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医学图书馆重要地位及模式转变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医学图书馆在促进医学事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发达国家尤为重视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在美国拥有高度现代化的国立医学图书馆,拥有高度完备的医学情报信息中心;拥有高素质的图书管理队伍和拥有高效率的服务体系。美国前任总统克林顿在就位之初就宣布:要优先发展科技信息产业和图书馆事业,而且提出到2。。o年要向所有学校、医院、图书馆开通信息高速公路。这表明,美国经济发达,科技先进,与重视信息产业、重视图书馆事业建设是分不开的。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时代,生命科学将进人可以改造和创新新生命。但我国医学科研相对发达国家较滞后,重复成果现象突出。原卫生部长曾在一次全国卫生科技会上提出:“我们的成果中,百分之八十是重复别人的。”这表明我国医学信息不灵,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跟不上科技发展的步调。因此,在我国医学领域要想早出成果,多见效益,少走弯路,避免重复重视医学图书馆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加快医学图书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是必由之路。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产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启社会财富宝库大门的一把金钥匙。美国的“高速公路”,英国的“杰菲特计划”,欧共体的“计算机计划”,法国的“信息技术计划”等都说明越是发达的国家越是重视信息产业发展。主席提出:“在世纪之交,全球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我们要迎接21世纪的挑战,就必须发展信息产业。”医学图书馆是医学信息的宝库,是广大医学工作者、科研人员捕捉、提练和传递高、准、新信息的中心。因此,促进医学教学和科研的发展,医学图书馆的发展必须先行。
医学模式是人们对健康和病症的思想行为方式。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已适应不了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不能反映心理、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正逐步向生物—心理—社会—环境模式转变,已成为新医学模式的客观必然性。它彻底深化了生物医学研究;客观反映了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进一步完善了新医学模式的真正内涵;全面拓宽了“病病谱”和“健康谱”的范畴;成功开辟了崭新的医学研究视野。正是新医学模式的形成,为人类倡导了一种崭新的健康观念,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全方位健康,更重要的要有心理、社会和环境适应的完好状态。这就要求医学不仅在研究人类疾病的同时,还应将生物、心理、社会、环境诸因素联系起来,从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学角度去认识处理人类健康问题,将现代医学发展成为一个由生命科学、保健科学、社会科学和环境科学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发展的新医学学科群。这致使高校医学教学和科研也必然作出重大调整,以适应新升学模式的转变。而为医学教学和科研服务的高校医学图书馆,也势必从传统的人体结构、功能和疾病的病因、防治等文献资料采集藏储方式而转向制约和影响机体、疾病、健康、心理、环境、社会等文献资料采集藏储方式,以适应新形势下、医、教、研对图书情报的要求。因此,医学模式的转变决定了医学图书馆的发展方向,而医学图书馆的发展又要与医学模式的转变相适应。否则其发展将受到制约。
3医学图书馆的发展适应新医学模式转变的对策
1)优化藏书内容,加强网络化建设和图书馆自身信息化建设是医学图书馆适应新医学模式转变的前提和基础。①合理增加医学综合性论著和交叉性学科图书。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互渗透,产生了不少综合性论著和交叉论著,如免疫学、临床药理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卫生预测科学、医用数学、医用物理学、医用化学。过去这些图书,在高校医学图书馆甚微,急待充实。②科学填补医学边缘学科图书空白。如:系统分析学、医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科学、自然辩证法、环境学、医学文献学、人文医学、行为学、医学法制学等。③努力加快网络化建设和医学图书馆自身信息化建设。网络化建设的加快不仅能为广大读者提供最新的文献检索和科研信息,而且网络化的建设有利于各高校之间图书馆自身信息的交流,能及时准确地提供图书文献信息,从而及时调整和完善图书馆的藏书内容、藏书方法及管理手段,以全新的图书情报信息提供给读者。
2)兼顾和协调发展医学院校图书馆与教学医院图书馆能有效增强医学院校图书馆适应新医学模式转变的活力。①行政协调。以院校图书馆为中心馆,组建教学医院图书分馆,以行政手段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宏观上调控中心馆与各分馆的藏书、建设和发展。②文献分类编目和借阅协调。为分类编目准确,以中心馆统一规范,输人计算机书目数据库、供全校读者共享检索,借阅时可分开办证,协调使用。③收藏书刊的协调。临床实用性强,近期新图书、新刊集中于教学医院分馆。将复本多,过期的,临床指导意义不大的书刊及时调回中心馆。采集书刊时,发动教职工提供新的藏书信息,兼顾各学科,同时突出重点学科、核心刊物,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需要和临床需要。
3)提高读者医学文献检索能力,推进信息化进展,以迎接全新的信息环境。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人们周围的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电子计算机、数字通信、网络技术取代了传统用检索工具期刊手检交流方式,对信息用户的文献检索技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对计算机检索策略和技巧的运用,网络知识的掌握,数据库的获取,信息的利用,是读者捕捉医学新信息,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必备技能,是适应全新信息环境的前提。
4)突出医学“重刊”特色,克服“排文”,搞好医学院校人文社科藏书,是医学院校图书馆适应新医学模式转变的行动指南和客观要求。①切实搞好人文社科藏书本身就是医学院校图书馆建设的任务之一,是党的教育方针的真实体现,是培养学生健康向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行动指南。②新医学模式的转变,许多新的边缘、综合性学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使得各学科在高度分化的同时,又出现了综合化占主导的趋势。因此,搞好人文社科藏书是医学科学的必要补充和客观要求。显然,我们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根本上克服“排文”的思想及行为,努力消除认识上的偏差,有效防止实用主义泛滥,真正转变片面强调医学特色的旧观念,彻底打破忽视人文社科藏书的束缚,认真领悟医学院校图书馆的属性和职能,从实际出发,既要突出医学特色,又要兼顾好人文社科藏书,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医学“重刊”和人文社科藏书比例。
5)加强继续教育,提高图书馆员的素质是医学院校图书馆适应新医学模式转变的根本保障。衡量一个图书馆的实力,最主要的不是在于馆舍的大小,藏书多少,而是在于它的虚拟化程度和图书馆员有效控制和利用这些数字化资源的能力。因此,馆员素质是根本的因素。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新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对图书馆专业人才需求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对图书馆员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智能素质,年龄层次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更高、更严、更新的要求,鉴于我国目前图书馆员素质不太乐观的状况,必须要尽快系统地勾画出长远的跨世纪的图书馆员继续教育构想,全面合理地制定出终身教育和强化激励约束机制,逐步有序地建立起多途径、多类型、多层次、灵活性的继续教育体系,积极稳妥地深化改革探索新路子,科学广泛地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学习氛围,坚持不懈地强化继续教育,以崭新的面貌迎接21世纪新医学模式的转变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