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研究生人文素养缺失及对策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研究生人文素养缺失及对策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研究生人文素养缺失及对策

1人文素养的内涵

“人文”一词最早见于《周易•贲卦•彖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制,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就是教化的意思,指以礼乐来教化社会,表达了“文”而化之的涵义。所谓人文素养是指包括知识、理性、情感、意志、思维等多个方面沉积而形成的品质,最终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德性、气质、修养以及价值取向,其核心内容是个体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终极关怀。人文素养的具体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广博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

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和卫生的内涵不断扩大,医学也将涉足到更加广泛的知识领域。医学院校的研究生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和系统的知识体系,才能应对越来越高的卫生服务需要和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爱丁堡公报指出:“21世纪的医生,应是优秀的卫生管理人才,病人的代言人,出色的交际家,有创见的思想家,信息专家,掌握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知识的专业工程师和努力终身学习的学习者”。要达到如上要求,就需要医学院校的研究生不仅学习到坚实的专业知识,还必须不断充实自己,掌握包括心理学、人文学、管理学、社会学、哲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知识。真正的医学大家都是多个专业的专家,他们具有很强的发散性思维和应变能力。而历史上伟大的科学家,往往又是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们所具备的知识涉及多个领域。例如17世纪法国科学家笛卡尔,他既是西方近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又是解析几何的创始人。他研究的领域横跨数学、物理学和哲学等方面。

1.2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爱因斯坦曾说:“光有知识和技能并不能使人类过上幸福而优裕的生活,人类有充分的理由把对高尚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的赞美置于对客观真理的发现之上”。英国教育家阿什比也认为:“具有教养比具有高深学识更为重要”。由此可见,道德教化将是人文素养教育中最核心最根本的一个部分。医学院校的研究生不同于一般学校的研究生,他们以后工作面对的受众是为病痛所累的患者,这就需要医学院校研究生具有高尚的情操和人格魅力,用心体会“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生誓言,理解病人真切的企盼,更好地为病人、为社会服务。

1.3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动力,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源泉。爱因斯坦曾说:“要是没有能够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力的人,社会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国家创新体系的完善及创新能力的增强取决于创新型人才,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生,将是我国未来创新机制的中坚力量。创新是研究生创造高水平成果的必备条件,要加大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要鼓励和引导其进行创造性思维。蔡元培先生曾说:“知教育教,与其守成法,毋宁留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因此,创新培养就要营造一个适于研究生发挥创造才能的相对自由的科研环境。

1.4良好的沟通交往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

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教育学生懂得如何正确处理自己和社会、个体和群体的关系。科学研究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不是凭借某个人的力量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若干人或一个团队的精诚合作。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曾这样强调科研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谈论我关于旧日的某些记忆时,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强调,来自很多国家的整整一代物理学家的密切合作,怎样在一步一步地在一个巨大的新知识领域中创造秩序方面取得成功”。是否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将是研究生能否顺利完成科研任务的必备条件。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著名的《福岗宣言》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作为医学专业的研究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将面临与方方面面沟通的情况,包括与其他医生、护士、患者等的沟通,特别是与患者的良好沟通,将对顺利诊断病因、治疗病情有着很大的帮助。因此,作为医学专业的研究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2当下医学专业研究生人文素养的缺失及形成原因

2.1人文素养缺失的表现

毋庸讳言,目前高校研究生身上还缺乏足够的人文素养。有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97%的研究生认为需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1]。医学专业研究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具体表现为:

2.1.1综合知识特别是人文社科类知识薄弱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医学院校研究生教育只注重专业知识的摄取,对于其它学科特别是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美学等人文学科的知识关注不足,医学院校研究生们普通存在重医学轻人文的弊端,对于中西方历史文化特别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有的研究生精通本专业的知识,但对于一些基本的中国历史文化知识却不甚了解。另外,研究生撰写中文论文语句不通、滥用错别字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2.1.2缺乏对社会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作为一个医学院校研究生,将来从事的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崇高事业,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然而,现在的研究生,受功利主义影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埋首于自己的科研,为自己将来的发展谋划,一切以自我利益为中心,不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活动,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奉献精神和关爱意识。这样的研究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又怎样会具备高尚的医德、怎样恪守救死扶伤、文明行医的行业风尚呢?

