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儿科学医德教学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树立中医儿科专业思想
与学生保持真诚的沟通是达到教书育人的最佳途径。沟通中笔者发现有两个主要因素导致部分医学生不愿意从事儿科专业。其一,受到经济利益影响,认为“目前为止还没有听说过儿科医生有很好的经济收益。”其二,有明哲保身思想,认为儿科相对其它专科风险大,害怕承担过大风险。基于上述思想,在教学中我们首先强调中医儿科学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繁衍生息做出了杰出贡献。《大医精诚》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这是为医之根本。让同学们认识到医疗行业是一门特殊行业,医生是高尚职业,应具有一颗善良的心以“普救含灵之苦”,尊重事业,尊重生命,医生本分是治病救人而非只为赚钱,更不能只想着如何从患者身上谋取不义之财。如今,医学模式已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化,中医讲究治未病,《灵枢》曰“上工守神,下工守形”。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提出“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故上工最大的理想不是治愈最严重的疾病,而是让这些可能出现的病在形成之前消失于无形,婴幼儿时期正是上工从事这项工作最重要的阶段。一些小儿时期的疾病如果能及时治愈,可以避免成人时期发生一些疾病,如哮喘、肾病等。现代成人慢性病种类繁多,而且大多没有好的针对疗法,婴幼儿时期用药、施治不当是如今慢性病有增无减的重要因素。我们使学生理解中医儿科服务的对象现在虽是小儿,但关系到以后成人的健康,中医儿科对人类健康有重大意义。学习中医儿科学使得医学生明了应当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任何专业都有其风险性,只要专业知识扎实、胆大心细就可以胜任儿科工作。明确了学好中医儿科的主导思想,就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如果有关部门对儿童医疗卫生事业给予更多关注和投入,就能吸引更多人从事该专业,为中医儿科事业做出贡献。
2.为人师表
一般而言,临床学科教师大多具有双重身份,即教师与医师,也相应要求具备高尚的师德、医德,因为学生具有“向师性”,我们的言谈举止、观点立场会潜移默化影响到学生。因此,我们注重在教学中细致认真地备课、组织课堂教学、课后练习等,动脑筋、想办法改进教学方法,丰富课堂内容,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扎实掌握专业知识。紧密联系临床,给学生介绍接诊患儿的方法,如接诊时态度和蔼可亲,有些婴幼儿可能经过输液、肌肉注射等治疗,非常害怕医生。就诊时形成条件反射,看见穿白大衣的大夫就啼哭不已,此时可以先让家长带小儿在诊室外,另一家长讲述病情之后再具体检查,先进行患儿易接受的检查,例如咳嗽患儿可以先进行肺部听诊,后检查咽喉。在讲到中医儿科各论章节,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临床表现不是一些抽象词汇,而是患儿具体的痛苦,若应用有效的治疗手段就可解除患儿的疾苦。小儿脏气清灵,中医儿科确切临床疗效可使医生获得快乐感,提升了人生价值观,明了人生幸福感不是单纯追求经济效益所获得的物质享受,而是个人能对社会奉献的精神满足。并通过生动讲述中医儿科鼻祖钱乙等古代大家,以及江育仁等现代医家的从医故事,吸引学生明确医德的行为准则,在潜移默化中起到了医德教育作用。
3.正确对待医患关系
随着社会上医患关系矛盾在媒体报道增多,有些医学生无所适从,甚至感到没有足够能力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我们在教学中给学生们强调,绝大部分患儿家长是尊重医护人员、通情达理的。只要做到急患者所急,以患儿利益为重,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养成“慎独”习惯(医疗过程有些时候常常缺乏旁人监督而独立完成),就能在主观上消除医疗纠纷的隐患。同时在教学中多向学生讲解临床的实例,以增加学生感性认识,介绍与患者家长交流的方法和技巧,为医学生将来处理各种复杂的医患关系打好基础。同时也给学生说明医患关系处理是需要在临床中不断学习磨砺的,不必过于焦虑不安,更不必因此而影响到学医的恒心。当然,我们也认识到中医儿科学的传授对象———大四医学生心智已日渐成熟,正在逐渐形成自己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社会上拜金现象对价值观有相应影响,我们只想将医德教育作为外部条件,通过对医学生心理内化,以期待在他们将来的医疗行为中逐步形成高尚的医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