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探析中药学基础教学优化对策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中医学基础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及诊断、方剂、中药、推拿与针灸等内容,是卫生教育中学生的必修课程。想要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深入研究当前中医学基础教学过程,寻求最佳的教学策略。该文阐述了中医学基础的教学现状,剖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革优化创新策略,以促进学生中医药行业职业适应能力的提高,为学生成才提供良好保障。
关键词:中医学基础教学;问题;优化策略
中医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1]。中医学基础作为中医学理论基础之一,在中医学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各院校开展卫生教育的基础核心课程。中医学基础课程是临床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重要课程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良好的中医学基础理论、方剂、中医药临床医学知识,还需要具有相应的实践操作能力[2]。在新时代,随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中医学基础教学也发生了一定改变,但分析当前中医学基础教学实际情况后发现,其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对于临床专业学生的综合发展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中医基础学教师应该充分总结经验,优化教学策略,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完成中医基础学课程,提升学生对中医学基础实践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中医药行业职业能力。
1中医学基础教学现状分析
中医学基础是临床专业学生在学习中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3],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我国传统医学,加深学生对生命现象的认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学会从不同医学体系的角度看待健康与疾病,丰富学生的临床诊疗技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保障。当前中医学基础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在教学内容上。当前中医学基础教材的内容较多,涉及中医学基础理论、临床各科及技能等方面,导致教学蜻蜓点水、不够深入,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不精。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在教学中面面俱到,导致学生有很多内容需要记忆,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记忆中医学理论上,没有真正形成中医思维,也没有真正掌握中医操作。中医学基础是临床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从当前临床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看,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热情不高、学习习惯不佳、学习方法不科学的情况。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对于实践技能训练缺乏关注,导致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脱节,学生在临床中常常不知所措。中医学基础课程内容比较抽象,系统性较强,学生学习时感到难度很大,因而学习积极性不高。受学校定位、专业培养目标等因素的影响,中医学基础课程内容多,课时安排却比较少,教师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详细讲解每一个知识点。且部分临床专业学生存在“重西医、轻中医”的观念,缺乏学习中医学基础的主动性,单纯根据教师要求背诵相关知识点,很少主动思考。教师在教学中也习惯于沿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手段,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不利于学习效果的提升。
2中医学基础教学优化策略
2.1优化中医学基础教学内容
在实践中,为了促进中医学基础教学效果的提升,需要特别注重对中医学基础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调整[4]。要对中医学基础的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分析,重构知识结构,梳理知识内容,结合不同内容设置不同的教学模块,同时要确保教学内容的阶梯形、连贯性,从浅到深地设计内容。要减少教学内容中的重复部分,精简教材,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在中医学基础教学中,应整合优化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医诊断学、针灸学等内容,通过中西医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中西医的理论特点,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可以更加系统地学习中医学基础知识。
2.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在刚接触中医学基础课程时,对于疾病诊断、治疗的兴趣较大,但由于知识水平有限[5],面对抽象的课程内容会感到枯燥乏味,学习热情不高。因此,在今后的中医学基础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入一些简单、典型的临床病案,引导学生将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借助案例学习理论,通过理论论证案例,以强化学习效果。如教师在讲解五行学说的相克理论时,可以引入情志相胜疗法,以“恐胜喜、怒胜思、喜胜悲”的典型病案,让学生尝试利用所学中医理论分析问题。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还可以让学生对中医学基础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指引学生从病案入手,将理论学习上升到临床探索,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通过此过程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2.3强化实践操作训练
学生在学习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时,会明显感觉到学习内容比较抽象、空洞,理解难度较大,学习热情不高[6]。对此在中医学基础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入实际操作训练,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如学生在学习问诊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一部分学生扮演医生,让另一部分学生扮演患者,学生按照问诊的要点、内容、步骤开展问诊演练,而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对学生的知识点掌握状况进行评价,促使学生深入了解知识。又如,学生在学习了舌诊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同学的舌象,并让学生口头表述观察结果。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对一些典型舌象进行讲解,使学生掌握望舌的方法、观舌技巧及相关要点。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学习中医学基础的欲望。
2.4借助生活实例讲解理论知识
在中医学基础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理论知识讲解,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生活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中医学基础学习效果。如在讲解因时制宜的治疗原则时,教师可以引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习俗,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人们在夏天喜欢喝绿豆汤、凉茶,在冬天喜欢吃人参等温性药食,使学生意识到在临床治病时,应结合中医学的“天人相应”的观念[7],依据季节、气候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以免出现饮食、用药不当的情况。又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体质特点的内容时,可以联系生活中的人,如体寒的人不宜多吃寒凉药食,可以多食用一些甘温益气的药食,而体热的人不宜食用过多辛温燥热的药食。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引学生用已知的生活经验来探索未知的中医学基础知识,强化实践对理论的指导作用,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
