课堂气氛及互动这3个条目采用等级评分制,分为3分、2分、1分,教师授课的节奏和教师授课的语速这2个条目提供分类变量选项供学生选择,具体见表3。将学生评价的满意度作为自变量,上述所有可能对满意度有影响的因素作为自变量,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教师授课的准备及条理性、教师准备的教学内容、课堂气氛及互动这3个条目是对课程满意度有影响的因素。
3讨论
循证医学又称为循证医学实践,是一种新的医学实践形式,是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兼顾经济效益和价值取向,进行医学实践的科学。[3]该学科出现后,发展迅速并得到广大专业人士的认可。[4-6]《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草案)指出“医学院校必须在整个教学期间实施科学方法及循证医学原理的教育,是学生养成批判思维,掌握科学研究方法”,[7]目前众多医学院校在本科阶段开设该课程。在医学生中开设循证医学课程,其目的在于让循证医学的理念深入医学工作者的整个学科体系中,从而影响和改变临床医学决策方式,在临床实践中建立基于最优的研究证据、科学的临床经验和患者意愿而制定的新型临床医疗决策模式。本研究中假设获得奖学金的次数反映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获奖学金次数多的学生通常综合素质更高。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同学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对课程了解较少,并且调查发现对课程认知度与学生的总体素质没有关联,说明该学科在医学生中缺少基本的宣传,教学环境中学生获取该学科相关信息的途径少。虽然通过学部分学生认为该课程对整个学科体系有重要意义,但不少同学反应由于开课时间已经临近临床实习,同学期开设的临床专业课较多,精力有限,所以大部分同学对本课程的重视度不够。针对这个问题,任课老师可以联合该课程的前置课程教师加强整个学科体系的介绍、在低年级阶段开设选修课和举办公益讲座等形式加强该课程的宣传,并强调该学科对医学生临床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改善该课程的认知情况。此外,本研究中数据显示女生获得奖学金的次数比男生高,与同类研究结果一致,[8]提示教师授课过程中要注意调动男生学习积极性。教学满意度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教学效果基本满意,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表明教师授课的准备及条理性、教师准备的教学内容、课堂气氛及互动这3个条目是对课程满意度有影响的因素。问卷的最后设计了开放性问题,调查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建议。根据分析结果和部分学生的建议,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循证医学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应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中做到重点难点突出。由于总课时较短,学生都是具有较好自学能力的本科高年级学生,因此备课过程中注意对基础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周密的编排,使各章节有机衔接。对课程的框架体系进行重点讲解,对于一目了然的基础知识少讲或不讲,引导学生课后自学。其次,可以采用“以问题为导向(PBL)”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9]由于循证医学最终落脚点是实际问题的解决,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知识点的讲解贯穿在真实的循证医学实践案例当中,让相对枯燥的基础知识更生动,也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陈书 魏歆然 朱旭 邓思思 魏高文 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