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新生儿护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摘要】目的探讨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科娩出的新生儿共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观察组2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程优质护理。护理后,观察组的体温变化程度和出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产妇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体温变化和出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果对比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4.62%、3.85%,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产妇满意度、稳定新生儿体温和缩短出箱时间,其护理方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全程优质护理模式;护理效果
从出生至28天内的婴儿,统称为新生儿。与其他人群相比,新生儿的器官、组织等尚待发育,四肢短且呈外展屈曲位、乳房可摸到结节、腹部膨隆且柔软等,这些都是正常新生儿的生理特点,若对新生儿进行体格检查时发现其体重、皮肤等存在异常情况,说明新生儿存在生理缺陷,需及时治疗[1-2]。,本研究以52例新生儿为对象,设置两组对照,探究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优势,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科分娩的新生儿共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观察组26例。对照组男12例,女14例,胎龄38~40w,平均(39.0±1.0)w,体重3~4kg,顺产、剖宫产各10例、16例;对照组男11例,女15例,胎龄37~42w,平均(38.9±1.2)w,体重3~4kg,顺产、剖宫产各15例、11例。两组基线资料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方法。1.2.1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包括体位护理、环境护理、温湿度调节、观察各项生命体征等各项基础护理措施。1.2.2观察组。观察组给予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内容如下:(1)日常护理:①大小便护理:在新生儿出生的24小时内,喂食以多餐少食为原则,定时补给水,观察并记录排便的次数、时间、量。②脐带保养:在新生儿出生的24小时内,护理人员需密切注意脐带处分泌物,保持干燥和清洁,且在规定时间更换脐带绷带,洗澡时切记勿沾上水。③母乳喂养:新生儿最佳营养物质来源就是母乳,母乳的摄入可增强新生儿身体的免疫力,使之有效吸收营养物质,促进肠胃吸收,护理人员应协助产妇母乳喂养。④亲子互动:新生儿来到这个新世界,最先接触到的人就是母亲,在新生儿状态良好的情况下,护士应指导产妇一些简单的亲子互动,如母亲拥抱新生儿、给新生儿唱歌等。(2)新生儿全身护理:①睡姿护理:采用俯卧、仰卧和侧卧交替姿势,每隔2h护士帮助新生儿翻身,若晚间新生儿无人照顾需采用仰卧姿势,以无枕或2mL厚度为宜,枕头中间稍微下陷。②口腔护理:尤其是在新生儿喝奶后需进行口腔护理,应用少量温开水清洗新生儿口腔,将舌头、口颊内残留奶块清洗干净。由于新生儿皮肤比较娇嫩,禁止使用纱布擦拭口腔周围皮肤。③眼睛护理:准备一个吹好的红色气球,用线绳系住置于新生儿正前方20mL处,新生儿取仰卧位,观察新生儿是否会盯着气球看。准备一支笔,置于新生儿眼前,突然朝着新生儿面部逼近,观察其是否会眨眼。准备一个手电筒,用光照射新生儿眼睛,若见其瞳孔突然缩小,说明眼睛反射功能正常。④鼻部护理:观察到新生儿有鼻涕且形成结痂时,需先用清水或母乳滴入新生儿鼻中,等待2分钟直至鼻涕软化,用医用棉签将鼻涕拭出。⑤皮肤护理:新生儿的皮肤最为娇嫩,新生儿的指甲和被褥都会划伤皮肤,护士需加强新生儿皮肤保护的护理措施。新生儿皮肤需时刻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接触尖锐、粗糙物品,保持新生儿皮肤完整性。对于褶皱糜烂处皮肤而言,首先要撑开褶皱用温水冲洗并用面前将皮肤表面附着物擦拭干净,然后取适量婴幼儿软膏涂抹在褶皱处,每日2次。(3)新生儿典型症状护理:①红臀护理:在大小便后用细腻纸巾擦拭干净,并涂抹护臀霜。此外,尿布尽量选择透气性良好的,避免新生儿出现红疹。②避免呛奶:在新生儿哭闹、手脚乱动时不要取喂养,进而减少呛奶情况的发生。若新生儿出现呛奶,需立即让其侧卧,并用吸水性良好的细腻纸巾将口腔中异物吸出,避免新生儿呼吸道阻塞。③新生儿发热护理:将室温调节至22℃,减少新生儿包被增加散热,定时开窗通风;喂新生儿葡萄糖,促使其代谢加快;进行物理降温,禁用退烧药。④新生儿低血糖护理:在婴儿奶粉中适当添加葡萄糖粉,冲水喂服,时刻监测新生儿的血糖水平变化。
【摘要】目的探析疼痛护理干预应用于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出生的新生儿98例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5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疼痛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急性疼痛评分以及疼痛刺激前后生命体征。结果研究组新生儿疼痛分度以及疼痛刺激后心率、动脉压以及血氧饱和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护理干预应用于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新生儿疼痛,并维持其生命体征稳定,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疼痛护理干预;新生儿护理;效果
