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慢性病智能管理

慢性病智能管理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慢性病智能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慢性病智能管理

移动医疗在医疗服务中的应用

【摘要】在国内外移动互联技术快速进步与国内医疗改革不断深化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刺激下,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移动医疗在国内得到了快速发展,各路资本纷纷涌入。但随着具体业务的开展,从业者纷纷面临政策法规限制、产品服务市场表现不佳、投资变现难等问题。尝试通过梳理介绍国内外移动医疗相关实践与最新进展,为移动医疗在国内医疗服务中的应用发展进言献策。

【关键词】移动医疗;移动互联;医疗改革

移动医疗(MobileHealth),国际医疗卫生会员组织(HIMSS)对其的定义是指“通过使用掌上电脑、移动电话和卫星通信移动通信技术,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1]。移动医疗包括软件和硬件两个部分,二者往往配合应用。软件是指基于安卓/IOS等系统的各类APP应用;硬件是指移动医疗设备,可具体划分为移动通讯设备(智能手机为主),移动便携设备(PDA/平板电脑/血糖仪等),移动可穿戴设备(智能腕带/睡眠监测手环等),一过性的体内探查/治疗设备(智慧胶囊),以及智能医疗植入设备。

1移动医疗应用进展

1.1国内方面

1.1.1移动医疗软件。

点击阅读全文

老年患者延续护理需求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老年患者对有偿家庭延续护理的意愿及需求,探讨适合老年人的家庭延续护理模式。方法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000例慢性病老年患者及家属在病房床旁进行访问调查。结果47%的老年患者愿意在出院后继续接受有偿的家庭延续护理。其中55%的患者愿意接受的收费形式是按照频次收费,期望价格5~200元/次;17%的患者愿意接受按小时收费的形式,期望价格10~50元/小时;28%的患者表示可接受按频次或按小时计费的任意一种方式。结论开展有偿家庭延续护理,可以大大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次数,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关键词]老年人;病人;有偿家庭延续护理;意愿据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约占1亿以上,占全国总人口的8.87%[1]。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老年人由于身体各个器官功能不同程度衰退等原因,因此导致住院的比例增加。很多老年人出院后都得不到专业的护理指导,如果病情加重或者恶化,再次住院的概率大大增加[2],同时也会增加子女的照护及经济负担,因此,延续护理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国外延续护理开展较早,他们的护理模式比较成熟,已被证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5]。目前,国内各级医院最常使用的延续护理方式为电话随访、慢病管理门诊、定期开展的患者讨论会议等,走入家庭的延续护理非常少,但是在临床工作中,有很多患者有家庭延续护理的需求。为此,本研究对1000例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进行了有偿家庭延续护理的意愿及需求进行调查,并且进行了分析及讨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全科医学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等住院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病患者1000例进行调查分析。纳入标准:(1)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2)慢性病且神志清楚的老年人,自愿参与调查,且有认知判断能力;(3)入院诊断中为患有慢性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排除标准:(1)存在认知、沟通障碍;(2)经过知情同意告知后不配合者。

1.2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编制的意愿调查问卷(已计算该调查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系数大于0.8),对患者进行随机问卷调查,调查人员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式调查表,直接在医院与患者或患者家属交谈,并对本次调查的目的、意义及调查表中的各项调查内容进行耐心、细致地讲解,患者或家属需要完全理解问卷内容后再认真填写。调查问卷现场发放,现场收回,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10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问卷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出院后对常用延续护理服务项目需求及对有偿家庭延续护理的认识及需求进行调查。

2结果

2.11000例患者对有偿家庭延续护理的了解情况。1000例老年患者对家庭延续护理服务不了解占87%。见表1。表11000例患者对有偿家庭延续护理的了解情况

点击阅读全文

完善职工医保门诊保障制度的思考

[摘要]我国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是特定时期的改革产物,随着医保制度改革深化,职工医保门诊保障由个人积累模式转向社会互助共济模式。运用SWOT分析法,对个人账户和门诊统筹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对比分析,并借鉴国际经验,预判改革带来的影响,从待遇政策衔接、支付方式改革、服务监管监控、门诊服务供给等关键环节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职工医保;个人账户;门诊保障

