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PBL案例教学医学心理学论文2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第一篇
1具体方法
1.1课前布置问题在开讲之前,教师准备典型案例,梳理症状特点,就本课的重点内容提出问题作为“诱饵”,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问题和教师一起寻找答案。比如,在讲医学模式之前,要求学生主动学习生物医学模式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区别,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让学生带着问题和重点去听课。比如,讲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时,先讲其是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为基础的医学观。这一模式认为医学服务的对象不是疾病而是病人,比如“心梗”病人,除了关注本身疾病的特征外,还应关注什么?让学生从听课中寻找答案,是否还应关注病人患病后生活质量下降,病痛的长期折磨而带来的抑郁、焦虑情绪。从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角度综合地考察人类的健康和疾病,并采取综合措施如药物治疗、支架治疗及心理治疗等,以实现防病、治病、增进健康的目的。这样的问题,可调动学生听课的主动性:课毕,请学生回答先前所提出的问题,以强化对问题的理解和记忆。
1.2课中教师提问首先由教师提问题,调动学生听课的主动性,随后教师在授课中引导出答案,最后由学生回答。如果回答不完整,请其他学生补充回答。课堂设问同答,一方面可警醒上课不认真的学生,另一方面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了解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当讲授某些重要知识点而内容相对较枯燥,此时提问则可活跃学生的思维,以免长时间听课使大脑处于疲劳状态。比如,情绪与情感之间的最大区别是什么?情绪的生理性和情感的社会性,对人类而言,情绪发生在先,情感产生在后;情绪具有情境性、暂时性和表面性,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随时提问,也督促了学生在听课中的主动思考,而并非只是被动接受。
1.3课末总结提问讲课结束后预留一些时间,将本次课的重点总结成问题,请学生回答。比如简述情绪与健康之间的相互影响是什么?试述意志活动的心理过程分哪些阶段?一堂课结束之前,可根据本次课的相关内容,请学生提问,先由其他学生回答,教师再进行补充或纠正。这种方式可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过程,让学生有机会对本次课所需掌握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理解,以便消化和记忆。学生如有疑问可及时向教师提出。
1.4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教师在课后将所布置的问题打印出来,分发给每位学生,例如:心理健康的概念、标准和判断原则;儿童期、青少年期的心理发展特点等。将学生每5~8人分为1个学习小组,要求学生各自围绕问题认真阅读教科书,带着问题独立思考、自学相关临床知识,然后将自己的答案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最后各小组对问题提出初步的解答提纲,并推选代表在课堂上发言或板书于黑板上,供大家讨论、修正和补充。通过这种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自我探索意识,又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1.5教师点评与总结每位学生回答问题完毕,教师均应提出建设性意见,对回答准确或有独立见解者,应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对回答错误者及时纠正和引导,不宜当众批评。每次课结束之前,教师应对本次课中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性解答,以消除学生的疑惑、强化学生的记忆。对于学生分组讨论的问题,教师应对各组的发言进行点评,将一些知识点的分析思维方法制作成Power-Point,并详尽地讲解与总结,以便学生对自己先前的思维方式进行修正和完善,从而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2教学体会
2.1针对不同的教学目的设计问题
2.1.1理解心理学基础内容心理学基础是医学心理学的基础,所以,让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认识症状是医学心理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比如知觉的选择性、知觉整体性(组织性)、知觉理解性,内容抽象,难以理解。有些症状名称虽字面相差一二,但其内涵却相去甚远,比如感觉和知觉等;有些症状容易混淆,比如人格和气质等。在讲解认知心理学基础之前,将这些容易混淆、难以记忆的症状名词组合设计成问题,如分析心境和激情的异同点,情绪和情感异同点等,以便学生在听教师讲课过程中去寻找这些症状的各自内涵及其相互联系。课末请学生解答,有不理解之处,学生可以及时提问,教师再予以讲解,以便学生在课堂中理解消化所学内容。
2.1.2分析心理学基础内容同一认知过程可出现在多种精神障碍当中,甚至有些还可以出现在正常人当中,所以对某一认知过程如注意力转移,出现的时间、强度、频度以及当时的意识状态、情绪状态等,均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意义。注意力转移可能在抑郁症、焦虑障碍、儿童注意力缺陷与多动症等疾病都可能出现,要求学生分析有什么区别,使学生在思考和回答问题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2.2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2.1教师直接提问题与学生提问相结合一方面先由学生回答,再由教师补充,调动学生听课的主动性,另一方面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了解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教师再进行补充或纠正,这种方式可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过程。在pbl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是被动接受知识,同时也积极参与全过程,需要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还要提自己的问题。侧重于怎样理解症状、怎样进行诊断思维等,大大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也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在实践工作中奠定基础。
2.2.2看图提问问题还可用看图的方式引导提出,首先看图片,由图片内容引发问题。比如,在讲知觉的选择性之前,首先看图片,让学生看清画面中看到了什么?看到了几个?为什么一会儿看到得是美女?一会儿看到得是老太太?带着这个饶有兴趣的问题提问。
