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半夏泻心汤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半夏泻心汤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半夏泻心汤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1辛开苦降,治疗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最常见的胃肠疾病,属中医“胃脘痛”、“痞满”、“呕吐”等范畴。胃脘位于中焦,乃脾胃升降之枢纽,一脏一腑,互为表里,共为升降,共同完成消化吸收功能,若脾胃升降失常,食积化热或外邪乘虚而入,中焦气机阻滞不畅,出现心下痞满或痞痛。治疗方面,单用寒凉则犯虚之戒,只用辛热则邪气更实。治疗基本方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12g,人参、黄芩、干姜、炙甘草各9g,黄连6g,大枣5枚。恶心、呕吐加竹茹10g、橘皮10g;气滞腹胀加厚朴15g、枳实10g;反酸明显加乌贼骨12g、瓦楞子15g,水煎服,每日一剂,4周为一个疗程。例一:吕某,男,42岁,2009年10月20日就诊。主诉上腹部胀满不适一月余,诉一月前饮啤酒后受凉,自觉胃脘部有物堵塞,时有嘈杂,嗳气口苦,恶心,不思食,大便不爽,舌淡红,苔黄腻,脉弦数。胃镜示:慢性胃炎、胃下垂。治以辛开苦降、和胃消痞。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味。药用半夏10g、黄芩10g、黄连6g、干姜6g、炙甘草6g、吴茱萸3g、乌贼骨15g、厚朴15g、佛手10g、青陈皮各10g,6剂后脘胀、嗳气大减,思食,守上方加人参10g,续服6剂,脘胀嗳气消失。按:此患者实属中医“痞满”范畴,本例患者由于饮酒后受凉,导致湿热内蕴,困阻脾胃,气机不利,发为心下痞满,是以用半夏、干姜开痞散寒燥湿,黄芩、黄连清热泻火,佛手、青陈皮疏肝行气,乌贼骨制酸护膜,吴茱萸与方中黄连合左金丸泄肝和胃泻火,众药合用使气机调畅,湿热得解,痞满自消而诸症得除。

2清肝和胃,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odenalulcerDU)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属中医“胃脘痛”“、嘈杂”、“吞酸”范畴。《内经》云:“诸呕吐酸,皆属于热。”肝胃不和之病,其因有二,一为肝失条达,郁而化火,本经自病。一为脾胃气虚,运化失司,食积气滞,郁而化热。临床可伴胁痛、口苦、烧心等,治宜清泻肝火、燥湿健脾。采用加味半夏泻心汤。药用半夏、人参、黄芩、柴胡各10g,黄连、干姜、甘草各8g,吴茱萸3g,乌贼骨12g,蒲公英30g,佛手10g,白芍15g,5周为一个疗程。例二:胡某,男,46岁,2010年3月10日初诊。主诉胃痛5年之久,期间经多方治疗,效果不显,为灼热痛,痛连两胁,并有口苦、口干、反酸、嗳气、失眠、纳差、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经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方药组成:半夏、人参、黄芩、柴胡各10g,黄连、干姜6g,吴茱萸3g,乌贼骨10g,生大黄(后下)8g,炒麦芽12g,蒲公英30g,白芨12g,大枣4枚,甘草6g,每日一剂,服用上方,一周后疼痛明显缓解,思食,大便通畅,仍有口干、嗳气,守上方加陈皮、苏梗各10g,天花粉15g,续服6剂,疼痛、反酸等诸症消失。按:方中半夏、干姜燥湿健脾,黄连、黄芩、蒲公英清热泻火,柴胡疏肝,乌贼骨、白芨收敛生肌,制酸止痛,吴茱萸性热与黄连大寒之品同用,共收清肝泻火、降逆止呕之效,大黄清热通便,炒麦芽消食健脾,人参、甘草、大枣健脾益气,诸药合用,共奏清肝泄热和胃、燥湿健脾之功。

3升清降浊,治疗化疗相关性呕吐

化疗相关性呕吐是临床上常见的癌症患者化疗后出现的药物反应,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关系到化疗能否继续进行。因此,研究化疗相关性呕吐的中医治疗,充分发挥中药便、简、验、廉的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胃气以降为和,脾气以升为顺,脾升降失司则浊气不降,清气不升,则吐因作,加味半夏泻心汤能升清降浊、和胃止呕,因此有显著的止吐作用。例三:车某某,男,56岁,2011年4月6日初诊。患者于一月前因食道癌在上级医院行手术治疗,术后常规化疗,化疗过程中频繁呕吐,苦不堪言,经补液等多方治疗后缓解。今来我院再次化疗,继续上次化疗方案,第一天即呕吐不止,遂求助于中医。刻诊:呕吐频作,吐出白色痰涎,口苦、乏力、气短,消瘦,纳差,舌质红,苔腻略黄,脉弦滑。辨证:脾胃虚弱,痰浊中阻,胃失和降。治以健脾和胃、降逆止呕。药用:半夏12g,黄芩10g,人参12g,甘草6g,黄连6g,大枣8枚,砂仁6g,陈皮10g,茯苓15g,干姜10g,炒山药15g,二剂后呕吐减轻,连服五剂,呕吐未作,顺利完成化疗。按:食道癌术后化疗,导致胃气大虚、脾运失健、痰浊中阻、胃失和降,故以调和脾胃、降逆止呕为大法。《药性本草》云:半夏,消痰下肺气,开胃健脾,止呕吐,祛胸中痰满。故为君药,臣以干姜温中散寒,黄芩、黄连苦寒泄热,于君药配伍,共成辛开苦降之剂,人参、山药、大枣补中益气,砂仁、陈皮化湿止呕,茯苓利湿健脾,甘草调和诸药,众药合用,药到病除。

4健脾利湿清热,治疗肠炎

肠炎日久之后,又伤脾胃,常兼腹胀、纳差乏力、四肢怠惰等脾胃虚弱之症。故单用清热利湿之方,往往难以奏效,必须扶正祛邪,方能收效。半夏泻心汤中黄芩、黄连、半夏清热燥湿止泻痢,党参、甘草、大枣健脾益气以扶正,再以少量干姜温中以防芩连之苦寒伤胃。因之能使热清湿去,脾气健运而下痢止矣。例四:刘某某,女,35岁,泄泻五日,日三四次,无脓血,亦无里急后重,在家自服黄连素、氟哌酸四日,泻仍不止,遂来求诊。刻下饮食不思,心下痞满,恶心呕吐,脘腹胀满不适,肠鸣辘辘,口干,口苦。不思饮。舌苔黄腻,脉沉细弱。辨证:脾胃虚弱,升降失调。治法:清热利湿,健脾止泻。药用:半夏10g,黄芩6g,黄连4.5g,党参10g,甘草10g,干姜6g,车前子(包煎)20g,葛根20g,三剂。二诊:一剂泄泻止,三剂后心下舒适,黄腻舌苔退化。惟纳谷仍差,原方加焦三仙各15g、炒山药15g,再服三剂,诸症悉除。按:半夏泻心汤证盖中土,虚衰则水湿失运,脾胃损伤则升降障碍。热笼于上而呕恶,寒积于下而泄泻。至于治法,则以补脾胃、通痞结为其首要,然止吐泻、调寒热、补中启痞之方,莫过于半夏泻心汤者。目前,急性胃肠炎患者多以输液治疗以补液,这不失为纠正脱水的有效方法,若再加较多的抗生素治疗,对于调整胃肠功能是有害无益的,更损脾胃,故笔者多以本方调理脾胃之升降,取得很好的疗效。

作者:李春阳常新民单位:甘肃省高台县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