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旅游论文

旅游论文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旅游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旅游论文

旅游六要的概念分析论文

[摘要]文章通过对旅游六要素理论的形成过程及其历史贡献的回顾,说明旅游六要素不仅是旅游产业结构的主体,而且在旅游学科体系中也居于基础性的地位。旅游六要素有自己的概念和原理体系,使旅游学具有应用学科性质。除了旅游学之外,没有一门别的学科能系统地把旅游六要素及其相关现象的发生发展规律作为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旅游学科体系结构由三个层次的系统组成:一是主体系统(旅游六要素);二是动力系统;三是支撑系统。建立旅游六要素理论的目标就是要创新理性思维去促使六要素产出的综合效益达到最大化。文章还针对六要素结构系统中的主导因素变化分析了动力系统的形成机制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行、食、住、游、购、娱”,被简称为旅游六要素,在今天的旅游业界已是个应用得非常普遍的概念,这还有必要提到理论层面进行研究吗?本文的回答是肯定的。旅游六要素无疑属于旅游产业的范畴,从逻辑上说旅游产业的理论依据是旅游学。而旅游学的基本框架又是什么呢?我们翻阅不同版本的《旅游概论》、《旅游学概论》,基本上都是从什么是“旅游”和什么是“旅游者”讲起,然后不可回避地都要涉及到对旅游六要素这一基本内容展开论述,这说明旅游六要素在旅游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中已经存在,但长期以来对旅游六要素理论属性的评价则非常含糊。也许是人们感到旅游六要素的提法太通俗之故,其实许多深奥的理论都可以借用通俗语言加以阐述。由于旅游六要素的理论属性问题不明确,引发相关的问题是,早先就有学者提出了“真正称得上旅游理论的理论没有形成”[1],就是到今天仍有人认为“旅游理论研究脉络不清”[2],“旅游研究出现泛化倾向,学术群体之间缺乏学术认同感”[3],等等。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人们对旅游学理论的认识不到位或缺乏认同感?如果问题果真如此,又怎样解释我国20多年的旅游产业辉煌竟是在没有理论或理论“脉络不清”的情况下取得的呢?如果问题不是如此,旅游学的理论体系又在哪里?笔者认为,人们高度关心的这些问题或多或少与旅游六要素的理论属性问题有关,探讨旅游六要素的理论属性问题也就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此谈谈个人看法,权作抛砖引玉。

二、“六要素”提出过程回顾

为了进一步探讨旅游六要素的理论属性问题,这里有必要先就旅游六要素发生过程及其在旅游实践发展指导作用作一简略回顾,归纳以往大体可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4年):“三要素”提出阶段。改革开放是我国旅游产业的催生婆。当时面对突如其来的旅游热潮和仓促上马的从业人员队伍,业界急于首先要解决“什么是旅游和怎样办旅游”的问题。1980年何礼荪先生提出了“旅游三要素”,系指饭店、交通和服务[4]。可能是三要素中的“论文格式服务”一词显得比较笼统,另有专家在1983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旅游概论》中将“旅游三在素”解释为旅行社、交通、饭店[4]。与此同时,我国学者们从国外发达国家翻译过来一些旅游著述,如土井原的《旅游业入门》[5]、M•马特勒的《国际旅游地理》[6]等。这些国外旅游著述中都无一例外地重点论及到旅游业与交通、饭店、餐饮、娱乐业之间的密切关系,但没有将旅游诸要素提炼出一个简明扼要的综合性概念体系,因而这些著述在理论上的阐述还有欠缺。第二阶段(1985-1990年):“五要素”提出阶段。1985年黄辉实著的《旅游经济学》中提出了旅游五要素的概念,即“吃、住、游、行、买”[7]。1987年,我国的《旅游学刊》、《旅游论丛》分别由内部试刊转为公开发行,在这两个刊物上,于英士[8]、谢长淮[9]、李治莹[10]、佘培等人各自发表文章,都使用了旅游“五要素”一词:“吃、住、行、游、买”,说明五要素的提法在当时得到学界的普遍承认,虽然流行的时期不长,但已是今天“六要素”的前身。第三阶段(1991-现在):“六要素”提出和普遍使用阶段。1991年以孙尚清主持出版的《中国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为标志,提出了“行、住、食、游、购、娱”六要素概念[11]。此后一直沿用至今,并大量出现在旅游专业的教科书中,如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编写的《旅游概论》[12]等教材都把旅游六要素摆到基础理论的位置。通过对上述三个阶段的回顾,进一步能说明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1概念提出的滞后性我国旅游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而“六要素”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初才明确提出来的,反映概念的产生滞后于实践,而理论滞后实践是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一种常见的现象。这里的原因有二:一是我国长期的短缺经济一直对旅游活动持否定态度,造成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严重滞后,旅游六要素最初的提出是针对旅游业发展必需要具备的基础设施配套条件而言的;二是理论的产生需要经历一个在实践与认识间的反复筛选过程,过程需要时间,六要素的出台也不例外。21旅游实践的指导性“六要素”提出的历史背景正是我国旅游业起步时期,对什么是旅游和怎样办好旅游等基本问题需要有一个通俗的理论来统一大家的认知。“六要素”的提出为指导人们去认识、兴办旅游业发挥了启蒙作用,为人们构架旅游产业链提供了基本范式,所以“六要素”概念一经提出便很快得到普及,它对旅游产业实践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是难以估量的,这足以证明旅游六要素完全具有理论的指导属性。31体系形成的完善性今天的“六素说”理论,是由过去的“三素说”、“五素说”发展来的,每进入一个新的“要素说”发展阶段都是以结构性地增加一两个基本要素单元为标志。在“五素说”阶段,“娱”的要素还没有提高到产业要素的地位,造成了对文化产业效益的流失和旅游者对单调夜生活的不满。在“三素说”时期,因缺失“娱”和“购”两个要素,旅游产业效益的流失更大,可见,旅游六要素理论的提出是经过了旅游业不断实践、摸索和完善过程而逐渐形成的。41理论术语的稳定性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今后促进旅游生产力发展的要素可能还会增加,例如旅游业对移动通信和数字化网络技术的依赖程度就已经越来越深,有没有必要用旅游七要素来代替旅游六要素呢?本文的回答是否定的。因为今天的旅游六要素已成为代表旅游产业基本构架的固有术语,出于应用的需要已没有必要修改。

