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医疗器械专业教学探讨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医疗器械专业教学探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医疗器械专业教学探讨

1医学基础课程开设意义

医疗器械专业培养的是医工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要利用多学科理论和技术为病人和医疗实践服务。因此,具备一定医学知识十分必要。

1.1有利亏后续专业锞学习

医学基础课为学生后续专业课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如专业课人体机能替代装置中,涉及的人工心肺机、血液透析机、呼吸机、麻醉机等,替代了人体心肺功能、肾脏功能、神经系统等,学生在掌握人体循环、呼吸、泌尿、神经系统的解剖特点和生理功能后,能加深和促进对这些医疗设备的作用、工作原理的理解和学习,激发专业兴趣。所以,医学基础课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的桥梁课程。

1.2有利于未来职业发展

学生具备医学知识,并拥有以医学基础理论理解和联系医学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今后工作中,就能不断发现医疗需求、不断拓宽思路,对先进医疗器械和设备进行全功能开发与使用,使医疗设备在医学研究中发挥最大作用。如CT、Mill、内窥镜等设备在临床和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均依赖于对人体结构与功能的认识。

2医学基础课程开设情况

对于非医学专业设置医学基础课,目前尚无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我校开设的医学基础课有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涉及专业有临床医学工程、医疗器械制造与维护、康复工程技术、医疗器械检测技术、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医用治疗设备应用技术、医学影像设备管理与维护、放射治疗技术及设备等。选用的教材是专供医学类专科使用的全国统编教材。教学大纲也与医学专业基本相同,各专业人体解剖学均为48学时(理论36学时,实验12学时),生理学40学时(理论32学时,实验8学时)。教学方式采取理论课以PPT教学为主,各专业教授章节一致,实验课以观看人体解剖标本、模型为主,生理学则是动物实验和观看视频。学生成绩以期末考试成绩(占70%)和平时成绩(占30%)来评定。

3存在问题

3.1锞程设置不合理

人体解剖和人体生理课对医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两门基础课,医学类各专业一般每门课都需要100多学时方可完成。我校虽培养的不是医学生,但作为未来医工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具备基本医学知识十分必要。目前,课时安排仅几十学时,教学内容过多,导致理论课时间紧张,不能讲深、讲透;实验课也只能走马观花,不能充分辨认标本及模型,很难对实验结果进行仔细观察、分析,导致教学效果较差,不能很好地实现课程目标。

3.2教材缺乏针对性

目前,还没有公开出版适用于医疗器械专业的医学课程统编教材。我校选用供医学院校使用的教材,系统性强,相对医疗器械专业学生来说,内容偏多、偏深,缺乏专业特色,给专业课程学习带来负面影响。

3.3评价标准存在片面性

我们评价学生学习质量,往往根据考试,即便是实验也通过书面考试做出评判,这种评价标准存在片面性,只重视学生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标准化”考试成绩等学习结果,忽视了学生整合知识的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升等,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4学生学习共趣不高

首先,人体解剖学作为形态科学,名词术语多、概念多131,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记忆,而我校工科类学生,不善于记忆性知识的学习。人体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功能的一门科学,其内容具有严密逻辑性和高度抽象性,由于部分学生高中缺乏生物知识积累,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过程中易产生畏难情绪;其次,学生还没有接触专业课,不清楚医学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联系,认为对今后工作无多大帮助,因而重视程度较低;再者,考核方式使学生产生平时不努力,考前突击也能通过的思想,以至于学习兴趣不高。

4改革措施

4.1以专业需求为导向,重构锞程新体系

通过走访专业课教师和学生,分析专业需求,我们将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两门课程整合为一门人体形态与机能课程,将教学内容分为运动、内脏、脉管、感觉器官和神经5个模块,再根据职业工作任务(如以假肢、矫形器等康复器械和内窥镜等医疗设备)为切人点,设置若干教学项目。教学时根据不同专业培养目标要求,遵循专科教育“必须、够用”的原则,选择模块进行组合。如康复工程技术专业重点是运动与神经模块,内脏模块中侧重呼吸与循环系统,其他系统相关知识点只做一般了解。这样既突出专业特色,又可缓解内容多、学时不足的情况。

4.2以学生为一体,创设“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为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切实培养学生职业行为能力,我们实施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对实验室进行改建,将教室与实验室进行一体化配置,理论与实验学时调整为1:1,教师讲授与学生操作同步进行,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掌握理论。改变了以往理论课教师“填鸭式”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实施“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4.3编写适应专业需要的教材

亟待组织教师和医疗器械行业专家共同参与编写出具有医工结合特色、专业适应性强的《人体结构与功能》教材。我们期待教材具有如下特色:打破医学教材系统性强、理论深、内容广的特点,选取与后续专业课、与学生从事医疗器械专业技能密切相关的内容,并将教材中每一单元学习任务设计为紧密联系医疗仪器、设备的医工结合项目。

4.4转变评价观念,改革考掇方法

把评价与考核目的,从着重甄别和选拔转变为注重激励和反馈,评价考核内容从倚重学习成绩转为侧重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的做法是改变过去仅凭一次考试结果就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考核方法,建立多项考核综合评价模式,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学生总评成方法:平时(占20%)+实验课完成项目(占4o%)蝴末考试(占40%)。这其中包括课堂提问、学习态度、作业质量、实验操作能力(怎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怎样与他人合作等)。考核方法的改革,引导学生重视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