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贫困医学生心理控制感探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贫困医学生心理控制感探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贫困医学生心理控制感探究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用分层抽样和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云南省两所医学高校(我院和昆明医学院)家庭月平均个人收入低于150元的207名贫困大学生为研究组,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198份,另随机抽取非贫困生有效问卷200份为对照组,构成比与研究组相同。

1.2对所有被试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都为自评量表。测量工具包括:①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2]包括10个分量表,用于测查心理健康状况;②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3],包括学业成就和人际关系两个部分,各部分总分为外控分减去内控分,得分越高,越倾向外控,得分越低越倾向内控,两部分有4种可能的归因,即:属于内控性的能力和努力,属于外控性的运气和背景;③社会支持评定量,由肖水源编制,包括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3个因子,共10个条目。本研究根据大学生实际情况,对量表中的一些文字条目进行了修订,将第4题中的“同事”改为“同学”;第5题中的“夫妻”改为“恋人”,同时删去“儿女”一栏;第6、7题中的“配偶”改为“恋人”,增加“父母”一项,修订后的量表1月后小样本(随机抽取47人)重测,结果10个项目的相关系数在0.72~0.93之间;④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4],包括2个因子:消极应对(NC)和积极应对(PC),共20个条目。所有数据采用SPSS10.0forWin-dows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贫困医学生心理控制感及心理健康状况。SCL-90除恐怖因子外,贫困生与非贫困生之间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偏执、精神病性有极显著性差异,在抑郁、敌对方面有差异。MMCS贫困生比非贫困生学业成就及人际关系方面更倾向于外控,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

2.2贫困医学生心理控制感与社会支持、特质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学业成就总分与社会支持3个因子均呈显著负相关,与NC显著正相关;人际关系部分与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PC显著负相关,与NC显著正相关,而与客观支持相关不显著。NC与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负相关,与客观支持度相关不明显;PC与社会支持3个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

3讨论

“心理控制源”[1]来自Rotter的社会学习理论,其被认为是有关个人性格及/或行动与事件结局间关系的泛化性期待。外在控制源者认为事情的结局不由个人控制,而内在控制源者认为结果与自己付出的努力相关。大量的研究证实,外在控制性强的人难于应付紧张的生活环境、巨大的学习压力和应激性事件,与焦虑、抑郁等不良的情绪有关。而一个内控性强的人,较积极地投身社会活动,追求有价值的目标,心理更健康。本研究通过对云南医学生贫困与非贫困的比较分析,SCL-90多项因子差异显著,其结果表明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身障碍,其中最明显的是强迫、焦虑和偏执。“心理控制源”外控倾向明显,因而负性情感多,正性情感少。

一方面,学业成就因子和人际关系因子倾向于外控的人,心身障碍可能与没有在社会上感受到受尊重、被支持和被理解有关,同时他们均认为可供利用的社会客观资源不足;但是,人际关系倾向于外控的人,很大程度上,知道在人际交往中有可见的和实际的支持,可能由于应对方式的消极,以及控制感的外控性使贫困医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变得较为敏感,不能向他人寻求实际的帮助,较为闭塞。外控倾向者较多地应用了消极的方式(正相关)应对困难,而心态及情绪的消极,往往又带来一系列的生理功能紊乱和身心损伤。所以,可以认为,心理控制感和应对方式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调节变量,提示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贫困大学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心理群体,应予重视。同时,在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干预时,需要注意对个体心理控制感和应对方式的研究和教育,提高干预效果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