个人账户与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简称“职工医保”)制度相伴而生,是在特定历史阶段的选择并发挥了积极作用。一直以来,职工医保制度为住院患者提供了相对较高的待遇保障,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80%。相对而言,门诊保障较弱,除了将数量有限、费用较高的门诊慢特病(慢性病、特殊疾病)纳入医保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外,普通门诊等其他门诊费用主要通过个人账户解决,存在横向公平性差、医保资金沉淀过多与浪费并存等诸多问题[1~6]。随着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职工医保门诊保障正由个人积累模式转向社会互助共济模式。本研究运用SWOT分析,借鉴国际经验,提出推进门诊保障落地的建议。

1门诊保障改革及其影响

1.1个人账户设立的背景与现状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下简称居民医保)整合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两项制度。新农合于2003年开始推行,在建立住院统筹基金的同时,建立个人(家庭)账户,主要用于支付小额门诊费用。城镇居民医保于2007年开始推行,设立门诊统筹,不设个人账户。随后,新农合家庭账户逐步向门诊统筹过渡。2019年5月,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医保发〔2019〕30号),要求“实行个人(家庭)账户的,应于2020年底前取消,向门诊统筹平稳过渡;已取消个人(家庭)账户的,不得恢复或变相设置”,明确了居民医保个人(家庭)账户的去留问题。1998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规定“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金,一部分划入个人账户”,通常称为“统筹基金管大病,个人账户管小病”。职工医保制度建立之初,个人账户在推动职工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制度向社会医保制度顺利转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平缓了改革阻力,提升了改革效率。截至2021年底,我国职工医保基金累计结存29409亿元,其中个人账户累计结存11575亿元,占39.4%,近十年该占比基本维持在40%左右(见图1)。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是特定时期的改革产物,不具有社会保险的共济性,偏离了医保制度普遍遵循的互助共济原则。同时,居民医保的个人(家庭)账户已经取消,同步实现了门诊统筹,职工医保与居民医保在门诊保障上存在较大差异,形成制度间的不平衡,不利于基本医保制度的协调发展。2020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20〕5号),提出“逐步将门诊医疗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改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建立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为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改革指明了方向。2021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14号),指出推动职工医保门诊保障由个人积累模式转向社会互助共济模式。截至2022年5月底,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出台相应的实施意见或办法。1.2门诊保障改革对基层门诊服务的影响门诊统筹定位于小病,能更好地连接健康管理、预防保健,契合“以健康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同时,可通过医保政策倾斜,引导参保患者在基层就诊,有利于提高基层门诊服务利用,形成有序的分级诊疗格局。按2020年我国个人账户累计结存量推算,当期将有2000亿元的医保基金用于门诊保障,其中将有800亿元流向基层,加上个人支付,带给基层的收入增量有望超过1000亿元。因此,门诊保障在大幅降低参保人看病就医负担的同时,可支持基层医疗发展,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激活和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率。

2门诊保障的SWOT分析

点击阅读全文

明晰科技发展的着力点

“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科学发展道路,符合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拓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科学技术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科技创新是解决我国发展中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的根本途径。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知客观规律,创新关键技术,走出一条在资源有限的国情下,依靠科技实现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科技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握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抓住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立足对我国长远发展起关键与先导作用的重要科技领域,进一步明晰科技发展的着力点。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体系。综合分析世界及我国化石能源可开采储量以及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和环境承受能力,我国能源消耗必须向大幅度节能减排方向发展,大幅度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度。比较理想的是,到2050年,单位GDP能耗相当于届时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化石能源消耗量同*年相比增加不超过0.5倍,先进可再生能源达到25%-30%,水电和核能达到20%-25%。近期应重点发展节能和清洁能源技术,提高能源效率,力争突破新一代零排放和二氧化碳大规模捕捉、储存与利用的关键技术,积极发展安全清洁核能技术和先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前瞻部署非传统化石能源技术。中长期应重点推动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向主流能源发展,突破快中子堆技术、太阳能高效转化技术、高效生物质能源技术、智能网格和能源储存技术,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规模化应用和商业化,力争突破核聚变能应用技术,建成我国可持续能源体系。

