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预防对策探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现代医疗水平的逐渐提升,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手术室的护理有了更高的期待。为了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减少医疗纠纷,我院在常规的护理手段下加用安全防范措施,并分析其临床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4月至2012年8月以及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护理的患者各75例。前者通过常规的手段对患者进行护理,称之为对照组。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27例,75例手术室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23±3.47)岁。后者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对前者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总结,并开始加用安全防范措施进行护理对比,称之为观察组。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28例,75例手术室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52±3.24)岁。通过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护理模式下手术室患者的性别以及平均年龄差异数据进行处理,可判定差异数据均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即P>0.05)。
1.2研究方法:
对2010年4月至2012年8月,我院手术室患者的临床护理模式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并运用辩证的思维对手术室患者护理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护理分析内容包括患者性别、年龄、病症类型、护理人员、护理模式以及护理技能熟练度等一系列评价指标。对手术室患者的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完成后,在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通过常规护理加用安全防范措施的模式,对手术室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对比。护理分析内容与对照组相同。
1.3评价指标:
对两个时间段内的各75例手术室护理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进行统计对比,并根据统计结果,计算出两组护理模式下手术室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是对护理过程中,手术室患者的恶心、呕吐以及头晕等临床不良反应症状进行相应的统计,不良反应率为不良反应例数所占手术室护理患者总例数的比重。不良反应率数值越高时,护理模式效果越落后。
1.4数据处理:
文中两组护理模式下的各项对比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处理,组间计数资料以卡方检验进行比较。当P<0.05时,可确定差异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中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5例),其中恶心3例,头晕2例。对照组中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67%(23例),其中恶心11例,呕吐4例,头晕8例。通过统计学软件的数据处理,可以确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不安全因素:
①护理人员护理技能生疏。手术室大部分时间作为一个抢救场所,需进行相应的紧急处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生疏,加之紧张的抢救气氛,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很容易引发医疗事故。②手术室患者缺乏心理疏导。手术室患者在接受护理治疗时,如若一直处在负面情绪中,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利于护理人员开展护理治疗。缺乏及时的心理疏导,也会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产生抵触心理,并有引发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的可能。③护理人员安全意识缺乏。面对意识不清醒的手术室患者,护理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容易导致引流管放置不当以及静脉滴注过快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患者异常反应发生的情况。④护理人员无菌意识的缺乏。医护人员由于缺乏无菌意识,容易对敏感体质的患者造成再一次的感染,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患者的手术护理治疗,在另一方面也对患者的生命体征造成威胁。
3.2安全防范措施:
①护理人员护理技能加强。通过定期的护理培训,以护理进修班为媒介,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仪器的指导以及护理实践技能的带教。完成护理培训后,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评测培训效果。②护理人员心理疏导能力提升。面对心理疏导能力差的护理人员,可以通过组织交流会的方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学沟通技巧的教授,并鼓励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实践,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③护理人员安全意识的树立。对于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在一方面不仅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责任心,在另一方面还让护理人员明确了护理过程的法律责任。安全意识教育可以通过讲座的形式进行,鞭策护理人员以一个严谨的心态面对手术室患者的护理。④护理人员无菌意识的建立。护理治疗过程中,需对护理人员进行无菌意识的灌输,娴熟的护理技巧联合规范的无菌操作,才能有效的对患者进行治疗,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形。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安全防范措施,能有效降低手术室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王昭 单位:葫芦岛市中心医院手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