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叙事医学下医学心理学教学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医学的起源是减轻患者痛苦,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现代医学在实践中容易进入“见病不见人”的误区,医学工作要体现的情感和温度也大受影响。医务工作者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学习技术上,忽略了患者的情感体验,忽视了患者是兼具生物、心理、社会特征的全人,有学者认为这样的发展方向与医学初衷相背,失去人文精神的医学不仅会导致人的情感需求被忽视,也会阻碍医学科学整体发展的步伐。
医学心理学是医学生必修的医学人文课程,引导学生从人本主义角度学习这门课程,将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为未来成为医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叙事医学(NarrativeMedicine)概念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丽塔·卡伦于2001年提出,2011年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郭莉萍教授将该概念引入国内[1],它是指具有叙事能力的医生提供的具有人道主义,且有效诊断和治疗的医疗模式[2]。本文在叙事医学视角下探讨医学心理学教学策略的作用与意义。
(1)有助于培养医学生人文能力,进一步完善我国医学生培养方式。叙事医学将医学人文以行为的方式表达出来,协调了人文与技术、医生决策与患者感受之间的关系,推动和促进了我国医学生除了知识、能力之外的素质教育,对医学生叙事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优化其诊疗思维,使其不断反省诊疗工作中的不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2)成为传统医学教育中单一知识型训练的补充,有助于丰富医学实践经验。医学作为一门经验科学,需要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而叙事医学训练强调专注、再现和接纳,注重由变化串联而成的事件时间顺序,叙事医学强调临床事件的因果关联及具体变化,为传统医学教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和实践工具。(3)促进学生养成反思意识,改善医患关系。叙事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医学生与患者沟通的能力,通过问诊获得更多准确的信息,让患者感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达成真正意义上的医患沟通,使临床医学更富人性与温情。
(4)弥补医学教育的人性缺失,提高医学生共情能力。叙事医学本质上改善了未来从医者的观念,使其工作态度及行为发生根本改变。医学生学会用叙事性的语言书写病历,其理解患者的真实感受及遭遇,帮助医务工作者审视自身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2叙事医学视角下医学心理学的教学思路
叙事就是对于故事的描述,叙事医学指有能力认知、消化吸收、理解他人的故事和困境,而且采取相应行动[3]。正如丽塔·卡伦所言,医学人文是可以说的概念,而叙事医学是可以做的事情[4]。叙事医学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医患关系中主体角色的转变,患者要参与其中,主角不只是医生;二是治疗的对象是全人,不仅是生理上的疾病,还有心理上的痛苦,最终实现尊重患者,医患一体,共同面对疾病,医生和患者只有一个共同的敌人——疾病。结合叙事医学理念思考医学心理学教学思路如下。
(1)优化认知,解决“是什么”的问题。重点是围绕职业认知和职业道德的理念塑造,在教学实践中,协同社会学、医学、伦理学等相关学科的专业优势及联动作用,改善传统教学设计与教学方式。
(2)丰富情感,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帮助学生领悟好医生在救死扶伤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共情能力,通过职业角色赋能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医学职业信念,为今后能成为有爱心、有道德的医生发自内心地感到骄傲。
(3)内化行为,指导“怎么样”的问题。从个体、整体、系统多层面、多纬度地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整体医学观念,培养促进人类健康和疾病预防专业技能的同时,激发学以致用的内在动力,塑造积极健康的人格。
3叙事医学视角下医学心理学的教学路径
(1)结合教学大纲,讨论叙事医学视角下教学内容框架。按照教学大纲安排,教学内容可分为9个部分:绪论、心理学基础、心理发展、心理评估、心理应激、心身疾病、心理干预、患者心理、医患关系。按照叙事医学的视角,将教学内容整合为5个专题:叙事医学视角下的医学心理学绪论、心理学基础与心理发展、心理评估与干预、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患者心理与医患关系。针对每个主题搜集教学资料,包括文学作品、案例、视频片段、临床病历等。
(2)根据教学内容,探索叙事医学视角下的针对性教学方法。结合整合后的教学内容,探索不同教学方法。根据搜集的相关教学资料,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治疗,在临床实践的具体情境中,比如医患关系、医患沟通、临终关怀、情绪管理等,归纳方法(案例分析、观影体会、角色扮演、平行病例书写、分组阅读等)。所有方法都围绕专题按照叙事医学的三要素展开,即关注、再现与归属。
(3)以模块为单位,形成叙事医学视角下的教学设计方案。按照内容结合叙事医学的三要素(关注、再现与归属)设计教学方案,运用以任务为导向、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有效解决自身及未来职业角色中面临的问题。选择具有积极导向作用的问题,转换身份,以患者为中心,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学生思考,形成行为层面的解决策略。具体步骤:课堂讲授阶段,教师通过引入故事、案例呈现、观看视频等形式,从患者的角度说出该病的症状和对生活造成的困扰,从医生的角度关注患者心理,目标是由内及外,关注患者,倾听患者的故事,注意患者的情绪;医生通过查体和辅助检查做出诊断并给予治疗,接受患者看似与症状毫不相关的“抱怨”,通过共情再现患者可能存在的社会心理压力;最后是患者和医生的感悟,医患之间建立关系,患者真诚地感谢,达成归属目标。
(4)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比学生叙事医学实践能力的差异。数据收集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结构式访谈、平行病历分析3个渠道,定性与定量数据交叉运用、相互支持。使用南京医科大学开发的初版叙事能力量表作为量化工具;采用统一的访谈提纲进行访谈,并录音;整理分析学生的平行病历,总结共性问题,并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应对策略。
(5)归纳总结教学过程,形成叙事医学视角下医学心理学教学模式。思考和总结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形成未来需要整改的问题并寻找对策,形成操作性强的叙事视角下医学心理学教学路径。
4存在问题与启示
(1)按教学主题及内容搜集意义深刻的教学资料,整合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库建设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抓住知识要点,结合社会热点,收集文学作品、案例、视频、平行病历中的医疗冲突和困境、医患矛盾和问题等,有效融合医学人文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操作。
(2)教学中通过强烈的情感体验影响医学生的职业观,进而影响其认知乃至行为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的临床情境中,针对不同的叙事对象,教学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用直击学生内心的导入及讲授方式解决学生感到困惑的争议性问题,对学生的启发及影响尤其深刻。
(3)综合多学科特点,拓展课程模块的学科领域。面向伦理学、生命教育、社会学等,结合临床实践,拓宽医学心理学教学思路,为现实医疗问题的解决带来多种可能,分析不同学科背景下的叙事习惯、叙事方法和与叙事对象的关系。
5结语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医护人员受到高度关注,医生的专业性及给予患者人文关怀的形象深入人心,人们更加清晰地意识到医生对患者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人文关怀缺失会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医生人文精神缺乏会导致医患沟通不畅,医患矛盾加深。而要解决医患关系紧张这一问题,则需要从医学生医学人文教育入手。
参考文献:
[1]郭莉萍.叙事医学在中国:现状与未来[J].医学与哲学,2020(10):4.
[2]岑珏,王道珍,李萍.叙事医学视角下的临床医学人文实践与思考[J].叙事医学,2019,2(4):260-263.
[3]刘联,蓝云.叙事医学训练在医学人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赣南医学院学报,2020,40(6):634-637.
[4]赖嘉微,张广清,李爽,等.叙事医学在疾病诊疗中的应用[J].医学与哲学,2020(15):47-50.蒉
作者:苏元元 王丹 侯雪艳 单位:锦州医科大学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 沈阳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