2.1.3心理承受能力不强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竞争不断加剧,社会成员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其中被作为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研究生在竞争和压力方面显得更加严重。这些竞争和压力来自于、科研课题、就业等等。另外,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各种思潮的冲击,也易使研究生产生困惑。南方某省的四所高校在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发现,有心理问题的研究生大约占硕士生总数的25%[2]。研究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抑郁、交际障碍、自卑、抗压性差等。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近年来,研究生行凶或自杀的新闻频频出现在报刊或网络上,其心理健康问题已不容忽视。

2.1.4创新能力不足

创造性是研究生在学习阶段最应该具备的一种技能,是衡量研究生教育是否成功的最主要的标准。目前的研究生教育,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只注重既有知识的灌输,而没有对研究生的创新思维给予应有的重视,而使研究生的自主性与能动性不能得以充分发挥。有学者将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不强的表现总结为:①简单移植,只是对他人方法的应用和重复;②简单提示表面现象,没有深入研究事物发生、发展的内在联系;③简单延伸,只是进一步证实他人的工作;④简单推理,只是采用一定的实验证实已知的结论[3]。

2.2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分析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2.2.1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指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产品”。学习的目的不单纯是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开阔思路,启发其科研思维,从而使其具备创新能力。但是,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搬用前苏联的教育模式,强调“专业对口”和培养“专才”,对于作为培养高级医学专业人才的医学研究生教育,过分注重专业知识的传输,忽略了交叉学科知识以及人文学科知识的融入。目前医学专业研究生课程中,除了专业课和基础课外,还有一些思想政治类的公共课程,却很少有人文专业课程的设置,严重桎梏了医学专业人才的全面发展。而西方的医学课程是由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科学、医学三部分组成的,其中人文医学课程占总学时的比重,美国多达20%~25%,英、日均为10%~15%[4],其间的差距,可见一斑。

2.2.2受极端功利主义侵蚀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时期,知识经济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在知识经济的驱动下,科学研究将会取得越来越丰硕的成果,这是积极的一面。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极端的功利主义正逐渐渗入到高等教育包括研究生教育环节并对其产生深刻影响。研究生教育中的功利主义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是研究生培养单位,一切以经济价值为目标,片面追求学校科研项目的高产出,对于不能直接产生效益的人文学科自然重视不足,同时,也忽略了对研究生思想品德的关注,因此,处于极端功利主义教育环境下的研究生培养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科研成果为本”,根本谈不上促进研究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是研究生本人,以自我为中心,过度注重个人利益,只把精力投入到专业方面,不关心集体,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忽略了对人文知识的摄取。更有甚者,为一己之私,剽窃他人科研成果,严重违背了学术道德。

3提高医学专业研究生人文素养的具体策略

鉴于医学专业研究生今后工作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人文素养更应是其综合素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因此,我们一定要从多角度出发,加大力度,解决目前医学院校研究生人文素养缺乏的问题。

3.1从根本出发,扭转教育观念

为加强研究生人文素质培养,促进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从根本出发,扭转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人文素养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摒弃传统的片面追求专业教育的培养方式,以“医学与人文融通”的教育理念为主线,结合“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生誓言,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注重研究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以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研究生以目标,在此基础上,建立一整套系统可行的培养方案,并予以实施,同时在实施过程中注意培养方案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持续性。

3.2增设人文专业课程,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校应该规定人文专业课程在研究生课程中所占的比例,将人文教育纳入学分制管理的范畴。具体实施办法为增设文学、哲学、艺术等方面的课程为医学专业研究生选修课程,也可以结合医学专业,开设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等选修课程,同时,在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中规定必须选修部分这类课程,并要求修满一定的学分。在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还可以推荐一些人文类经典书目,供研究生们参考阅读。

3.3多管齐下,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

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将对提高研究生人文素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医学院校人文专业较少,因此更应加大力度,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第一,学校可以邀请外面的专家来校开设一些人文方面的讲座,并加大宣传力度,力争扩大影响面。第二,由学校相关部门牵头,或由研究生自己安排,组织一系列的人文沙龙,就有关人文方面大家所关心的问题进行探讨。第三,深入开展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三下乡”活动、社区服务、街头义诊等形式,让研究生在实践中培养勇于创新的科研能力与关爱他人的优秀品质,提高与他人的沟通能力以及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第四,以目前发展迅速的网络为宣传平台,在网络上开设多种形式的人文教育版块,以使研究生加深认识、陶冶情操。

3.4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发挥导师言传身教作用

通过内引外联,提高学校人文专业教师整体教学水平,或与其它人文专业实力雄厚的院校实行资源共享,聘请他们相关的专家、学者来校开设课程。导师的言行举止、道德品质将对研究生有着直接的影响。著名教育家梅贻琦曾说:“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要提高研究生们的人文素养,首先要提高导师自身的素质,一个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正直的学术道德、高尚的思想情操、丰富的知识素养、对学术创新有着孜孜不倦追求的导师,一定会自律律人,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使其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