有效突破水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式制约。我国是全球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正面临最严峻的水问题挑战。解决我国水问题,从科技角度看,近期要加快开发水污染综合治理技术、水污染物减排与清洁生产技术、饮用水安全保证技术等,重点发展节水和循环利用技术、高效低成本海水利用和淡化技术等,前瞻部署和发展水生态系统相关科技问题,初步建成节水减排型社会的技术支撑体系。中长期建成行业性节水和循环利用技术体系,开展重点行业和重点城市、区域的技术体系示范,开展湖泊、流域水体生态系统修复工程,使我国主要水体污染得到根本治理,研究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条件下的水资源和水生态系统变化的适应技术并进行示范。

从基本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逐步过渡到有效修复生态环境。全球环境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我国已呈现大范围生态退化和复合性环境污染的严峻局面,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近期要坚持和完善源头治理战略,重点开发生态和环境监测与预警技术、重污染行业清洁生产集成技术、废弃物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技术、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开展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典型生态功能退化区综合整治的技术集成与示范。中长期要深刻认识自然系统的演化规律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系统的影响,系统认识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建立生态、环境、气候综合监测与预警系统和生态补偿机制,开展退化生态重建转型、区域污染综合治理、环境健康监控防治、循环经济研发示范、全球环境变化适应与减缓、环保产业技术和设备研究,形成环境污染控制和生态建设的科技创新体系。

实现由“世界工厂”向“创造强国”的跨越。要从根本上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必须抓住信息科技更新换代和我国即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网络通讯和计算机市场的难得机遇,大力发展以知识和创新为基础的现代服务业,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先进材料产业,发展工业生物经济,力争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掌握一批重大自主知识产权,大幅度提升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近期要重点发展低成本、高能效的硬件、系统软件、互联网服务技术,突破CPU芯片、高性能宽带信息网、分布式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提升重大装备的自主设计和制造能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向支持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发展;研发高性能复合材料、轻质高强结构材料、高性能工程塑料等基础材料及应用技术,发展新一代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能源材料和环境友好材料等新材料;发展微生物代谢工程与生物基产品开发等工业生物技术。中长期要突破服务科学和网络化、智能化、可持续的服务技术,初步建成我国信息科技软件和服务工业体系;推进制造技术与电子、信息、生物、纳米、新材料、新能源等相互融合,发展新的制造技术,根本改变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突破现代材料设计、评价、表征与先进制备加工技术,发展纳米材料与器件;加强生物科技在相关领域的应用,把生物科技作为未来高技术产业迎头赶上的重点。

点击阅读全文

机关医院互联网医院建设与拓展浅析

摘要:互联网医疗健康已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战略之一,互联网医院的监管政策也逐渐明晰、完善,为响应国家政策与实际便民需要,各地方的互联网医院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互联网医院主要为慢性病与常见病患者提供复诊的便捷,用户可通过关注医院公众号,为患者提供多码融合码就医、在线复诊、在线缴费、处方续方、处方流转、药品配送、家庭医生、医保在线结算等服务。患者在足不出户情况下即可实现远程复诊,不出家门药品配送到家。延伸医院医疗服务半径,优化医院服务流程,提高患者就医体验。

关键词:战略;医保在线结算;慢性病

前言

随着“互联网+医疗”的深入发展,以“互联网医院”为代表的创新型医疗服务领域新形态不断涌现,本文立足于互联网医院产生的背景以及我院实际的已建情况,升级我院医院建设的互联网医院。坚持以信息化为支持,促进智慧医院建设;坚持精细化管理,提高经济运营效率;坚持提供优质服务,改善患者就医感受,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1背景

“十三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互联网+医疗健康”工作。李克强总理强调,发展“互联网+医疗”,让群众在家门口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2018年4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明确了支持“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鲜明态度。同年,福建省颁布《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行动方案》等意见与方案,促进我省“互联网+医疗健康”快速发展。福建省作为全国“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积极推动“互联网+”在卫生健康领域的应用,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其中互联网诊疗作为减少医院内人员聚焦、防止交叉感染的重要途径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福建省级机关医院2019年10月即取得互联网医院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成为省内第一家在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上加注互联网医院作为第二名名称的医院。福建省级机关医院通过借鉴全国互联网医院开展情况,结合医院独有特点与现有资源开展互联网医院建设,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果。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