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浅谈大鼠阴茎电击实验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浅谈大鼠阴茎电击实验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浅谈大鼠阴茎电击实验

1.高频电凝大鼠阴茎、肾脏、睾丸后3d病理结果

肾脏:电凝部位机械损伤,其下方发现成片的均质红染的坏死带,坏死深处可见肾小管变性伴出血,肾小球出血。间质内有少量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睾丸:白膜下可见均质红染的坏死带,紧贴白膜。部分曲细精管上皮脱落,管壁变薄。靠近坏死带的曲细精管内有充血。间质内淋巴细胞浸润。阴茎:阴茎烫伤部位鳞状上皮出现机械损伤,阴茎海绵体内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出现阴茎间质细胞坏死。

2.高频电凝大鼠阴茎、肾脏、睾丸后15d病理结果

肾脏:红染的坏死依然存在,并且内部出现散在的碳化及纤维组织增生,坏死周围的肾小球也出现变性。睾丸:大部分睾丸曲细精管恢复正常结构,管壁较术后3d明显增厚,偶发睾丸全部坏死。阴茎:基本正常,或仅有轻度海绵体间质纤维组织增生。

3.电凝后肾脏坏死面积的测量

经统计软件SPSS17.0计算,组1:2.44±0.48;组2:2.69±0.53;组3:3.90±0.47;组4:1.96±0.46;组5:4.47±0.55;组6:1.91±0.26,单位均为mm2。每组数据经正态性检验及方差齐性检验后均满足P>0.05。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所有组与组之间进行对比分析组3、组5坏死面积明显大于其他四组(P均<0.01),组5大于组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1、组2较组4、组6坏死面积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中组2和组6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4与组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1与组2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高频电刀的工作原理是将220V/50Hz的低压低频电流由一个变频变压器转换为几千甚至上万Hz的高频电流。低频交流电可造成组织内细胞化学损伤(电解作用),还能刺激神经导致肌肉收缩(法拉第效应);而高频交流电可大幅度降低上述两种作用,发挥对手术有用的电热效应。因此电凝止血的作用原理同烫伤相似。高频电刀的输出功率是可以控制的,由于组织的导电能力不同,如脂肪的导电能力差,肌肉、血管导电能力强,相同功率的高频电刀对不同组织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故有学者建议高频电刀作用在脂肪组织时输出功率应相对较高,若为肌肉组织则相对较低。人体脏器是由多种组织构成,一个脏器范围内操作过程中不会频繁调整电凝功率大小,所以高频电刀在脏器内部的传导本身是不均匀的,不同的脏器对电刀的反应也会有区别。高频电刀造成的组织器官损伤实质上是热损伤。传统的热力作用对活体组织可造成以下损伤,即作用的中心部位为凝固区,常发生坏死,一般难以恢复;淤滞区紧邻其周围,以组织灌注减少为特征,有恢复正常的可能;再往外为充血区,一般损伤的组织都能恢复。肾脏是血运丰富的实质器官,其功能关系到全身代谢情况;阴茎与睾丸都有一层坚韧的白膜,阴茎有其独特的海绵体组织,而睾丸有精子发生的曲细精管。本次实验阴茎、肾脏、睾丸三者的病理结果显示高频电凝接触点都出现了细胞破坏,结构混乱。因为电凝使受热的组织局部温度立即升高,致使组织细胞变性、坏死、干燥、气化和炭化。

4.电凝损伤初期

在电凝损伤初期,血管扩张伴淤血是三者共同之处,而术后3d,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提示发生炎症反应并且三者都有局部坏死发生。这点同其他烫伤的研究结果相似。阴茎的血运非常丰富,因此淤血和炎症细胞浸润比肾脏和睾丸更明显。三者之间的病理结果也有较多不同之处。肾脏电凝后3d,所有标本均发现明显坏死带,相比之下,阴茎电凝术后3d仅有海绵体间质发生局灶性坏死。而睾丸组织偶有发现贴近白膜较窄的坏死带。我们分析认为,由于存在白膜的保护,且阴茎的电凝仅作用于包皮,阴茎及睾丸的电凝损伤较肾脏轻。术后3d睾丸电凝部位下方还出现了曲细精管上皮脱落,导致其管腔变薄,这点与文献报道类似。曲细精管是精子发生的场所,严重的烧伤会导致睾丸损伤及生殖功能的破坏。电凝15d后,肾脏坏死区出现了明显的炭化及纤维化,周边的肾小球出现变性,相比之下阴茎除1例发生坏死,其余标本只见间质轻度增生。睾丸也有1例坏死发生,其余的镜下观察发现曲细精管结构基本正常。2例全脏器坏死我们考虑可能与术后感染有关。因此电凝对肾脏的损伤是广泛的,持久的。而电凝对阴茎和睾丸的损伤比较局限、短暂。将肾脏坏死面积作为量化电凝损伤的标准,术后3d肾脏坏死面积的计算结果表明,组3、组5损伤程度重于组1、组2,组4、组6最轻。首先,组2与组6相比较,组2的损伤程度明显较高(P<0.01)。两组电凝方式的区别为间隔时间组2(0.5s)短于组6(2.0s),说明间隔时间是影响电凝损伤的因素。当手术中发现多处渗血时,操作熟练的外科医生习惯使用高频率点击的方式快速止血,但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电凝间隔越长,损伤才越小。组3、组5为损伤最明显的两组,其特点为两者持续时间相同(1.0s),明显高于其他四组(均为0.5s)。因此,持续电凝时间也是导致电凝损伤的重要因素。持续时间越长,损伤越明显。这一点同袁鹤鸣等关于高频电凝对犬胃组织损伤的研究结果相似。电凝时随着高频电刀强度和时间的延长,所产生的最高温度可达420℃。因此持续电凝是危害很大的使用方式。同组1、组2相比,组3、组5电凝持续时间较长,间隔时间也较长,但最终结果为组3、组5损伤程度明显高于组1、组2。说明相对间隔时间来说,持续时间对组织的损伤程度的影响更明显。最后,我们对功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组1、组2损伤程度无统计学差异,两者电凝方式的主要区别是功率不同,组2(40W)高于组1(20W),说明功率不同没有引起两者明显的损伤差异;组3与组5相比,区别也是功率的不同,组5(30W)高于组3(20W),两者之间的损伤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功率影响在这两组之间产生差异,功率越大,损伤也越大。因此,在持续时间较长的电凝方式下,功率的增大会显著加重高频电刀对组织的损伤。综上所述,高频电刀对肾脏的损伤重于对阴茎和睾丸的损伤;在使用高频电刀电凝时,持续时间过长,间隔时间过短,功率过大都是加重肾脏损伤的重要因素。

作者:杨攀胡长艳单位:泸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