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医学期刊发展策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我国医学期刊的现状
1.1数量与品种据国家新闻出版署统计,目前我国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有4386种,其中医学期刊949种,占总数的21.64%,这足以说明医学期刊在我国科技期刊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有的医学期刊分为综合性、学术性、技术性、检索性和科普性5大类;涉及到医药卫生科技的各个领域,形成了“中华”系列、“中国”系列、“学报”系列、“实用”系列、“国外医学”系列”等多系列的局面。
1.2总体质量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国医学期刊的质量在稳步提高。从学术水平看,在1997年被引频次最高的100种科技期刊中[1],医学期刊占29种;在1997年影响因子最高的150种科技期刊中[2],医学期刊占20种。从编辑质量看,多数医学期刊基本执行了国家颁布的有关标准,部分或全部地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从出版质量看,各刊几乎均已采用电脑排版和较先进的印刷工艺及较好的纸张,做到了文字清楚、版面整洁。
1.3编辑队伍据统计,目前我国科技期刊编辑已有数万人[3],其中不乏政治素质高、事业心强、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精通业务、乐于奉献者,一支新型的精通现代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业务,掌握最新医学知识和市场运营理念的的医学编辑队伍正在形成。
1.4管理工作为了保证科技期刊的健康发展,国家科学技术部(原国家科委)会同有关部门制订了一系列文件,其中包括《全国性自然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试行稿)》、《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等[4]。在日常工作中,医学期刊主管部门不是只负责审批新刊的创办和现刊的变动,而是对医学期刊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如定期对医学期刊主编进行岗位培训,组织医学期刊自查工作,对出版单位的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扶持、协助主办单位为出版单位,提供或筹措资金、购置设备等。
2我国医学期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期刊结构不合理,学科发展不平衡根据《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四版)》中对期刊的分类,现有949种医学期刊的分类统计结果显示,R(医药卫生综合)及R1(预防医学、卫生学)类医学期刊数量较多,分别为204种和165种,占总数的21.49%和17.39%;R2(中国医学),R3(基础医学),R4(临床医学),R5(内科学),R6(外科学)和R9(药学)类医学期刊分别为85种、64种、58种、72种、67种和72种,各占总数的8.96%,6.74%,6.11%,7.59%,7.06%和7.59%;R71(妇产科学),R72(儿科学),R76(耳鼻咽喉科学)类数量较少,分别只有9种、10种和10种。
2.2出版频率低,发表周期长对我国949种医学期刊进行统计,其出版频率分布以双月刊(35.93%)和季刊(48.16%)为主,占总数的84.09%,月刊占12.86%,半月刊占0.21%(只有2种),周刊没有一种。也就是说,出版周期长于季刊(含季刊、半年刊、年刊和不定期期刊)的低频区医学期刊占51.00%,半月至双月的中频区医学期刊占49.00%,短于一周的高频区医学期刊在我国还是个空白。我国医学期刊出版频率低,必然导致时滞长。有人对“中华”医学系列刊物标有收稿日期的44种期刊作了统计[5],得出其平均报道时差为14.67个月,而英美等世界著名医学期刊的报道时差大多是7个月左右。相比之下,在我国医学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显然时效性差。
2.3学术质量整体水平不高学术质量是医学期刊质量的核心,其水平高低直接反映在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或数据库收录的数量多少上。以美国《医学索引》(IM)为例,1997年我国只有56种医学期刊被收录其中,仅占IM收录期刊总数的1.76%[6];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也是世界著名的大型检索工具,收录的我国医学和药学期刊只有《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和《中国药理学报》[6]。
2.4期刊编辑出版不规范首先,医学期刊在编排结构上差异较大,与《五大类科技期刊质量要求及评估标准》中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例如文章编号,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作者简介等项目在许多期刊中根本没有设置。其次,医学期刊中的医学术语使用不规范,我国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已经对一些医学术语进行了修订,但诸如“甲状腺机能亢进”,“发烧”,“肝硬变”,“大肠杆菌”等旧名称的使用仍较广泛。再次,医学期刊中的论文摘要及参考文献编排不规范。此外,我国医学期刊在开本及其版面尺寸,封面设计,量、单位、符号的使用,表格插图的应用及标点符号、人名、地名的使用等方面也同样存在着不标准、不规范的现象。
2.5编辑队伍不稳定,整体素质较低建国50年来,我国医学期刊编辑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编辑工作的性质、工作环境、发展空间等因素的影响,使编辑队伍不稳定,高级编辑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导致医学期刊编辑队伍的整体素质较低。
