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绿色融资担保

绿色融资担保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绿色融资担保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绿色融资担保

山区低碳经济金融支撑调查

取得成效

城市绿色生态设施建设持续向好,环境逐步改善,带动旅游产业发展随着“低碳金融”的深入开展,金融机构向城市绿色生态设施建设投入逐步加大,旅游业基础设施得到信贷资金支持,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并以此带动了地方旅游业的发展。近年来,大兴安岭地区生态旅游年接待旅游人数已达200万人次,以年平均30%的速度增长,年实现旅游收入12.5亿元。2011年,大兴安岭地区被《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中国三大“低碳旅游区”,这也是大兴安岭地区继荣获“中国最美十大森林”、“中国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最令人向往的50个地方”等称号之后,获得的又一项殊荣。

促资源枯竭型城市成功转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2年前三季度,在“低碳金融”支持下,大兴安岭地区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项目试车成功,木制别墅、实木地板等终端产品比重大幅提升,林产工业实现产值15.8亿元,增长22.7%,精深加工产值比重达到79.4%。新增绿色(有机)标志使用权产品55个,继续居全省各市地之首,绿色食品业实现销售收入10.5亿元,增长30.2%;兴安北药业、特色养殖业实现产值3.3亿元、5.4亿元,分别增长5.7%、20.1%。在接续产业强力拉动下,第一、二、三产业结构由“十五”期末的39.0∶14.3∶46.7,调整到目前的40.7∶19.4∶39.9,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存在的主要问题

低碳中小企业融资虽有缓解,但总体依然困难

点击阅读全文

金融支持绿色经济的困难及建议

一、金融支持普洱绿色经济发展的实践及成效

(一)金融支持特色农业发展迅速,绿色农业品牌逐步树立普洱是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86.7%,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8.3%,是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发展生态、绿色的特色农业,是普洱建设国家绿色经济实验示范区的重要内容。截至2012年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158亿元,同比增长19.4%,新增涉农贷款24.6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48.5%,全年累计向茶叶、咖啡、生物药、烟草、蔗糖、蚕桑、橡胶等特色农业发放贷款38.6亿元,贷款余额26.7亿元,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支持了普洱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和绿色农业品牌的树立,成功开发出了“帝泊洱”茶珍、“爱伲咖啡”、“佳浩茧丝”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绿色农业产品。以咖啡为例,普洱市已成功注册了思茅咖啡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思茅小粒种咖啡”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品质最好的咖啡,通过金融机构“公司(合作社)+农户+信贷”金融服务模式的支持,以及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农民种植咖啡的积极性空前高涨。2012年全市金融机构累计向咖啡企业发放贷款8.1亿元,有效解决咖啡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等各环节的资金需求,为普洱咖啡走出普洱、走向世界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金融支持园区经济初见成效,优势产业更加鲜明工业园区是普洱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快工业园区发展,有利于培植壮大产业经济,形成特色突出、带动力强的产业集群。全市金融机构坚持以支持新型工业化发展为核心,推行扶优扶强策略,努力做大做强支柱产业、骨干产业,支持天士力生物茶科技、福通木业、爱伲农牧、大唐汉方制药、佳浩茧丝绸、澜沧江啤酒等一大批入园重点企业、龙头企业发展,助推普洱茶、林产加工、咖啡、生物制药、蚕桑、绿色食品等绿色产业集聚园区的基本形成。截至2012年末,园区内已建成4个金融机构网点,累计向园区发放贷款3.48亿元,支持园区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园区内企业贷款余额29.4亿元,同比增加8.3亿元,增长39.4%,高于各项贷款增幅21个百分点,支持园区工业发展结构更趋合理,产业链的辐射效能更加明显。2012年前三季度,全市工业园区累计入园企业255户,完成工业总产值63.9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42%,同比增长103.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52.5%,实现利润0.94亿元。普洱市工业园区已发展成为云南省40个重点工业园区之一。

(三)金融支持林业发展方式转变“,森林普洱”建设成效显著2009年以来,普洱市金融机构围绕建设“森林普洱”,构建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和生物基因库,打造现代林产业基地的发展目标,积极支持低效林改造、特色经济林种植和林下资源开发,形成了以“林纸为龙头,林板林化为两翼,林下资源开发为一体”的林产业新格局,森林产业体系更加巩固,截至2012年末,全市林业及林产加工企业贷款余额27.3亿元,同比增长20.1%,累计发放24.8亿元;林权抵押贷款余额19.3亿元,惠及2281户林农和林企,业务开办以来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51.1亿元,余额和累放数稳居全省首位,有效缓解林业融资难题,使传统林业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7%,森林生态总面积居全省第一,累计完成低效林改造面积101万亩,以茶叶、核桃、橡胶、咖啡为主的特色经济林种植400万亩,以石斛、砂仁、草果、茯苓等为主的林下资源开发10万亩,实现了林纸、林板、林化和林下资源利用的产业化开发。

