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教育改革医学教育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美国高等医学教育
回顾历史,美国医学教育也经历了多次改革,20世纪50到60年代期间,强调的是教师的专业知识与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70年代末80年代初,哈佛大学启动了“以问题为中心”(ProblemBasedCurriculumPBC或PBL)的课程模式[1];到了90年代,随着以全科医师特别培养计划为目标的医学教育改革文件出炉,美国已初步从传统授课模式转变为让学生从临床实践中学习基本技能,培养临床思维的新模式。众所周知,美国的医学是精英教学,报考医学的学生一般都具有学士学位,报考时没有专业限制,但要根据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以展现个人优势为标准来组织教学,鼓励和引导学生按照自身优势全面发展。这无形中培养了美国医学生的独立性与创造性,他们不是以传统考试成绩来判断一个学生好坏,而是更注重临床实际操作的技能,他们在临床工作中学习基本专业知识,以问题为中心,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并学会在面对疾病时应如何考虑,如何处理,在临床实践中把专业知识得到巩固与提高。美国医学生学到的是如何面对“病人”,而非“疾病”。
2、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现状
2.1我国传统教育办学理念与世界先进医学相矛盾
我国一直沿用医学专科院校的单一培养模式,但随着医疗进步,医学服务,医学伦理等学科的出现,病人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单一的医学专业知识学习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医学院校与非医学院校的合并是医学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一步,医学本科生加学心理,伦理等课程也对将来进入临床处理问题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2医学教育手段僵硬化背离了全面发展的初衷
目前我国医学教育手段千篇一律,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化的优势创新,这导致学生思想过于机械,面对千变万化的疾病不能采用个体化治疗原则,并且沟通能力不足,无法有效的与病人交代病情,这也是导致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之一。
2.3我国医疗资源与办学理念的发展不符
相比国外在临床实践中学习专业知识的办学理念,我国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少,医院里病人众多,诸多因素使得国内医学生进入临床后在实践中提高理论知识比较困难,只能在传统授课中获取专业知识,在为期一年的生产实习中培养简单的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在真正入职后,面对各种病人无从下手时才开始真正学习临床技能,这是中国医学教育体制下出现的现实问题。
3、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现状及发展
面对势在必行的教育体制改革,首先应是教育理念的转变,基于深化医改和医学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同步化、规范化已然成为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根据教育部,国家卫生计划委等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简称《意见》),自2015年起,在一些条件优越的地区实行“5+3”的教育培养模式,即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这种教育模式把研究生招生与住院医师招录,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学位授予标准与临床医师准入制度相结合,使学科基础教育与临床医学有机的联系起来,同时也弥补了医师入职后再培养的一系列不足,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
3.1加强实践操作,医学生的医疗工作能力的提高
在本科五年的专业知识培训后,学生对医学的基本概况已初步建立,在专业转临床的重要阶段,要尽快走向实践,跟随有经验的导师适应临床环境,提高医疗工作能力。
3.2加强合作精神,医学生的医德教育提高
住院医师是医院里的新生主力军,也是与病人接触最多的医师,医患关系是否融洽取决于住院医师与病人的信任,这种信任来源于良好的沟通和相互谅解。因此规范化培训必须加强医生的医德教育培养沟通能力,还有医生间的合作协助精神,使医疗服务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3.3加强创新思维,医学生的国际理念提高
宏观美国住院医师的培训制度,组织严密,考察严格,在政府合理的监管之下,确保了美国医疗服务的高质量,我国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也应向国际接轨,在经过三年的培训后,住院医师应当掌握所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成为能够独立处理某一临床专业工作的合格住院医师。
4、结语
综上所述,从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分析,我国医学教育模式与国外先进医学教育理念确实有较大差距,但在21世纪的今天,面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高学历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向国际接轨的需要,医学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便是改革的首要一步,面对教育体制改革,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坚定的信心,建立起属于中国特色的医学教育模式。
作者:彭婉舒 彭源舒 彭泰松 郝振文 单位:山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