2.2.3课后见习加深印象在课后紧接着见习,让学生直接接触物品,比如苹果,将知觉的切实体验描述出来,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苹果的颜色,形状是感觉,而整体属性的反应才是苹果。这样不仅加深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感性认识,也训练了学生分析症状的能力。学生反映这种授课方式促进了他们的自学能力,收效甚好。
3总结
总之,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的,不拘形式地灵活应用PBL教学方法和案例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教学效果。采用PBL教学亦是对教师的一种考验和提高,要求教师对所授课内容充分熟悉并能够将病案教学融入到每一个教授步骤中。
作者:邹韶红栾融融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新疆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第二篇
1教学理念
为了使学生愿意并能够将所学知识技能运用于自身和他人,教师在教学时避免刻板地强调责任感和沉重感,而是鼓励学生“对号入座”、“从我入,推己及人”,并使课堂教学“有理”、“有趣”和“有爱”。著名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和理查德•格里格认为“心理学是一门与人类幸福密切相关的科学”。《医学心理学》也是与每位医学生职业及自身幸福密切相关。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各种形式增加课程学习的有趣性和应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习得相关知识即“有趣”,并及时获得一种心理感受上的“奖赏”,从而强化学习动机。同时,教师努力让教学本身成为传递关爱、支持、理解和接纳等信息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心理的滋养,即“有爱”。
2教学过程
2.1前期准备教师首次上课时告知学生PBL教学模式的背景、目的、实施与考核,并根据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将全书分成10个专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为10个小组,各组人数相差不超过2人,设一个组长。教师准备一个表格,上面以组为单位,以各专题授课的先后顺序排列,包括各小组成员的学号、姓名、任务分工、完成情况和成绩等。这些准备工作有利于明确任务并方便教师及时记录。
2.2实施过程各小组成员要充分自主学习,并选取主题内的部分内容制作课件进行报告,报告前组长将成员的任务分工填写在表格上,小组派专人在讲台上报告10分钟,并派专人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即答疑,教师鼓励其他同学结合自己的困惑在所报告主题范围内提问,结束后,教师对小组表现进行点评,并对小组答疑进行纠正或补充。之后,教师再就该主题的重要内容进行讲解。
2.3考核构成学生课程总成绩由3部分构成:平时成绩(20%)、小组报告(30%)和期末笔试(5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平时作业(一学期通常2次)以及教师在小组报告时记录的学生的提问数量与质量等。教师会对照小组成员的任务分工记录其完成质量,由此构成小组成员各自总成绩的30%。期末笔试形式与传统考试无异,但在内容上将侧重于对相关知识的应用,并密切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内容。
3教学效果
为检验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应,我们采用不相等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后测设计,以SCL-90测试心理健康,以后测成绩为因变量,组别为自变量,前测成绩为协变量,进行协方差分析,可见实验组的心理健康整体优于对照组,在躯体化、人际关系和总均分方面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4关键因素
4.1问题设计PBL教学的关键是问题设计。本研究在教学中将问题转化为10个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进行探讨的教学主题。鼓励学生在此范围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取一个小的知识点,在探讨的过程中有效地自主学习、并培养表达自己观点和与他人有效交流的能力,强调从自身或身边人的实际情况出发提问、思考并寻求答案,效果很好。
4.2课前指导PBL模式下,教师的角色从讲授者转变为指导者,即导师(tutor),这是成功实施PBL教学的一个关键因素。教师要求学生提前一周提交相关资料,教师对小组进行单独辅导:肯定其可取的部分,指出其尚可改进的地方,并启发其可能的改进措施,使学生在报告时体会到自信和成功,因为教师通常都会在学生做出改进后给与肯定和表扬。
4.3鼓励提问鼓励学生提问,记录其提问数量与质量,并将此纳入课程总成绩。通常在听明白学生的一个问题后,教师都会及时对提问给与肯定。同时教师会在点评阶段回顾学生所有的提问,并一一结合教学内容给予科学阐释。对学生的一些容易引起误解的问题表述,教师通过给予澄清,并鼓励学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路。这些举措大大地激励了学生的提问热情并活跃了课堂氛围。
4.4个体关注本研究中教师通过表格中的任务分工和提问记录认识每个学生,并通过课前指导、小组报告和提问、与其互动等对其加深印象。这些举措让学生感受到他们是被老师关注和认同的独立个体,因此课堂表现更为积极,师生间的关系也更为自在、密切。
4.5控制规模个体关注的实现需要控制小组成员的规模。在研究者所在的高校,单位授课人数变化较大,可能是120人也可能是60人或30人。对于专科生而言,人数太多会导致责任分散、个体关注降低,而人数太少会让学生感受到较大的压力。通过观察不同规模班级的教学效果,研究者发现每组5人左右的教学效果最好。因此教师通常会根据每个班的总人数适当增减教学主题,让每个学生在适当的压力下获得锻炼和个体关注。
4.6教师素质成功实施PBL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因为学生的提问很可能涉及心理学和医学学科体系的不同分支,需要教师具备深厚而宽广的专业知识背景。第二,要在课堂上让学生感受到爱与滋养,营造不批评不指责、充分接纳和理解的师生人际氛围,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心理咨询功底。第三,高职高专学生的自律性较差,要避免课堂教学被学生娱乐化和课堂纪律涣散,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权威,并避免过于严格或刻板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总之,教师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并能熟练地变换不同的角色:权威的组织者、平等接纳的关爱者、理性的知识指导者等。
作者:许海燕单位: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