2.5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过去的中医学基础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要执行者[8],学生被动听从教师指挥,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学生学习热情不高。鉴于此,在中医学基础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要在课堂中安排一些讨论活动,鼓励、引导学生互动交流,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更加高效地参与课堂。例如,体质的内容是当前中医基础理论比较关注的一个要点,其虽然不属于考试重点,但在临床诊断、治疗用药上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对体质的内容进行概括,然后为学生布置相应的探究任务,如偏阴体质、偏阳体质、阴阳平和体质各有什么特点,容易出现哪些疾病,以及如何通过养生保健来调理体质。教师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的方式完成探究任务,鼓励学生走上讲台阐述自己的观点、结论,最后教师进行归纳和总结,并指引学生梳理相关知识点。这样的课堂活动设置能显著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探究中,促进了学习效果的提升。
2.6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中医学基础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用是关乎整个教学过程效果的核心。教师需要根据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及重难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避免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用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针灸时,充分利用中医实训室中针灸的毫针、人体模型、数字针灸模型仪、穴位挂图等学习工具,让学生将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延伸到实训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操作技能,提高操作能力。此外,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例如,对于人体中穴位、静脉等构造,仅凭教师讲授和教材上的配图,学生很难准确掌握,必须引入多媒体技术。要实现中职学校中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优化,关键是要全面贯彻以技能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事半功倍地学习,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稳步提升。
3创新中医学基础教学方法
3.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主要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病例为切入点,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指引学生在讨论案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的学习质量[9]。中医学基础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引入典型案例。病案研究是案例教学法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其可以很好地改变以往教师单方面灌输知识的局面,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案例,既可以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病理现象,也可以是临床病例。例如,在学生学习完气与血的相互关系后,教师可以提供案例:中医馆医生为一位贫血患者开具的处方上不仅有补血药,还有补气药,根据气与血关系,思考为什么要加入补气药?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进而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3.2比较教学法
比较教学法主要指教师在教学中,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放在一起辨别异同,进而认识事物的本质[10]。比较教学法借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良好互动,让学生对知识有深入了解。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比较教学法能在很大程度上挖掘学生的潜力,加深学生对知识本质的理解。中医学基础课程内容十分抽象,学生理解起来难度比较大,并且有很多内容需要学生记忆。临床专业的学生往往对于中医知识缺乏了解,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中西医对比,让学生深入感知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如在讲解“心”的生理学功能时,在中医学中,“心”的主神明功能与西医存在差异,而主血脉功能则与西医生理学中心脏的“泵血”功能相似。这样的比较能让学生更好地区分中西医知识,有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3.3信息化教学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在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发展状况,灵活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这样既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将知识更加形象地呈现出来,有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形象的视频、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中医学基础知识,还可以在课前录制微课,让学生根据微课进行预习。教师还能应用各种智慧教学平台,如雨课堂、云班课等,随时检测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教学方案,增强课堂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4结语
随着中医学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中医基础学的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大医学高校在开展中医学基础教学活动时,必须针对当前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科学地进行优化和调整。在今后的中医学基础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充分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同时不断提高中医学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中医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立安.中医学基础教学优化策略的探究[J].学园,2014(14):184.
[2]伍梅芳.学生讲课模式在中医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35):136,146.
[3]李福义.对中医学基础教学的几点探讨[J].信息周刊,2019(22):328.
[4]秦亚莉,师建梅,史俊芳,等.中医基础理论本科教学反思及改革探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2):203-206.
[5]吴建林,魏凤琴.中医学专业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3):3-6.
[6]杨胜林,高磊,张明,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7):26-28.
作者:罗琦 单位:德宏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