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动脉采血新生儿护理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的116例新生儿均为本院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所收治,采用抽签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58例。对照组新生儿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11~25d,平均(16.2±3.9)d,胎龄为36~40周,平均(37.5±0.4)周,娩出时体重为2.5~3.1kg,平均(2.8±0.2)kg,其中呼吸系统疾病21例,败血症12例,缺氧性脑病10例,肺炎15例;研究组新生儿中男30例,女28例,年龄12~25d,平均(16.0±3.7)d,胎龄36~40周,平均(37.4±0.3)周,娩出时体重为2.6~3.0kg,平均(2.9±0.2)kg,其中呼吸系统疾病19例,败血症11例,缺氧性脑病13例,肺炎15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仅行常规股静脉穿刺采血,动脉体表投影选择腹股沟中部至收肌结节的2/3处,能够有效触及韧带下搏动,采血穿刺点选取静脉内0.15cm处。采用仰卧位并将其下肢分开,将侧腹股沟完全暴露,常规局部消毒处理后行股静脉穿刺。临床护士以左手对小儿进行固定与压迫,右手握针垂直刺入,待回血并完成指定采血量后拔针,最后应用棉签给予压迫止血。
1.2.2干预组
干预组患儿应用外周动脉采血,应用平卧位并将小儿穿刺侧上肢放直,护士左手握紧其肘关节部位,并以拇指对其肘下前臂行绷紧处理。右手对肱动脉行探触并选择穿刺点。常规消毒处理后以30°左右的角度进针,获取既定采血量后拔针并止血。
1.3观察指标详细记录
两组新生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中单次穿刺有效采集0.5ml以上血液标本便为成功。同时针对两组新生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程度评估,评分结果≤3分者为轻度,4~6分者为中度,≥7分者为重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并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新生儿穿刺基本情况比较
干预组新生儿的穿刺一次成功率为96.6%,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4%,与对照组新生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新生儿VAS评分结果比较
干预组新生儿的VAS评分结果为轻度疼痛44例(75.9%),中度疼痛14例(24.1%),无重度疼痛,其疼痛程度均明显轻于对照组。干预组新生儿的VAS评分结果显著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与成年人相比较,新生儿机体血流分布具有较多的独特性,其血流主要分布于内脏或躯干等部位,但在四肢中血流分布量相对贫乏。小儿机体尚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其血管通常偏细,充盈程度比较差。股静脉采血对患儿穿刺的位置偏深,在动脉搏动有效触及后才能合理开展穿刺采血,在采血过程中固定与止血等的开展也存在难度,易诱发皮下出血,对其局部神经、动脉等均存在损害风险。外周静脉采血方式中小儿的出血速度较为缓慢,导致临床采血的时间大大增加,使采集的血液标本易发生溶血或凝血等不良情况,使得临床检测结果存在偏差。并且该种采血方式也极易破坏小儿的静脉血管,影响后继的液体输注,导致其临床痛苦程度增加,使得新生儿的临床采血成为护理人员的主要研究课题。张蓉的研究中指出外周动脉采血不但能够降低穿刺操作的难度,也不会对小儿形成严重损伤。该操作由1名护理人员便可完成,不但可保证成功率,也可大大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受到临床护理工作人员的广泛认可。本研究旨在提升新生儿采血的有效性与安全性,针对部分患儿使用外周动脉采血措施,经临床观察可知本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均显著优于常规股静脉穿刺采血患儿,而对照组新生儿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凝血、溶血、呼吸暂停与血肿。采血过程维持时间过长以及采集后标本污染均为引发溶血与凝血的主要原因,由于股静脉采血时间通常较长,且往往需要多次穿刺,故对照组操作方法更易导致溶血或凝血等情况。血肿多由于股静脉反复穿刺所致,同时在股静脉采血时需将患儿腹股沟完全暴露,小儿在强烈不适反应的刺激下体内热量消耗增加,导致机体耗氧量增加从而引发呼吸暂停。但外周动脉采血可有效避免上述不良情况的发生几率。本次研究结果提示,外周动脉采血可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避免由于反复穿刺而引发身心损害,并降低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临床护理质量。VAS疼痛评估结果显示,本组患儿中轻度疼痛44例(75.9%),中度疼痛14例(24.1%),无重度疼痛者,均显著好于股静脉穿刺采血患儿,进一步证实该种采血方式能够显著的降低穿刺疼痛程度,提高小儿的依从性。综上所述,在新生儿护理中采用外周动脉采血方式可显著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新生儿疼痛程度,并明显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金桃单位: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