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优质护理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3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第一篇
一资料与方法
1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尿激酶治疗,将尿激酶150万U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ml,静脉滴注。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护理,即基本的生活护理,讲解疾病有关的护理知识和方法,耐心回答患者及家属问题,与患者亲切交流,让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具体如下。
1.1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实施过程中运用医学心理学知识,用恰当的方法和科学的态度减轻患者精神痛苦、顾虑、压力及思想负担。心内科疾病通常较为严重,病死率较高,故患者心理压力较大,常伴有焦虑、绝望及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不同症状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稳定患者情绪。
1.2生活护理
实施护理过程中应保持床单、被褥干净、整洁,经常清洗和晾晒,同时帮助患者变换体位,保持患者皮肤干燥,防止压疮发生。呼吸困难和发热患者易出现口臭、口干,应加强对患者口腔护理,可使用朵贝尔氏溶液或0.9%氯化钠溶液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
1.3营养护理
住院期间患者易出现营养不良,因心理和生理原因导致食欲下降,故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饮食状况、营养摄取情况及体质量综合安排患者饮食,以细软和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食用咀嚼过于用力和下咽困难的食物,少食多餐,定时进餐。
1.4临床指标监护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若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患者出院前进行健康宣教,让患者对疾病知识有一定了解。
2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躯体生理功能状态和自觉症状)评分。生活质量总分144分,日常生活和躯体生理功能状态各35分,自觉症状74分。
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SAS和SDS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评分为(25.5±3.2)分、躯体生理功能状态评分为(23.4±8.2)分、自觉症状评分为(61±5.4)分;对照组患者日常生活评分为(17.8±5.1)分、躯体生理功能状态评分为(18.2±5.8)分、自觉症状评分为(57.3±6.9)分。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躯体生理功能状态和自觉症状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上升,给医疗工作和护理服务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护理工作是疾病治疗的重要部分,对治疗效果及护理质量的提升有积极作用。传统护理模式已无法满足患者有效治疗的需求,应探索高效、全面和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优质护理是医学技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结果,其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深化护理服务专业性,全面落实护理服务责任制度,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和质量。对心内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为患者提供“优质、全面、具体、高效、满意、放心”的护理服务。通过心理护理、生活护理、营养护理及临床指标监护等,让患者以积极的心理状态,良好的住院环境及健康的身体状态接受更好的医疗服务,同时密切观察各项临床指标,避免突发状况伤害患者,达到有效治疗目的。由此可见,优质护理是高效的护理方法。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躯体生理功能状态和自觉症状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优质护理在心内科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贇 黄志英 单位:江西省于都县人民医院心血管神经内科
第二篇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
选取我院心内科2014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23例;年龄为33~59岁,平均(36.5±2.23)岁;呼吸系统疾病患者23例,心脑血管病患者13例,其他系统类疾病患者14例。实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25例;年龄为31~63岁,平均(32.5±2.69)岁;呼吸系统疾病患者25例,心脑血管病患者11例,其他系统类疾病患者1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所患疾病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所以护理效果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既往常规的护理方法,按时监督并详细登记患者的基础脉搏、体温和心率,换药及时,同时对患者给予适当宣传教育,叮嘱患者所需事项等。实验组患者在既往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上优质护理。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从患者入院时开始,护理人员就需让患者感受到其受到的护理是贴心、熟练的,从而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
(2)给患者普及基础的心血管疾病的常规知识以及相应治疗方法和预后,消除由于患者对疾病不了解而导致的不稳定思想和抵触情绪;
(3)在进行常规的护理操作时向患者清楚解释操作目的、步骤、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采取的处理方案,使患者明确所有操作是为了积极有效诊疗所患的疾病,从而让患者更好地理解护士护理意图,患者也会更好的积极配合护理工作;
(4)仔细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心理活动,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其不良情绪状态,鼓励并增加患者恢复痊愈的自信心。
1.3护理效果评比
