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不安全因素心血管内科护理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查阅近两年内心血管内科患者病例资料,排除病例信息不全者,共收集患者580例,其中2011年11月~2012年10月患者302例,为对照组,2012年11月~2013年10月患者278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男162例,女140例;年龄46~78(63.8±8.6)岁;入院患病情况:心律失常132例,高血压性冠心病122例,心力衰竭48例。观察组男156例,女122例;年龄45~80(64.2±7.8)岁;入院患病情况:心律失常134例,高血压性冠心病106例,心力衰竭3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期间科内共有护士12名,均为女性,年龄19~36(25.8±4.2)岁。12名护士均参与本组研究中患者的临床护理,且无新增或减少护理人员,两组在护理人员方面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的临床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由1名护士长和3名护士对对照组所有病例资料进行调取与分析,重点研究护理不安全因素的种类、成因及护理风险发生情况,并综合临床医护人员意见,收集患者需求,以提高护理安全性、降低护理风险为目标,对应性制定出施护措施,并于观察组研究时间段内实施于临床。比较两组临床风险事件发生率,并分析护理不安全因素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12.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发生风险事件3例(1.08%),对照组16例(5.30%),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31,P<0.01)。
3讨论
本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心血管内科进行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和防范措施制定与应用于临床,有利于降低临床护理风险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增进医患关系。研究中发现,引起护理风险的因素来源于三方面,患者自身原因为客观因素,护士因素为人力资源主观因素,管理因素为制度层面主观因素。通过防范措施的应用,观察组各类不安全因素诱发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均有所下降,但在本组中仅护士因素数据较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由于研究的样本数量相对较少、应用统计学软件处理时在数据方面具有一定局限性。结合本研究结果,我们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患者自身因素。a.疾病本身不可控。由于心血管疾病发病急、病因复杂、变化快,随时都可能危及生命,疾病本身为抢救和护理造成了难点和风险。b.患者对疾病知识欠缺了解。由于对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护理手段、注意事项、配合方法等的不清晰,再加上患者因疾病困扰产生各类不良情绪,造成对医护人员的不依从,影响护理工作的实施,易引起护理风险。c.患者期望过高。一些患者和家属对临床施治效果有过高的期望值,当病情有波动或未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时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易干扰临床护理工作,影响护理结果。d.患者擅自行动。家属和患者对疾病本身的重视程度不足,临床不遵医嘱擅自行动,比如随意调快点滴滴速、不打招呼离开病房等,易加大护理风险。②护士因素。a.压力大、精力不足。随着心血管内科病例数量越来越多,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要求提高,护士的工作量、工作压力逐渐加大,缺乏足够的休息,易造成临床劳累服务,也易致服务态度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护理效果。b.沟通不利。尽管绝大多数护士均比较注重与患者的沟通,但由于沟通能力参差不齐,患者文化水平等不同,易产生护患沟通的不利,信息传递有失,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理解程度不同,也影响护理效果。③管理因素。a.病房分布密集。患者数量多,管理措施不严密,使患者无法获得较为舒适的环境,影响对病情变化的及时发现。b.护士排班模式不完善、不合理。造成部分护士工作量大,休息不足。防范措施包括:①提高护理水平。通过培训、讲座、论坛、鼓励自学等模式促进护士提高护理水平,增强责任心,熟练掌握护理技巧和方法,并积极创新,培养护士耐心、细心、恒心,促进沟通,从而综合改善护士方面对护理风险的影响。②完善和健全院内管理制度。筛查目前院内管理制度与措施,结合临床情况指出缺失,并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以综合改善护士工作与患者养病的环境,从而减少因制度因素引起护、患间纠纷,降低护理风险。③加强健康教育。对患者必须加强健康教育,且应于患者入院后早期实施,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健康教育思路和知识体系,全面推广于临床,使患者尽可能提高对疾病的重视,促进依从性,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④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医患纠纷的发生很多时候与护士对相关法律知识缺乏有关,因而应全面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在工作时能够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作者:王玉美单位:山东省煤炭泰山疗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