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心理干预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抽选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于本院医治高血压的120例老年患者,回顾分析其基本资料,以患者采取的不同护理方法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仅采取一般护理的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每组各60例。组间对比患者依从率、护理前后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血压控制结果。结果:研究组的患者依从率为96.67%,比对照组73.33%的患者依从率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护理前两组的焦虑、抑郁评分与舒张压、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四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研究组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以提高其依从性,改善其负性心理,进而使其血压水平得到更有效的控制。
【关键词】高血压;老年患者;心理干预;护理效果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其主要发病群体便是中老年人,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这使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多。高血压虽然不会直接致死,但间接诱发的合并症或并发症却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与工作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虽然临床可以通过降压药来控制患者的血压,但受患者对高血压危害、治疗方法认知不足和依从性差等原因的影响,降压治疗很难得到预期的效果,并且患者也容易因焦虑抑郁心理而出现机体应激反应,无法有效维持血压。本文抽选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于本院医治高血压的120例老年患者,试分析实施心理干预对患者依从性、负性心理、血压控制效果产生的影响。
1方法及资料
1.1患者资料。抽选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于本院医治高血压的120例老年患者,回顾分析其基本资料,以患者采取的不同护理方法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各60例。研究组男女比例为37:23;年龄62~86岁,平均年龄(74.77±13.11)岁;病程3~25年,平均病程(14.45±3.21)年。对照组男女比例为34:26;年龄63~85岁,平均年龄(74.79±13.08)岁;病程4~24年,平均病程(14.49±3.17)年。比较平均年龄、性别比例、病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可进行对比。
1.2方法。对照组为患者开展一般护理:监督患者合理用药,为患者定期进行血压测量,在患者中积极开展健康宣教,并针对患者其他基础性疾病给予对症治疗与护理。研究组除了采取以上一般护理措施,另加行心理干预,针对不同性格特点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具体为:①针对焦虑抑郁型性格的患者,由于其会因为高血压需要终身服药而产生负性情绪,故应先与温和的态度对待患者,与其建立良好关系,再为其开展心理疏导,给予支持与关怀,通过健康宣教使其正确认识、客观看待高血压,规范接受高血压治疗。当然,还可以组织其经常参与社会活动,使其保持良好心情,有助于减轻负性心理带来的生理应激反应[1]。②针对盲目型性格患者,应针对其对高血压认知度低、对高血压危害认知不足的特点进行强化健康教育,避免其在血压稳定后就少服药或不服药。③针对积极乐观型性格患者,应以引导式的心理干预为主,其本身便因为性格开朗而对高血压保持着积极面对的态度,而在鼓励与支持之外进行适当的心理引导,可以使其参与高血压控制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同时更加主动地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获得更好的高血压治疗效果[2]。
1.3观察指标。组间对比患者依从率、护理前后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血压控制结果。焦虑评分的评估工具为SAS自评量表,抑郁评分的评估工具为SDS自评量表,二者均有20个评估项目,对应20种焦虑或抑郁症状,按照程度轻重分别计1~4分,计算总分后取整,再乘以1.25即为标准分,标准分越高则患者焦虑程度、抑郁程度越严重[3-4]。
1.4统计学方法。在17.0版本的SPSS统计学软件中对比临床数据,计量数据及计数资料分别以(_x±s)与n(%)形式表示,检验方式则为t和c2值,若统计学计算结果为P<0.05,则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依从性。研究组的患者依从率为96.67%(58/60),比对照组73.33%(44/60)的患者依从率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c2=12.811,P=0.000<0.05)。
2.2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两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研究组两项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3血压控制效果。比较护理前两组的舒张压与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舒张压与收缩压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研究组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纵观老年高血压患者对血压的控制效果,大多不够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大部分老年人对高血压并不了解,且高血压不能直接致死,由其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才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许多患者并不能做到积极接受治疗,或是抗拒治疗,或是在血压稳定后少服或不服药[5-6]。可以说,依从性差是导致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的主要原因。一般护理虽然为患者采取了血压监测、用药护理、健康宣教等基本护理措施,但是这些措施只能使患者的血压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基本的健康宣教依然无法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7]。而心理干预针对不同性格特点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其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还能端正患者对待高血压的心态,更加积极主动递参与到血压控制中去,并以正确的方法进行血压控制[8]。本文结果中加行心理干预的研究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其护理后的舒张压和收缩压、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疑证明了心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依从性、负性心理、血压控制效果或直接或间接的显著影响。综述所述,心理干预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可以缓解其负性情绪、提高其依从性、使其血压得到更有效的控制,临床应为患者积极开展,以改善其病情。
作者:洪爱萍 单位:武山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