(四)金融支持文化旅游产业稳步发展,城市品牌效应初步显现普洱市具有区位、气候、生态、资源、普洱茶文化和边疆多民族文化的比较优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潜力巨大。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普洱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性产业。全市金融机构紧紧围绕把普洱建设成为国际性旅游度假休闲养生基地的战略目标,不断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和重点旅游养生建设项目的支持。2012年,发放文化旅游产业贷款2.6亿元,重点支持了景迈芒景、惠民柏联、景兰等一批景点景区、高端酒店以及广电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成功打造了一批有效益、有知名度的旅游精品项目。近年来,慕名前来普洱观光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各界人士也对普洱的发展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并给予高度的称赞与肯定,为打造“中国著名、世界闻名、世人瞩目”的普洱国际品牌和“妙曼普洱、养生天堂”的城市品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成效显著,政银企合作进一步深化县域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市经济发展的大局,而融资难问题是长期以来制约县域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因此,深化银政企合作、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是建设普洱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的重要举措。通过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普洱市建立起了“市级牵线搭桥、县级对接搭台、银行企业唱戏、合作共赢发展”的县域经济银政企合作新模式,目前已在四个县(区)成功举办了银政企合作座谈会,共与290余户中小微企业及项目签订意向合作贷款74.8亿元,截至2012年末,实际到位资金65.3亿元,履约率达87.3%;全市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138.3亿元,同比增长41.6%。另外,为推进普洱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普洱市政府还联合省政府金融办成功举办了“金融支持普洱行”系列活动,省市两级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普洱市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五年,将有望为普洱发展投入信贷资金822亿元,为普洱绿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六)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社会诚信体系初步形成如果说金融是普洱绿色经济发展的血脉的话,金融生态则是普洱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的根基。伴随着金融生态建设越来越成为主流取向,金融生态已逐渐成为检验各级政府执政能力和金融支持程度的重要指标。2011年以来,普洱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关于建立林业金融服务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关于建立普洱市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关于做好企业一套表改革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普洱市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普洱市金融稳定工作协调制度的通知》、《关于印发<普洱市鼓励创业促进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实施细则>的通知》、《关于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建立了金融生态建设的长效机制和工作协调机制,政府、企业、社区、农村和公民“五位一体”的诚信体系初步形成,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截至2012年末,农村信用社已为全市44万农户建立信息档案,占农户总数的80.76%,核贷农户42.3万户,核贷金额78.7亿元。全市共评定信用户32.7万户,占建档农户的74.1%。共评定信用组2939个,信用村221个,信用镇9个。发放中小微企业贷款卡402张,发放基本账户机构信用代码证13524户,发放比例达96.4%。

点击阅读全文

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指导意见

县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把握信贷投放重点,提升信贷服务质效,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年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信贷政策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强化举措,确保信贷总量持续增长

1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保持信贷规模合理增长。今年国家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各商业银行贷款总规模虽然受到调节和控制,但仍将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县内各商业银行要加强与上级行的沟通衔接,如实反映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积极推荐优质项目,争取更多信贷指标支持,确保年度贷款增幅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贷款增量突破10亿元,争取达到12亿元。

2拓展金融支持方式,积极推动企业直接融资。要通过上级行直贷银团联合贷款票据融资以及向人民银行申请再贴现支持推动企业上市和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直接或间接扩大社会融资规模;支持县工业园区中小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债券,推广退税权质押贷款。

3准确把握投放节奏,着力调优信贷结构。准确把握好稳健货币政策的内涵,有效控制好信贷投放节奏,重视月度间季度间贷款的平稳投放,减缓贷款季末月末时点及月度间波动幅度,提高信贷支持的质量与效率。

二合理调节,突出信贷支持重点

点击阅读全文

金融支持经济健康发展意见

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县推进“三年强攻工业”战略、实现三年翻番目标的关键一年,也是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回归“稳健”的第一年,因此,为进一步推进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优化信贷结构,把信贷资金更多地投向实体经济,发挥有限资金的最大效应,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实现生产总值72.5亿元,增长14%。财政总收入达到7.8亿元,增长18.2%;地方财政收入4.8亿元,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08亿元,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81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215元,增长6.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20元,增长6.5%。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中央金融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市委三届九次全会精神,解放思想,正确处理货币紧缩与经济发展资金需求的矛盾,强化金融服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化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完善金融服务功能,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全力协调引导金融机构围绕纵深推进着力打造“经济发展强县、宜居宜业新县、文化旅游大县、和谐平安名县”,打造幸福,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速、提质、提效,加快都市区建设。

二、工作目标

在认真做好县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找准执行稳健货币政策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结合点,按照稳健货币政策“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努力保持全县信贷总量合理适度增长。力争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幅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力争全年金融机构新增贷款不低于5亿元。

三、工作措施

点击阅读全文

韩日金融危机应对政策与启发

本文作者:付琳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一、日本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财政货币政策

日本此次经济衰退两个突出的特点表现在:一是实体经济状况显著恶化并向金融领域波及;二是外需急剧下滑导致内需低迷。日本政府自2008年4月至2010年9月,按此出台经济刺激计划,累计事业规模超过160万亿日元,在改善就业、稳定金融环境和促进企业融资方面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持。2009年4月推出了总额为56.8万亿日元的“经济危机对策”,成为日本政府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

1.财政政策

日本政府采取的财政政策主要是扩大政府支出、实施大规模减税计划和增加重点领域投资,目标在于支援国民生活的领域和有助于国家未来发展战略的项目。为了实现刺激经济的目标,2009年4月出台的日本政府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总额为56.8万亿日元的“经济危机对策”中涉及财政支出为创记录的15.4万亿日元。日本政府增加了对民生方面的财政补贴和增加重点领域的财政投资构成,增加家计、医疗和健康保健费用、就业保险等项目的财政补贴,加大对教育和节能等涉及尖端技术研发领域、再就业促进事业以及发挥地方潜力的各项事业的投资。日本政府在短期内实施大规模减税计划,主要采取减免税、降低税率、加速折旧、税收抵免等方式,共减税达到1.07万亿日元;此外还对节能设备投资采取及时折旧的投资减税措施。日本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三个重要领域是“低碳革命”领域、充实医疗和护理服务的“健康长寿社会”领域和旅游观光的“发挥日本魅力”领域。日本政府致力于通过扩大在这些领域的投资,为危机过后的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基础。

2.货币政策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