三、旅游六要素具有理论的属性

点击阅读全文

北京旅游影响效应探讨论文

摘要:网球是仅次于足球的第二大运动项目,同时又是昔日的“三大贵族运动”之一,因此,中网的举办对北京的影响是重大的和深远的。本文仅就中网对北京城市旅游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为更好的发展北京旅游事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网;北京旅游;影响效应

1.前言

网球是仅次于足球的第二大运动项目,同时又是昔日的“三大贵族运动”之一,因此,中国网球公开赛(以下简称中网)的举办对北京的影响是重大的和深远的。已经5岁的中网,从一个外籍舶来品,是一个新鲜的事物,已经成为北京市民生活的一部分。2009年中网的全面升级,已经成为仅次于温网、法网、美网和澳网四大满贯之后的500分钻石皇冠级赛事。中网历经5年的成长终于实现了自己“第五大满贯”的目标。本文仅就中网对北京城市旅游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为更好的发展北京旅游事业参考。

2.中网对北京旅游的影响效应分析

2.1正面效应分析

点击阅读全文

旅游海报设计论文

一、旅游海报设计中的民族文化元素

民族文化作为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的载体,它为现代生活与艺术创造架设了一座桥梁,并通过自身的巨大影响力为现代海报设计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一)传统艺术元素传统文化艺术所包含的多姿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审美角度、创新精神以及艺术作品对当代旅游海报设计有着深刻的启迪与借鉴作用。中国富有个性的文化特质决定了现代海报设计深厚的东方文化韵味,也形成了一大批具有东方神韵的海报设计元素。例如传统的汉服和旗袍、神秘的刺绣、苏杭的园林等,这些优秀的传统艺术是丰富我们视觉艺术语言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寻找和发现新的视觉语言、创造新的视觉文化的源头。

(二)宗教文化元素“宗教情感与艺术的审美情感存在一定的差别,宗教中如痴如狂的崇拜、义无返顾的献身、惊心动魄的自残行为,往往是与个人的生活目的、人生价值等道德观念直接相联,而艺术审美情感与道德观念的联系则是间接的。审美活动本身只诉诸人的感情,通过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和认识,获得精神上的愉悦。”由此可以看出,宗教与艺术两种思维方式在运用想象和幻想把握世界的过程中殊途同归,彼此共存;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本领与手段又同根共源,一脉相承,都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诸如民间传说、图腾崇拜、原始艺术与歌舞、仪式等宗教活动同样运用了丰富的想象,而且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与开发这种想象。

(三)民俗民风元素民风民俗指那些突出表现民族特点和地方性特征的因素,从服饰、饮食、礼仪、节庆活动、婚丧嫁娶、文体娱乐、乡土工艺,到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审美趣味等无所不包。近几年,一些地区开辟了通过旅游开发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途径。如屈原故里每年端午节举办龙舟赛事,已成为三峡地区重要的文化旅游活动。在旅游海报设计中,以现代的审美观念对吉祥图案、剪纸、年画等民间装饰纹样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不仅使作品保留了传统的艺术神韵,同时也被赋予了时代特色。

