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医护概念图教学模式探讨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医护概念图教学模式探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医护概念图教学模式探讨

一、简介“概念图

(一)“概念图”全貌

概念图最早(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康奈儿大学诺瓦克(JosephD.Novak)教授等人提出,但这一名称的确定却是在20世纪80年代口1。在国外,这是欧美国家比较盛行的一种教学形式。概念图是表示概念和概念之间相互关系的空间网络结构图,具有四个特征:概念、命题、交叉连接和层级结构。概念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通常用专有名词或符号进行标记;命题是对事物现象、结构和规则的陈述,在概念图中,命题是两个概念之间通过某个连接词而形成的意义关系;交叉连接表示不同知识领域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层级结构是概念的展现方式,一般情况下,是一般、最概括的概念位于最上层,从属的概念安排在下面。可以结合某一具体概念延伸更多关于补充或辅助说明的相关内容,并作不同方式的链接。,概念图包括节点、连线和连接词三个部分。节点就是置于圆圈或方框中的概念。连线表示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连接的方向是任意的。位于上层的概念通常可以引出好几个知识分支,不同知识领域或分支间概念形成横向联系,这是发现和形成概念间新关系、产生新知识的重要一环,往往具有指向性意义,也是产生发散性思维的关键之处。连接词是置于连线上的两个概念之间形成命题的联系词,表明二者之间的意义关系,作必要的提示和说明。概念图是用来组织和外显抽象知识的工具。概念之间的联系有时很复杂,一般可以分为同一知识领域的连接和不同知识领域的连接。特别是横向联系的处理。所以构建概念图是一项极好的创造性工作。当然,任何概念之间都可以形成某种联系,我们应该选择最有意义并适合于当前知识背景的横向连接,可以结合个人的记忆和思维风格,画图形等都是可以的,以最大化展现内容为目的。

(二)“概念图”的生理基础

现代脑科学发现,人的大脑大约由140亿个神经元组成,每个神经元都与其他的神经元形成功能网络。人类对大脑的认识已经发展到泛脑网络阶段。泛脑网络学说认为,人的大脑可从宏观到微观分为回路、神经元群、神经元及分子序列四级层次的网络嘲。人的学习、记忆和思维正是通过这样一个网络系统来进行的。

(三)概念图的研究现状

概念图在国内的研究起步较晚,港台地区发展较快。在内地,对概念图的研究发展现时处于介绍、引进阶段。如在国家新课程高中生物三本必修教材中对此有明确的体现,并要求以此作为一种系统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学习能力。如今概念图的应用范围已超出了科学的范围而扩展到各个学科,甚至被社会各个领域所研究利用。如新产品的设计、市场的开发、管理问题的解决等,只要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被明确的表达或解决,概念图是一个快捷有效的方法。

二、职业院校医学护理实施“概念图”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一)基于学情的需要

根据学生自身学业基础及学习习惯的现状,有必要以此训练学生适应职业教育。每年高考和中考结束后,一部分学生由于家庭收入等各种原因,选择到职业学院学习技能。对这部分分流到职业院校、期待着掌握一门专业技能、将来从事地方基础建设服务的学生来说,他们所面临的学业生涯,与其以往就学的初、高中校园学习生活相比,面临着诸多的不同,需要经过全面的身心调整,才能逐步适应职业院校专业化课程的学习。

1.对课程体系的重新认知。国家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黑龙江省分别在近年陆续启动了对公民有更高要求的新课程新教材。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阶段的教材内容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内容循序渐进,坡度较缓,纲要性强,为教师提供更多更大的空间补充相关相近内容;在文本呈现方式上采用彩色铜版印刷,图文并茂,更多地以示意图、模式图、实景图片等形式辅助主干知识,类似科普读物,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教材中配套不同类型习题引导和帮助学生领会。而高职院校的各类课程教材比较注重学术性,突出强调科学性,内容充实详尽,容量大,密度高,注重整体逻辑体系又保持内容之间相对的独立性;黑色印刷本,字体相对小,行文紧凑;这对一些自主招生进校、学习基础参差不齐、读书习惯欠缺的学生来说,阅读这样的学术著作有着不小的阻力。

2.学生知识储备和学习习惯的现状要求教学方式要有所变化。学生在升学前的知识学习主要以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的通识性内容为主,是作为国家公民必备的常识性内容。而与职业技能相配套的基础理论则更体现出专业的独特性。对那些已经习惯于按照教师要求作课堂笔记“照单全收”的接受性方式学生,而对专业知识不能很好地进行筛选和辨识。在知识检测反馈方面,由原来的家长监控、到学校从早到晚都有教师全程跟踪管理、知识反馈及时、作业频繁、各种检测经常进行到完全由自己掌控学习,以一个学期为单位全面检测学习效果。这种变化对他们平时的学业过程是一个很难跟踪的滞后反馈。在课程时间安排上,由原来紧凑、快节奏接受升学任务学习生活突然转为完全由自己支配时间,由以一节课为单位完成学习任务到适应与大容量专业知识相匹配的大课时安排,需要学生重新调整生物钟和兴奋度来适应大课堂;由原来的固定座位和同桌到自行选择座位和同桌等变化,需要学生排除干扰,严格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复习方面有必要以“概念图”形式集中化处理大量信息,提炼学科重点。这样做符合青年学生喜欢简洁、厌烦冗杂的心理期待。

(二)教学手段的可操作性和便利性

随着电脑的升级换代,以多媒体呈现的教学内容改变了文字的线性排列,变化多端的动态演示、快捷的超链接形式随时跨越性显示直观有效的需要内容。这种教学手段的辅助为使用“概念图”提供了便利,并对训练思维的敏捷性也有很大帮助。单就一根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板书,“概念图”也能生动地赋予文字与线条组合的美感。

(三)教师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需要

对于掌握学科发展前沿、具备丰厚专业知识理论积淀的教师来说,备课时以“概念图”统领全部授课内容,就能根据学时安排更多的背景材料,宏观调控,驾驭整体;有序穿插,灵活安排相关内容,将分散在各章节甚至不同学科但有关联的内容进行有效整合;衔接自然。这种先走一步、纵横交错的思维训练对预先了解他人的学习过程做到“知己知彼”;对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如阅读新材料,筛选和辨识核心内容,对训练学生尝试自主构建立体化知识网络有很好的示范作用。长期坚持和训练下去,对检验已有知识储备的正误,链接新知识等方面是单纯的授“鱼”无法替代的。

总之,建立在全面了解学情背景和专业内容基础上的“概念图”教学模式,可以减少学科理论识记的“硬伤”,实现知识体系脉络清晰、简洁,纲举目张,指导和培养高屋建瓴把握课程全貌,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概念图”教学模式构建的立体网络“知识大厦”,无形中为师生带来收获喜悦的成就感——单调、古板的内容活灵活现于眼前,根植在脑海,同时也收获着伴随智力劳动的精神产品,为学生未来学业的可持续发展积淀深厚的知识储备和打牢良好的迁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