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阿司匹林医治脑梗死疗效观察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阿司匹林医治脑梗死疗效观察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阿司匹林医治脑梗死疗效观察

本文作者:王晏红作者单位:平煤物资公司卫生所

脑卒中,又称为中风,因其有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成为了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在我国,脑卒中是导致死亡的首要原因,每年我国中风死亡率约157人/10万人口[1],其中,80%的脑血管疾病是急性脑梗死,因此,对于急性脑梗死及时和有效的治疗,是降低脑卒中致残率和致死率的主要因素。由于急性脑梗死发病急,在治疗时间内针对急性脑梗死的不同病理机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成为了恢复再灌注、挽救缺血半暗带治疗成功的关键;缩小梗死面积,保护脑细胞,恢复受损神经功能,成为了治疗急性脑梗的主要任务;然而,溶栓治疗一般要求在3h内进行,而大多数患者由于各种情况不能及时得到治疗,因此,针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就是抗血小板治疗和恢复受损神经功能的治疗。为探讨银杏达莫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采取银杏达莫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6月发病<72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9例,临床诊断标准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有明确的脑局部灶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并进颅脑CT扫描确诊,均进行血常规、生化全项、心电图等常规检查;入院前未经过抗凝、溶栓、降纤等治疗,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及出血性疾病且无意识障碍的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9例),治疗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59±10.9岁;病情属轻度(0-15分)19例,中度(16-30分)23例,重度(31-45分)18例;对照组男29例,女30例,年龄44-78岁,平均年龄为60±9.78岁;病情属轻度18例,中度20例,重度2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拜阿司匹灵(德国拜耳公司)100mg,1次/d,同时加用银杏达莫30ml+0.9%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连续14d;对照组:拜阿司匹灵100mg,1次/d。此外,两组的患者采取常规的扩血管、抗脑水肿等对症治疗。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抗血栓药物,同时控制原发病。

1.3疗效判断[3]

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89%。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恶化:入院后评分大于入院时评分或死亡。分别在第7、14日进行评定。疗效评价以基本痊愈和显著进步两项合计为显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将收集到的数据录入SPSS16.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其中P<0.05作为检验水准。

2结果

两组患者在经过为期14天的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显效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脑血管急性血流障碍所致的突发性局灶性脑功能障碍,梗死发生后,神经细胞由于缺血缺氧迅速死亡,周围的缺血半暗带发生不同程度的缺血级联反应[4];因此,抗血小板聚集、缩小脑细胞梗死面积,保护脑细胞和恢复受损神经功能,是治疗急性脑梗的重要任务。

防止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复发的治疗之一就是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血栓素A2的生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其机制为不可逆的抑制环氧合酶的合成,阿司匹林通过该机制延迟血栓的形成及防止堵塞远端的血管继发血栓形成,促建侧支循环的建立。

银杏达莫注射液包括银杏叶的提取物和双嘧达莫的复合物,其主要有效成分为银杏黄酮苷、银杏苦内酯类、白果内酯类、双嘧达莫。其中银杏黄酮苷具有扩张冠脉血管、脑血管,改善脑缺血症状和记忆功能,双嘧达莫通过抑制血小板、抑制各种组织中的磷酸二酯酶以及抑制血栓烷素A2的作用,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稠度,从而达到改善组织供血情况,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5]。

在本次研究中,治疗组给予银杏达莫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后,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此种方法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过程中具有积极的作用,该方法对改善急性脑梗患者预后以及降低致残率是一种可行的办法,且治疗过程中,无一例病情恶化,说明该方案安全有效,然而,由于本次研究样本量的局限性,该种方案长期的效果,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