疼痛不仅是一种临床常见症状,同时也属于一种常见疾病。相关研究表明,新生儿对疼痛的感知比成人更为持久和强烈,并且疼痛而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长期影响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因此,对新生儿予以疼痛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1]。本文对我院出生的新生儿9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具体分析,旨在探究疼痛护理干预应用于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出生的新生儿98例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58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1:19,胎龄36~40周,平均胎龄(37.61±3.25)周,其中早产儿13例,足月儿27例;研究组男女比例为30:28,胎龄35~39周,平均胎龄(37.46±2.71)周,其中早产儿19例,足月儿39例;两组新生儿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临床护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也更加重视临床护理过程,并对临床护理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初产妇及家属对产后保健知识和新生儿护理等相关知识了解较少,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产妇产后恢复和新生儿护理。针对此情况,2012年6月~2014年5月,我们对产科132例产妇实施床旁护理,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产科同期收治的26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均为单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2例。观察组年龄19~39(27.9±19.3)岁,住院时间(4.57±1.26)d,男婴71例、女婴61例。对照组年龄18~40(36.7±18.6)岁,住院时间(4.23±1.17)d,男婴72例、女婴6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时间段内我院治疗的200例剖宫产术产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中产妇年龄是20-36岁,平均是(29.5±4.4)岁,新生儿Apgar评分是9-10分,90例直切口,10例横切口;观察组中产妇年龄是21-39岁,平均是(30.6±4.7)岁,新生儿Apgar评分是9-10分,85例直切口,15例直切口,对比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但具备可比性。200例产妇签订知情同意书,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培训母乳喂养的专业知识,并开展健康教育,以提高产妇以及家属对于母乳喂养的认识;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产妇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再实施Orem自理模式。
1.2.1支持教育系统
〔摘要〕目的:对产科新生儿护理记录单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提高护士对新生儿疾病早期症状识别能力和产妇对产后健康教育的掌握程度,促进母婴健康。方法:选取本院产科分娩的60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分为两组,各300例,对照组新生儿异常情况记录于产科护理记录单中,观察组应用产科新生儿护理记录单,观察比较两组产妇、护士对于记录书写的完整性及准确度。结果:观察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新生儿各项生理指标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应用产科新生儿护理记录单,促进产科专科护理的发展,保障母婴健康。
〔关键词〕产科;新生儿;护理记录
新生儿护理记录单是反映新生儿病情变化与医疗护理活动全过程的客观记录,主要包括观察记录指标、护理问题、护理措施、效果、健康教育等组成部分[1]。为深化产科专科护理的发展,本院产科根据《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广东省临床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妇产科护理指南》,设计出产科新生儿护理记录单,提高护士的整体护理思维,加强对新生儿的观察与护理,对于保障新生儿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在本院产科自然分娩的6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0例,其中,产妇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9.2±0.8)岁;文化程度:36例小学,65例初中,93例高中,106例大专及以上。两组产妇均无高危因素。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