3我国医学期刊的发展对策
3.1调整医学期刊结构,使其布局更加科学合理从前面的分析可看出,我国医学期刊的学科结构不合理,这就需要医学期刊管理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其种类结构进行合理调整,使医学期刊的学科分布与医学学科发展相适应。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医疗分工进一步细化,同时社区医疗的蓬勃发展又急需大批高素质的全科医生。因此,今后我国医学期刊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大力发展专科医学期刊,全力扶持全科医学期刊”,以充分发挥其对医学工作者的继续教育功能。
3.2树立精品化、国际化意识,提高医学期刊的整体质量
3.2.1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工作。首先,医学期刊工作者应该树立精品意识,加强内部管理,完善以提高期刊质量为中心的责任制和各项保障措施,要增强责任意识,树立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对编、印、校诸环节都要力求精益求精[7];其次,医学期刊管理部门同样需要提高认识,认真行使其审读期刊、定期检查、监督指导的权力,并按相关规定根据质量高低给予奖励和处罚。
3.2.2制定编辑出版规范,谋求与国际标准接轨。针对我国医学期刊编辑出版不规范、标准不统一的现状,医学期刊管理部门应尽快组织相关专家研究制定我国的医学期刊编辑规范,一定要密切关注国际期刊的规范要求和一些常规做法、习惯用法等,更要了解SCI等国际重要检索期刊对收录各国医学期刊的具体规定和要求,为进一步实现我国医学期刊国际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3.2.3集中力量,重点扶持,打造精品。对于医学期刊,不能过分强调经济效益,医学期刊管理部门应立足“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集中力量,有重点地优先支持已被SCI等国际重要检索期刊收录的或被连续评为国家优秀期刊的以及具有我国特色并在世界上有一定影响的医学期刊,使其迅速成长为具有活力和综合实力、学术水平高的精品期刊,从而带动整个医学期刊质量的提高[8]。
3.2.4全力支持医学期刊参与国际竞争。我国已出版的外文医学期刊有20多种,它们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已经无语言障碍,今后对这些期刊要大力扶持,使其进一步提高水平。对于中文版期刊,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丰富英文信息,如论文中附报道性英文摘要;把重要图表用中、英文同步刊出;每期重点推荐几篇值得推向国际的论文直接用英文发表。此外,医学期刊编辑部门还应有意识地吸收国际知名学者参与编委会工作和吸引国外医学工作者投稿,以提高刊物的国际知名度和促进期刊的国际化进程。
3.3大力加强医学期刊编辑队伍建设
3.3.1重视选拔和培养优秀医学期刊编辑人才。在医学期刊编辑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上,要大力推进期刊主编和编辑持证上岗工作的进程。无论是编辑部还是医学期刊管理部门都应有计划地组织一些不同层次、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学习和进修,使期刊编辑人员在思想理论水平、职业道德修养、编辑业务素质、期刊经营管理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3.3.2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针对目前高级医学期刊编辑人才流失严重的现象,要通过多种途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努力为编辑们创造各种学习、进修的机会;安排他们参加专业与编辑学术活动;支持他们从事与医学期刊相关的各种研究;鼓励他们在编辑岗位上建功立业。
3.4建立健全对医学期刊的评估体系及奖励办法医学期刊管理部门应组织专门人员,以目前实行的《五大类科技期刊质量要求及评估标准》为依据,对医学期刊的质量从选题、编辑加工、出版印刷和装帧等方面建立统一的、科学的、合理的评估体系及相应评比办法,并把医学期刊评比工作列为一项日常工作长抓不懈。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可尝试将优秀期刊的评估纳入科技进步奖范围,获奖期刊的医学编辑人员应享有与获科技进步奖的医学科技人员同样的待遇,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办刊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医学期刊的发展。
3.5加快我国医学期刊出版现代化的步伐首先,在保障期刊编辑、排版计算机化的基础上,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医学期刊出版电子版本。其次,医学期刊管理部门要大力支持有实力的编辑部,建立自己的中英文双语主页,并通过因特网在各大搜索引擎(如Yahoo,Infoseek等)登记注册,以使广大国内、外读者了解这些期刊。争取在几年内使大部分医学期刊进入因特网,形成网络出版物,开展联网服务,以进一步提高我国医学期刊的利用率和共享水平。
3.6努力探索医学期刊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方向从长远看,科技期刊管理体制将进行更加深入的改革。期刊出版业管理模式将由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直接管理,向以法律和经济手段为主的间接管理转变;期刊出版单位的性质也将由学术型向学术生产经营型转变。就具体的改革措施而言,首先,在创刊审批制度方面,可以考虑有步骤、有控制地由目前的限额审批制过渡到创刊登记制,同时制定出科学、合理、严格的监督管理处罚制度,对于那些违反政策规定的期刊要坚决给予处罚。其次,在期刊出版单位内部管理方面,也可考虑按政企分开的原则,在主办单位的统一领导下,逐步实现独立自主经营,并可探索组建期刊出版集团,甚至试行股份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