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温州近代医学探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温州近代医学探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温州近代医学探析

1近代温州的卫生和医疗状况

苏路熙书中对近代温州地方的英语译名十分美妙:温州,“南方之城”(City.Of—The—South);乐清,“清乐之城”(City-Of—Clear—Music);瑞安,“祥和之城(city•Of—AuspiCiOHS-Peace)。从清朝的温州城坊图和书中的老照片来看,近代温、I''''I城区的确是“一渠一坊,舟楫毕达”,因此苏誉之为“中国的威尼斯”。但在江南美丽水乡的背后,温州的卫生状况并不十分乐观。苏路熙写道:“这里的人们对公共卫生一无所知,排水系统根本不存在,污水只能排进运河。”[1在狭窄拥挤的街道,粪池随处可见,空气中弥漫着臭味。因此,“像霍乱和痢疾等流行疾病在温州肆虐,几乎每年都会死很多人。”_1]当时,温州人把天花称作“大客人”(BigGuest),麻疹称作“小客人”(LittleGuest)。苏路熙这样感慨道:“我曾想统计一下见过的人会有多少长着麻子脸,但在我统计到几十个的时候就放弃了,多得实在数不清啊!”I1不过,得过天花的妇女在婚配时很受欢迎,因为她们可以保证以后不会再得。当时人们认为,得天花要外出,而得麻疹须呆在家里。霍乱通常发生在每年的9月和10月,当时就连在温的外国人也对此谈虎色变。苏路熙记录道:“许多棺材从受感染的院子里抬出,隔壁邻居都说道,‘外国人都快死光了’。”_1据书中记载,190年9月到10月之间,霍乱使温州城区六千人丧生,农村两万人死亡。当时人们对于这些疾病的防治还比较困难,因此采取了一些迷信的办法。他们认为疾病是恶魔缠身所致,因此要靠作法来解除。

苏路熙在书中记录了当时人们祛除病魔的三种方法:其一,病者家属先去寺庙问神,由法师作法获知病人丢失的魂灵是被住在哪座庙宇后面山洞的魔鬼掠去。接着,亲属一边念着咒语,一边摊开病者的衣服对着洞口哭喊“回来!回来!”。待到魂灵被召回,他们便合上衣服,将其藏在自己身上,打开伞护送魂灵并一路说话给予抚慰。回到家后,紧闭门窗,把衣服盖在病者身上,这样失去的魂灵便重回体内,病人就会痊愈。如果病情有加重的话,他们会认为是找错了庙,这样的求神仪式就会不断重复下去。其二,病人家属会半夜起床,将所有吃的东西放在屋外,然后关上门窗来到街上大声哭喊,以期把病魔吓走。其三,霍乱和伤寒被认为是最邪恶的魔鬼,在霍乱来袭的季节,人们主要通过“送船”仪式来驱魔。当城里有人得霍乱而亡时,人们就会募捐造船。不过大船除了龙骨是竹子外,其余部分都由纸制成,船上也摆满了纸做的各种供品。在人死后的头七天,船停放在一座寺庙里,其他庙宇的神像被请出,抬着经过它们庇护的街巷,最后送到停船的庙里,整个仪式十分隆重。七天过后的一个夜晚,人们排成长队将大船护送到城外。在瓯江岸边,人们对着船喊道,这里太穷了,快到下游去吧,那里的城市很富饶会使你享福的。之后,船被划到下游的一个山脚下烧掉,然后人们灭掉灯笼,以防恶魔会跟着潜回城内。进城后,城门立即关闭,人们重新点亮灯笼回家,暗自庆贺魔鬼已远离了这座城池。近代温H的医疗条件也十分有限。据书中所载,苏慧廉和苏路熙在他们女儿和儿子快要出生时都只能乘船一路颠簸地赶往宁波,其中儿子还降生在船上,所以取小名为“海生”。

