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跨世纪医学教育挑战分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跨世纪医学教育挑战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跨世纪医学教育挑战分析

1医学教育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的挑战

1•1课程设置是医学教育的基础

课程设置取决于培养目标,要适合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总趋势;培养目标的实现,又有赖于前者。课程的设置不仅是课程体系的构件,也是医科学生的知识构件,合理的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医学本科生的课程设置应综合、分化并行,以综合为主,突出核心课程,增设微型选修课程。

1•2教材建设是课程设置的重要环节

知识经济的冲击下,新的理论不断产生,新的知识层出不穷,新的技术令人眼花缭乱,今日的学问已成为“昨日黄花”。因此教材的内容应及时更新,准确地反映现代科技进展,反映时代的需要。教材建设和使用自主权可下放给高校,坚持选优原则,可选用自编教材,也可选用统编教材。鼓励高水平教师自编教材、讲义;结合本校教育改革的发展动态和学科建设情况,突出本校的学术优势,形成领先的学科群。

1•3医学课程与自然、人文科学综合

如今高等教育中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统一化,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医学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中,应纳入现代数学、物理学、化学、生态学、社会学、心理学、思维学、艺术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形成多方面的交叉,以培养出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型人才,促进医学的发展。

1•4医学自身课程的教材内容综合

为了丰满学术形象,体现一门科学的竞争实力,只要与本专业有关的内容都将其编写入教材,于是教科书越来越厚,教学内容也越来越多,这与每门课程的学时有限形成了矛盾,而每门课程之间重复的交叉内容也随之增多。要保证医学各课程的相互衔接,又要尽可能地避免无谓的重叠。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之间重复,两者都要讲,但因时间跨度较大而遗忘,不仅浪费了教师与学生大量的时间,而且每种疾病在学生的脑中易引起“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端。

1•5医学课程与现代生命科学的综合

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应用现代的先进科学技术,如生物、信息、计算机等技术,进一步揭示生命特点,为新兴医学学科群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同时会在本学科内逐渐分化出更细、更深的内容,也会与其他学科形成更广泛、更复杂的交叉。

2现行的医学教育模式和教学形式、方法面临的挑战

2•1教育模式适应“复合”培养模式

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究会提出:未来人都应掌握三本“教育护照”:一本是学术性的,一本是职业性的,一本是证明一个人的事业心和开拓能力的,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自然离不开这些教育的价值观。现行教育模式以适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需要,以学生毕业后迅速适应特定的岗位为目标,强化医学专门知识与技能的教育,重专业知识,轻复合知识;重知识积累,轻知识结构;重统一要求,轻个性发展;重身体素质,轻心理素质。现代社会健康观念的变化,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技术的发展,生命意识的转移,医学目的的深化,保健体系的改变,医学人际关系的变化,卫生制度的改变等等,要求拓宽基础和专业教育的界面。

2•2教学形式要符合现代人才培养观念

实行多种教学形式的优化组合,医学教学不能没有课堂教学,同样不能没有现场教学。医学教学离不开科研训练,因材施教需要个别教学,教学形式的变革不是对某种教学形式的否定,而是根据教学目的,如何使多种教学形式相互配合,既充分发挥各种教学形式的特定作用,又将各自的不足得到互补,形成良好的整体效益;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形式,倡导小班教学,实行按能力分班教学,加强专业教室建设;逐步增大个别教学。

2•3现代教学方法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挑战

本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许多教育家更加强调学生的智力、能力特别是创造力的培养,使一些教学方法兴起如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问题定向教学法、发现教学法、CAI等等对传统的讲授法、直观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等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3医学生素质教育面临的挑战

3•1素质教育的战略地位

世界的激烈竞争,决定了高等医学教育必须把人才素质培养放在首位。谁掌握了面向新世纪的医学教育和科技,谁拥有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谁就能争得21世纪医学科学中制胜的关键。跨世纪的医学人才应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过硬的能力素质、正确的思想观念、宽厚的理论基础、敏捷的观察能力、缜密的分析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实际的操作能力、独立的思维能力和一定的创造能力,成为知识、素质和能力的集合体。

3•2薄弱的现行素质教育

长期以来我国医学教育办的是单一性的院校,突出的是知识水平的教育,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过窄的专业教育,忽视复合知识的传授,局限了学生的学科视野;过重的功利导向,只重视知识的积累,学生的素质培养和实践能力受到影响;过强的共性制约,只重视平均发展,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思想底蕴不足。培养出的医生面对有病但都有鲜明心理特征的社会人,只能用生物的眼光去审视他们,遇到复杂的问题就显得束手无策,不能作出全面的分析治疗。

4“专业”招生与优化生源面临的挑战

4•1不合理的现行专业划分

科学发展到今天,各专业越分越细,对于学科建设来说是纵深发展的趋势表现,但是对于本科生来说,要用这样细分的专业来培养,这就进入了一个人才培养的误区。这样过窄的知识面培养,选择的岗位有限,同时一个专业的招生太少,学校没有办学的规模效益,而招生过多,社会容纳又有限。因此过细的专业划分不仅不利于本专业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下一代人各专业之间的相互协作,共同发展。

4•2前期专业淡化的必要性

由于高中考取的学生中的专业志愿很大部分并没有体现自己的意愿,一部分是由父母代为决定了一生的行业,而更有一些则是自己不愿的专业上就读,如某校有调查表明,中医系填第一志愿的人少于40%,其他志愿或调剂志愿(服从分配)的占大多数,甚至高达44%,显然许多学生对学中医没有多大的兴趣,甚至某些学生“坚持理想,将来改行”。

4•3注重三个时期专业思想教育

调整适应期,介绍各种专业的性质、特点,以及发展趋势,让学生尽可能地了解,进行对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今后的专业,同时要注意防止松口气、不愿学医的思想、不会学医的问题;固本定型期,注重进行立志成才教育,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念、克服学习上的畏难情绪;实习择业期,注重进行夯实专业基础教育,正确对待和做好毕业择业工作,进行竞争素质教育、择业观念教育、择业适应教育,正确处理考研与实习的矛盾。

5教师队伍自身建设面临的挑战

5•1建立“双师型”人才队伍

所谓的“双师型”指的是一专多能的教师,这里有两层意思:教师结构———既有校内的,也有校外的;既有侧重于专业理论教学,又有侧重于专业技能教学的。教师的个体———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又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多学科知识,既是教师又是其他之“师”(如工程师、技师)。在双师型教师的指导下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即可变成“教、学、做”三结合的教学方式。

5•2教师队伍的合成性

搞开放教学,留一部分编制聘请确有专长的医学人才,多请兼职教授、客座教授、敢于邀请“三教九流”搞专题讲座。提高教师之间的互补性。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跨世纪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