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浅析如何培养中医思维能力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浅析如何培养中医思维能力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浅析如何培养中医思维能力

中医学知识始终没有脱离传统文化、哲学的母体,始终带有直觉、体悟和实践经验的特点,因此中医学知识是并以隐性知识为主的。中医临床知识体系从四诊、病因、诊断、治疗等多个方面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表现意会隐性。

1中医思维的内容

比象思维是中医思维的核心。也是中医思维与现代科学思维在表现形式上呈现差异的根本原因。

2如何培养中医思维

中医学中蕴含着丰富隐性知识,因此在知识的传承和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就需要尊重中医学的隐性知识特征,采用非编码的、非实证的方式来延续其韵味和真谛。很多管理学家、心理学家对隐性知识的分享和转化进行了研究,如采用深度谈话、类比、故事隐喻的方式将隐性知识显性化,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提出的社会化、显性化、结合化和内隐化的SECI模型8,行动学习(actionlearning)和技术创新中人们之间的非正式交流及师徒制等方式都是隐性知识内化和社会化的有效方式。

2.1加大临床观摩、实践,在实践中学习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的学科,中医知识在临床的运用也不仅仅是照本宣科、一一对应,很多学生在进入临床后经常感叹,课本上学的条例性的知识无法运用,这亦体现了隐性知识的获得、迁移的困难,很多临床技能和诊断技能并非显性的编码知识,多数要通过反复的临床观摩、实践获得。在临床观摩和实践过程中,要完成知识升华为获得知识的方法,逐步摸索掌握临床诊治和技术操作方法,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要完成知识向能力转化,逐步积累临床或技术工作经验,掌握技术操作技能,这是自我形成隐性知识的重要过程之一;完成创新能力构建的转化,将书本上学习的显性知识内化,完善自我知识结构,最终形成新的、具备个人特征的隐性知识结构的过程。学习中医最终要获得中医思维,只有灵活、全面、系统、完善、不断实践、与时俱进的、辨证的中医思维才能对中医科学进行很好的阐释、运用、继承和创新,只有不断、深入地学习和研究,理论结合实践,才能最终拥有良好的中医思维[9]。正如前文所述“隐性知识的获取、转移和分享,必须与一定的情景相匹配才能产生独特的效果”。中医思维尤其是临床思维必须要在临床长期的磨合碰触中逐渐建立起来。临床的时间和观摩也促使了中医学生完成个人角色的初步转化。

2.2多组织非正式群体活动、促进交流

隐性知识形成过程中,被打上了获得者个体特点的烙印,同样是学习某一理论知识或技能,可能因个体的教育背景、动手能力或思维特点不同而不同,但这一特点往往无法通过讲解或者编码知识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就需要多组织群体活动、促进相互交流学习来进行弥补。自古以来,中国有学术争鸣的传统,也就是在争鸣的时代背景下,才形成了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形成了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

2.3重视直觉体悟、回归传统思维方式

中医思维的特点对学习和从事中医的主体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学习者具有内视反观的能力。这种能力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是非逻辑的,直觉式的。它是内证实验的必要条件。

总之,中医学知识体系中含有大量的隐性知识特点内容,其知识的传承方式比起可编码的符号化的显性知识要困难的多,其在实践中所形成的思维模式也必然带有着直觉的、关照、感悟的特点,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就要针对中医学的特点进行有策略的引导和教育,才能更好的效果,才不会渐渐失去中医学原有的特征和韵味。

作者:张靖刘钊白俊杰李蔓荻谷晓红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