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素质医学人才界定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素质医学人才界定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素质医学人才界定

1知识、能力、素质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界定

知识,是认识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成果。从信息论和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把知识作为一种有序信息系统来考虑时,知识便获得了系统的结构属性,而称之为知识结构。医学生的知识结构是指存在于医学生的意识之中,以医学专业知识为主的多学科多层次的知识相互联系构成的知识系统。这个结构的基本框架主要形成于医学生接受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它有两个重要功能:其一是运用结构中的医学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处理医学实践中专业问题的认识功能;其二是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促使知识结构自身不断完善的建构功能。能力,通常指主体在从事某项活动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水平。所谓能力结构,则是指把各种能力的集合作为一个系统整体考虑时,所呈现出的系统结构属性。一般认为,人的各种认识能力都是由若干基本能力构成的,这种基本能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等。如创造能力就是由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构成的。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或活动才能产生和体现出来。素质一般指人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教育训练和社会实践形成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等方面构成的长期、稳定、内在的基本品质和潜能。也可以说素质是人的先天特征和后天素养的总和。素质与知识、能力有天然的联系。知识是素质和能力的基础,能力的发展又是掌握知识、提高素质的先决条件。知识与能力的内化是素质,素质的外现便是能力。

2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确定医学人才知识、能力结构与素质特征的前提

新的历史时期,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医学模式的确立推动着医学教育培养目标的转变,这一转变决定了新时期高素质医学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与素质特征。从当前和未来医学发展的基本态势来来看:⑴基础医学从微观及宏观双向深入发展。医学研究从器官细胞到分子水平,再到量子水平,正从根本上阐明人体的结构和功能,阐明疾病与疗效的机制。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兴起,又使医学从古典的器官和个体研究,走向群体医学及生态系统的研究。⑵临床医学将进一步应用高科技成果,向精细分科和交错综合两个方面深入发展。⑶医学与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联系日益密切。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被广泛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如CT、超速离心机、核磁共振诊断系统、直线加速器等,使临床医学向高新技术方向突飞猛进。⑷医学与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科学的结合,医学模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上述变化对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使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随之改变。这种改变反映在5个方面,要求高素质医学人才要达到:⑴具有医学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完整的三维知识结构;⑵积极、独立地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的意识和能力。⑶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技术、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医学拔尖人才来说,应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⑷从事社会工作的能力,包括人际交流能力、协调能力。⑸良好的精神品质和道德品质。

3高素质医学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与素质特征构成

3.1高素质医学人才的知识结构

根据未来医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和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高素质医学人才在知识结构方面应遵循以下思路:拓宽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拓宽相关学科的知识;提倡文理科的结合。具体地说,高素质医学人才的知识结构应呈现“金字塔式”,其塔尖是专题知识,往下依次为专业知识,学科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一般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越靠近塔尖的知识越高深,越靠近塔底的知识越宽广。六级“金字塔式”知识结构主要由基础知识、纵向知识与横向知识三部分组成。基础知识主要指一般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如文、史、哲、艺术等)。纵向知识主要指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术操作与实验技术及专题知识等。横向知识主要指相关学科知识理论技术、科研思维方法、管理及计算机知识等。其中,专题知识体现专业前沿,是攻坚方向;专业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学科知识(包括相关学科知识)是其羽翼,决定着攻坚程度和水平;一般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是必备的基本文化素质,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有学者指出[1],对于医学生而言,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应从以下3个层次入手。⑴全面掌握本专业的核心知识。包括本专业的基本概念、原理、定理、定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规律性。⑵充分了解本专业的相关知识。⑶合理构建个人的外延知识。

3.2高素质医学人才的能力结构

人才合理的能力结构,广义上讲应包括以下三方面:⑴对客观世界关系方面的能力。包括:认识能力———即接受、加工、储存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创造能力———即改造世界的能力。⑵自我控制和自我表现的能力。包括: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能力;自我控制———即调节心理的能力。⑶与社会和他人关系方面的能力。包括:组织管理(行政)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职业能力。作为特殊的人才群体,高素质医学人才的能力结构,应以“认识能力为基础,实践能力为桥梁,创造能力为核心”,重视以下几方面的建构:⑴接受信息的能力。主要是自学能力与观察能力;⑵加工与运用信息的能力。主要是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⑶传播信息的能力。主要是表达能力与操作能力;⑷组织管理能力与适应能力。依据高等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要特别强调高素质医学人才创造能力的培养。要求创造型医学人才必须具备科学研究的能力,包括:⑴敏锐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⑵设计和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⑶综合评价的能力。即评审和选择解决问题方案的能力。⑷特别要求具备强烈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问题意识”,学会创造思维,具备健全人格。

3.3高素质医学人才的素质特征

高素质医学人才的素质特征首先要体现全面性,即要符合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高层次人才思想道德素质、医学科学素质、基本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的综合性要求;其次,更要突出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个性等创新素质的高层次要求。医学人才的个人素质,如理想、信念、追求;谦虚、谨慎、诚实;热情、执著、勤奋;无私、无畏、毅力等,既是创造性素质的综合表现,而且直接关系到创造方法的掌握和实施,对创造能力的发挥至关重要。可以说,坚定的信念和科学精神是发挥创造力的基础;高度的热情和顽强的意志是影响创造力的因素;诚实的作风和谦虚的品德是科学创造的行为准则。高素质医学人才只有具备这些素质,才能做到医德高尚、基础宽厚、医术精湛、服务优良、竞争有力、适应良好,才能迎接高科技挑战,符合新时代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