他们女儿天花疫苗的接种是由瓯海关的英国职员靠业余之手来完成的,而苏慧廉只能通过他的女儿来接种,但却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反应,之后一周苏的嘴唇无法动弹,他的妻子甚至担心他会丧失那只接种的手臂。当然,在一些疾病上中医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比如一次苏的女儿得了一种皮肤病,一位美国医生开药毫无效果,然而感染了相同疾病的邻居小孩服了中药便治愈了,苏路熙赶紧叫人去买。“真是药到病除(Itcame,itconquered)”,苏后来这样感慨道。她想不到“治愈中国小孩的中药在白皮肤的外国小孩身上也起到了相同的效果。”

2西医的传入和医院的创建

西医在近代温州的传入和医院的创建与基督教在温州的传播关系密切。自《中英烟台条约》温州开埠以来,一批外国传教士来到温州,来自英国循道公会的苏慧廉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位。苏慧廉在书中坦承,温州的医疗工作始于他这个不远万里,对医学不甚通晓的年轻传教士。在传教初期,由于当时紧张的中外关系和地域原因,温州仇洋排外的心态十分明显,比如苏路熙到达温外f之前就发生了“甲申教案”,烧毁了几乎所有外国人的住所。另外当时温州的上层阶级信奉儒教和地方神,大多抵制基督教,因此苏慧廉等传教的对象开始都是面向乞丐、农民和鸦片抽食者等贫苦人群。苏慧廉采取了许多有效的传教策略,其中西医治病和创办医院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在离开英国之前苏慧廉便依照顺势疗法,物以类治行医原则准备了一大箱的药剂,这种疗法后来在他治病过程中被证明是安全有效的。他曾尝试做过两次外科小手术,一次是拔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牙也没拔掉;另一次是睑内翻,手术的过程也很紧张。苏慧廉经常去偏僻的农村传教布道,背上总是背着他的医药箱子。在布道结束后,他总会给穷人看病,这为他在农村发展传教人员和建立教堂打开了局面。当时在温州,抽食鸦片者十分普遍,瘾君子者痛苦不堪。由于抽吸鸦片与基督教义不符,苏于1886年期间在教堂旁设立了鸦片收容所。苏使用奎宁和热敷等法为收容病人减轻病痛,这使他的名声远扬。

1891年,海和德(J•W•Heywood)来温协助苏传教。海牧师曾在曼切斯特医院接受过六个月医疗课程培训,苏便将医疗工作转托给他,同时还有瓯海关的J•H•Lowry医生志愿来帮忙。书中记载,海牧师除了给患者治病,有时还资助病人回家的路费。他曾治疗过的一个麻风病人,有所好转,但是当时对于麻风病的治愈还很困难。海牧师在城西教堂旁临时建立了一个诊所,但是住院病人只能住在苏慧廉鸦片收容所的一两个房间里。在鸦片收容所改为诊所后,看病人数日益增多,为了能解决偏远地区的病患,苏慧廉希望他们一些人能来温州城区接受几个月的常规医药和手术培训。形势的发展使得温州迫切需要专业的医生。在1893年末,霍厚福医生(Dr.AlfredHogg)来到温州,专门负责医疗工作,由于看病人多,异常拥挤,另建医院迫在眉睫。在苏慧廉的好友A•J•Walkden推荐下,约翰•定理(JohnDingleY)决定资助医院的筹建,1897年定理医院建成,霍厚福担任院长。书中记载:“土地购买后,修建了能够容纳1t,男性和10t,女性并带有外屋、厨房、门房等附属设施的病房。由于主要是在门诊治疗,因此也建立了宽敞的门诊所、礼拜堂或者候诊室。”l1903年医学博士鲍理茂医生(Dr.P1ummer)来温,并于1904年接替霍厚福担任院长。之后病房增加了一倍以上,连地下室都安置了病床,女性患者不得不被移到别处为男性患者腾出空位。在定理医院使用了九年之后,约翰•定理的朋友,曾经修建过宁波华美医院的亨利•白累德(HenryBlyth)决定出资修建新的医院。1905年,白累德捐资1650英镑建造的医院完工。