二、宁夏民族文化元素中特有的图形符号

点击阅读全文

旅游产品吸引力分析论文

摘要:该文以宁夏中卫市沙坡头为例,通过游客抽样调查,分析旅游产品在自然景观、历史文脉等方面与客源市场的差异性,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了沙坡头旅游区的目标市场和促销措施。我国旅游业已经由单纯的资源开发模式逐渐演变为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与市场互动的发展模式,客源市场的定位与开发关系整个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成为各项旅游工作的重点之一。

一般旅游产品的市场定位,首先考虑距离因素,遵循由近到远、逐步扩大的原则,将市场分为近距离、中距离和远距离市场等[1,2]。随着经济发展,交通通达性水平的提高,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加,距离的概念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对相同距离的感受,因交通工具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单纯以距离定市场和营销存在局限性,必须充分发挥资源与市场互动的发展模式,在市场定位和营销中,将影响客源市场的其他因素,如旅游景点与客源市场的差异性,文化、经济联系等考虑在内。从游客消费心理的角度分析,游客旅游是体验自然或文化上的新奇,即寻找一种特色旅游产品[3],寻求一种与自身的差异。因而,差异性越大,新奇的感觉越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就越强。因此,旅游产品文化属性或自然景观的差异性是吸引多层次游客,激发其旅游动机,带动市场发展的基本要素,在旅游市场开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4]。如何利用差异定位,突出自己,促销自身的客源市场,笔者在宁夏中卫市沙坡头旅游区的市场营销中作了初步的尝试。

1沙坡头景观特点沙坡头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西部,是宁夏乃至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1956年,中国建设第一条穿越大沙漠的铁路———包兰铁路,采用了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麦草方格固沙法,有效地制服了沙害,保障了铁路运行的畅通无阻,实现了人进沙退的世界奇迹。旅游区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被黄河阻断,不仅在景观上形成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奇特景观,而且沙坡陡峻,其高差100多m,东西长延伸1km,“沙坡鸣钟”为我国四大响沙之一。

在沙坡头很小的空间内,形成了大漠、黄河、长城和古丝绸之路等能反映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历史的载体,是其他任何一个沙漠旅游地、黄河旅游地或长城旅游地所不能比拟的。1984年,沙坡头被宁夏回族自治区列为全区首批开发的旅游区之一;1994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内首家国家级沙漠自然生态保护区,同年被联合国评为“世界环保500佳单位”;1998年,中卫被国务院列为全国100家生态示范县之一;2002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但是,多年来沙坡头的游客数量一直徘徊在20万~30万人次,与其作为西北地区垄断性旅游产品的地位不相称。游客规模偏小,客源市场过于依赖宁夏(约占40%),长线游客份额小,游客消费水平低,导致旅游经济效益低。因此,扩大游客规模和改善客源结构是中卫旅游发展的关键问题。

2游客抽样调查及结果分析2001年,笔者对沙坡头、寺口子进行了游客抽样调查,对游客的来源、年龄、职业、性别比例、收入情况等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

点击阅读全文

旅游系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论维西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

地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三江并流”中心腹地的维西,历史悠久,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并存的地区,又是迪庆藏族自治州所辖的傈僳族自治县,是迪庆香格里拉的重要组成部分。维西素以动植物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厚、饮食文化独特而著称,有“横断山中绿宝石”、“天然杜鹃花园”、“灵灵家园”、“兰花之乡”等美称。

金沙江、澜沧江流经维西境内,怒江离维西县境仅十几公里之遥,与金沙江、澜沧江并肩而流,形成了三江夹两山,两河入两江的地势。县境内从最高海拔4880米的查布朵嘎雪山到海拔1480米的碧玉河,海拔高差3000多米,形成了比较典型的立体气候植被带,蕴藏着较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独特的地貌奇观。境内大江滔滔,峡谷重重,林海莽莽,高原湖泊晶莹透明,构成了奇特的三江自然景观。

全县三大景区中,澜沧江景区以峡谷、雪山、高原湖泊、傈僳族“阿尺目刮”为代表;塔城景区以滇金丝猴、热巴、藏传佛教、生态为代表;保和镇以古乐、兰花、杜鹃、傈僳族对脚舞、饮食为代表,三个景区集中展示了维西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特别是叶枝阿尺木刮、塔城热巴、永春地脚舞、维西古乐,可谓是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的奇葩,深受中外游客的欢迎。

维西通往兰坪、中甸、丽江、德钦的公路有5条,有一个旅游开发公司,一家三江并流旅行社,六家酒店,5家涉外定点接待单位。有1600余个接待床位,100余个标间,三条旅游黄金线路和一批通过严格培训的导游队伍和服务人员。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