依据采用临床上认可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我科住院患者采取护理效果测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情况,有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我们规定的评估总分为144分,评估内容通常涵盖日常生活、自身症状、身体生理机能表达等。SAS标准分设定50分为临界值,50~59分判断为轻度焦虑,60~69分我们认为是中度焦虑,70分及以上判定为重度焦虑。SDS判断标准参考SAS判断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所有数据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检验水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都有显著的好转,与入院时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对比,(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更改护理人员服务思维,护理管理部门或护士长,应积极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和落实我院护理部的《护理人员应知应会手册》,该手册的内容主要包括有《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以及《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优质护理服务工程活动》、《常规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等,努力询问护理人员的想法和意见,联合基础工作的护士共同起草优质护理服务方案,促进护理人员转变服务思维,为优质护理的实践打好铺垫。起草规范的规章制度根据心内科专科的实际状态以及患者的切实体验,务必依据护理的核心制度,对科室人员达到优化组合,严格督促各项护理技术步骤,规范和制定科室规章条例,明确各级护理的岗位说明,使护理工作程序化,保证护理水平,关注服务的细节,合理提升护理质量。加强技能考核,心内科护理人员应定期进行专业素质的培训和考核,进一步促进技能训练,可固定一个交接班阶段进行专业护理知识的问答考核,不定期的组织查房时由护士长负责的教学指导。医院护理部定期进行全员性的基础护理操作比赛,并进行测试记录,定期或不定期地抽查考核护理人员,严格要求护理人员对急救流程的熟练掌握。对患者健康教育要加强,护理人员要普及入院患者的健康教育,当患者刚刚入院时,责任护士应全面清楚患者的病情和当下存在的主要护理重点,洞悉患者的心理发展状态,方便在护理工作中对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辅导,教育内容涵盖了疾病基础知识教育、用药分析和心理安抚等。护理人员必须经常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及时对问题进行挖掘,同时给予强化指导和规范。总之在心内科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很不错的护理效果。
作者:汪艳秋 单位: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山区红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第三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神经内科病房2013年未实施优质护理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男52例,女48例;年龄42~76岁,平均(62±8)岁;教育程度:文盲10例,小学15例,中学26例,高中及以上49例;吸烟者42例,饮酒者35例;其中合并高血压21例,糖尿病17例,冠心病17例,高血脂14例。将2014年实施优质护理的10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男53例,女47例;年龄42~76岁,平均(62±9)岁;教育程度:文盲9例,小学16例,中学27例,高中及以上48例;吸烟者40例,饮酒者38例;其中合并高血压22例,糖尿病18例,冠心病16例,高血脂1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生活习惯及病情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对护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
为了提高整体护质量,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教育,不断更新护理服务理念,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护理人员应端正工作态度,增强责任心,注重文明礼仪。可以通过组织护理人员听取人文知识讲座、学习沟通交流技巧等方式进行专业素质等方面的教育。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定期组织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相关的措施,落实基础护理,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1.2.2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根据科室的特点及护理人员不同的工作能力、工龄、特点等实施人员重组、责任重组,并落实到每名护理人员,合理利用人力资源,使护理人员之间优势互补,协同合作。最大限度地发挥每名护理人员的作用。施行分层协作管理、弹性排班制度,实行三班倒制度,保证全天都有护理人员值班。每班要求有1名护师或主管护师与护理人员共同工作。白班安排1名治疗护理人员,2名生活护理人员,有3名责任护理人员共同护理患者。前后夜班分别安排2名护理人员完成患者的治疗及护理工作。此外安排2名轮班护理人员,主要在交接班时间协助责任护理人员负责患者的治疗及护理工作。做到每个班次都有2名及以上护理人员负责,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避免出现紧急情况时护理站无人管理的情况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心。
1.2.3实施基础护理措施
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应热情主动地向患者介绍医院病房情况和主管医生、责任护理人员,告知患者病房呼叫铃的使用方法,详细说明医院的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等。护理人员每天要对病房进行打扫整理,保持病房干净整洁,开窗通风,定期用紫外线灯管对病房进行消毒,每周最少1次。注意患者饮食上的护理,根据病情观察患者进食后的反应,从流质饮食恢复至正常饮食。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尽量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如对病情严重的患者用吸水性比较强的治疗巾洗头;对昏迷患者采用唤醒疗法;出院时,根据患者恢复情况给予相应的出院指导,告知出院后的一些注意事项,适当增加锻炼等。
1.2.4优质护理评价
建立优质护理服务质量评估小组,定期对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进行质量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分析纠正,提出整改措施。定期对病房消毒情况、管理情况、危重患者护理情况、普通患者基础护理、护理人员基本操作、护理投诉等内容进行考核评分。通过考核评分使护理人员继续改进,以更好、更全面地进行护理,提高患者满意度。
1.3观察指标
在患者住院期间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评分,患者独立完成评分,无能力完成的可由家属代替评分,满分为100分。1.4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3讨论
神经内科患者大多伴有意识障碍、吞咽障碍而不能经口自主进食,或瘫痪在床。因此,优质护理显得极为重要。而传统的护理模式多偏重于临床工作,护理人员只是严格按照医嘱执行,往往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随着人们对保健水平要求的提高,优质护理服务变得越来越重要。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措施不仅能够实现护理人员的自我价值观念,而且也大大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优质护理理念能够使护理人员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观念,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护理服务,以满足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使患者感到各方面均被关心、被重视,提高了科室护理服务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在神经内科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整体护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钱淑芳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