医院由英国人G•E•Bolshaw设计,风格沿袭伦敦著名的盖斯医院(Guy’SHospita1)。新医院可以容纳150张病床,附属设施完备,后不久改为白累德医院。阳这所医院就是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前身。苏慧廉在完成《一个传教使团在中国》一书时白累德医院即将交付使用。白累德医院于1906年开业,直到1953年由温州市人民政府接办止,经营47年,门诊病人约达三百万人次,为温州培养了一大批西医医务人员。通过对苏慧廉夫妇文献的细读,我们可以厘清近代温州西医传入和医院建立的基本轨迹:①1883年苏慧廉开始传教治病;②1886年鸦片收容所建立;③1891年海和德开始诊所治病;④1893年霍厚福开始专职诊治;⑤1897年定理医院建立,霍厚福任院长;⑥1904年医学博士鲍理茂接任院长;⑦1906年白累德医院建立,鲍理茂继任院长。关于定理医院的运作和治病救人,苏慧廉在书中也有详细的记载。定理医院每年有1万多病人看病,700多住院病人,400多个手术。其中1905年,看病人数达到11630人,5740人在医院附属的药店买药,有740位住院病人。这样自定理医院建立9年以来,门诊病人多达t万人次,住院病人超过四千人次。鲍理茂医生一年中有九个月需要每天指导1O个左右的温州学生和助手,医务工作十分繁忙。医院除了每年由教会提供的1O0英镑资金外主要通过自身的经营来维持。每天,病人先在医院门房处领取一块竹签,上面写着自己的号,每个号大约花费3O个铜板。病人大多早上7点便来排队,到了9点医院已经人满为患。医生到了后,先是由他的学生分发圣歌传单和看病指南小册子。

在一刻钟的圣歌、布道和祈祷后,叫到号的病人先进入诊疗室,学生已经各守其位一两个在配剂室,其余在各自的诊位。在诊位的学生的职责是先在处方单上用拉丁拼音记下病人的病史,然后作出自己的诊断,开出药方,最后由鲍理茂医生确诊。大多数的处方都获得通过,但是鲍医生仍然很小心细致地检查,学生在旁边观看和帮忙。这样病人既能得到满意的治疗,学生也能获得良好的实习机会。一个早上下来,医生一般可以看160名病人。除了诊室外,定理医院还包括住院部和手术室,配有独立的男女病房。外科手术从虹膜切除术到治疗积脓症,手术名称取得简单,便于病人理解。医院附属的药店方便病人购药,也为医生在诊所看病节省了时间和精力。苏慧廉在书中还具体记载了鲍理茂医生的手术病例。一次,一位信教者的两只眼球几乎完全丧失了视力,经检查,这是由本地十分常见和有害的传染性眼炎导致的虹膜炎引起,后由于本地医生医治不当导致视力丧失。在苏的推荐下,他接受了鲍理茂医生的治疗。鲍医生通过精湛的手术为他开了一个人造瞳孔,术后病人便能看得见走路了,这恐怕是近代温州外国文献中最早记录的眼科手术。另外一次,一位瑞安的病人踩上了锈铁钉子,腿被本地医生束缚在床边弯曲不动,导致膝关节强硬。来找鲍医生时,他的腿又肿又黑,看上去只能截肢。

但在当时温州对截肢还一无所知,一只脚走路会被人笑话,因此鲍医生尝试手术和药物治疗。几个月后,他腿上的溃烂部分慢慢愈合,鲍医生便动手术将其膝后关节的韧带切断。不久石膏解除,病人便能杵着拐棍回家。通过手术,他的腿避免了坏疽和完全萎缩,血液循环得以恢复,一年后病人已经能够丢弃拐杖,恢复了健康。鲍理茂医生直到1914年才年老退休归国,他为近代温州的医疗和医生培养倾注了心血。诚如苏慧廉所说,当时创建医院具有治愈身体、拯救灵魂“一石二乌”的目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传教士治病救人、创办医院、为本地培养医生之举的确为温州的现代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苏慧廉一家都对温州充满了感情,他们的功绩值得后人景仰。因此,温州有关人士正在从事苏慧廉的传记、博士论文和翻译工作。作为现代医学工作者,了解这段历史也能在改进医疗理念和化解医患纠纷等方面获取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