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民族音乐文化

民族音乐文化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民族音乐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民族音乐文化

民族音乐传统文化论文

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道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生活中人的内心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世事无常的平静对待和对思想境界的追求,是化解在巨大生活压力下当代人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佛家文化是东汉时期传入我国的外来文化,它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因其在思想上奉劝人们进行自我忍耐和自我欲望的压抑和约束,而受到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的推崇。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大兴土木广建佛教寺院,使得佛教文化在民间广泛流传并产生深远影响。“佛教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人的本性即是佛性,人人都有佛性,但无明的人会执迷不悟,觉悟的人才明心见性。任何尘俗中人都可顿悟成佛,超凡入圣。”佛教文化的思想核心是“禅”。佛教修行的最高目标的实现,并不是得到了神灵的帮助和救赎,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是人们对自我心灵的认识和对自己欲望的修正,是自我的救赎和顿悟。文化具有民族性和继承性,一种文化的产生和繁衍一定发生在一定的地域内,并在同一民族中流传。同一地域的人们长久以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民族风俗习惯和生活习惯。文化正是这一风俗和社会生活形成的基石。同时,在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的流传和延续的过程中,文化也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同一地域的人们将文化代代流传下来,使文化具有民族性和继承性的特点。同时在文化的流传过程中,这一民族和地域的人们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民族心理特点。

二、传统文化影响下的民族心理

1.以和为贵,追求和谐之美在汉代,儒家作为统治者所推崇的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导思想。它“以伦理来组织社会,以道德来代替宗教,以礼俗来代替法律”的“以和为贵”的儒家思想,被广泛渗透进中国人的生活之中,时至今日,我们仍然以“追求和谐”为社会发展目标,对和谐之美的追求是所有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心声。几千年来,中国的传统思想中都渗透着对“和”的追求。“家和万事兴”“和和美美”都用来形容中国人的幸福。著名作家冰心曾经说过,“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可见,中国人对美的理解和对和谐之美的追求已通过中国人生活的点点滴滴表现出来。

2.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谈起,《论语·子罕》中记载,“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里的“逝者”包罗万象,可以是天地自然,也可以是人与社会生活。也就是说世间万物就这么逝去着,日夜不停歇。这种“生生不息”的思想观念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人的内心深处,并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优良品质。在永不停歇的运动中,我们逐渐理解了发展的意义,学会了用奋斗和顽强的精神坚持着对未来的执著。“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孔子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反侵略斗争激发了人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使自强不息的精神更加深入人心。传统的文化和社会生活为民族心理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使“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永久流传。

3.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在中国人的心里,国家是一个庞大的家庭,它是由无数小家组合而成。在中国人的传统理念中,将对小家的和谐、安定和团结的追求同样赋予给国家。人们对家庭的认识和理解,上升为对国家的认识和理解。从追求小家的和谐以及对小家的这一范围的认同上升为对国家和谐的追求和对国家这一集体概念的认同。对于国家和谐、安定团结的认同和追求,加强了国家的民族凝聚力,使人们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人们浓厚的爱国情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条件。而中国人强烈的民族认同感的形成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分不开。

点击阅读全文

民族音乐在音乐文化中的定位分析论文

音乐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个分支,是把音乐当做商品,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音乐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在我国,它主要是指音像业、音乐商业演出等以音乐作品商品化作为核心的产业。其中,唱片公司是音乐产业链得以形成的核心环节,是传统音乐产业的主宰者。但是,随着宽带技术、MP3技术、P2P技术、新型数字音乐播放设备出现,改变了传统音乐产业中音乐产品的生产、分销流通乃至消费形式,使得数字化、无形化的纯数字音乐通过互联网向消费者传递。这种科学技术,必将给音乐产业带来巨大冲击。

本文着重论述音乐产业各行业分析及促进民族音乐繁荣的可行性:

一、音像制品行业

1.行业描述与现状

音像制品行业是以磁带、唱片、CD、VCD\DVD等有形实体为载体制作音乐产品,经过音乐创作、录音、加工、设计、包装、批发、运输,以物流的方式到达连锁店、零售店等销售终端,最终销售给消费者。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音乐演出市场的日益红火、数字音乐狂潮的来势汹汹,使得传统唱片业受到了巨大冲击。据国际唱片工业协会(IFPI)数据指出,网上传播盗版音像制品每年给音像行业带来至少50亿美元的损失。尽管唱片业不断改进经营方式,力图降低成本、缩短周期,但效果甚微。

2.行业特点

点击阅读全文

高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摘要]历史悠久的民族音乐文化通过长时间的积淀与洗礼后,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与鲜明的风格特征,是传承与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一种活态的民族文化艺术传承形式。根据目前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状况来看,高校在其中体现的价值不可忽视,依托高校音乐课堂教学能助力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所以,高校音乐教育开展中要重视理念的变革、教育方法的创新,在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指引下构建对应的音乐教育体系。基于此,本文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角度出发,探讨了高校音乐教育的优化开展策略,以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策略

作为技术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在传播社会文化方面也凸显了重要作用。以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为目标的高校教育教学中,需要对自身民族特色予以重视和保护,通过引领学生学习民族音乐,能帮助他们对不同民族特色文化形成更深层次的认知,并了解各民族的生活习俗与发展历程。同时,能带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并促进其民族自豪感的形成与增强,使其对民族文化力量形成深刻的感受,并逐步夯实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与发扬的基础。因此,有必要探索以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为目标的高校音乐教育路径及策略。

一、高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关系

(一)传承载体

作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载体之一的高校,在具体传承中通过基础性民族音乐文化课程的设置,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我国优秀民族音乐文化。同时,通过组织与民族音乐文化相关的活动,引领高校学生参与活动,能吸引更多学生关注民族音乐文化,并激发他们参与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活动的积极性[1]。此外,高校音乐教育中,通过现代多媒体手段及信息技术的运用,在教学素材中融入较流行的民族音乐,同样能使学生对民族音乐有更深刻的理解,并为我国建设文化软实力提供助力。

点击阅读全文

对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建设的探究

【摘 要】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是指中国传统的各种音乐,以及以传统音乐为基础衍生出来的其他音乐,主要包括传统器乐合奏、民族乐器独奏、协奏以及民族声乐等内容。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中国民族音乐最早产生于黄帝时代,无论是形式还是意境,民族音乐都具有独特的韵味和艺术价值。受西方音乐的影响,我国传统音乐没有受到广泛的重视,多数人缺乏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正确认识。建设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既是弘扬我国传统艺术的形式之一,也是传承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本文就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特色展开讨论,同时分析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建设的渠道。

【关键词】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建设

民族音乐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特点,是不同民族文化下人类活动的缩影,是各民族人民艺术审美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决定民族音乐文化的多样性,经历史的洗礼,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在逐渐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音乐体系,成为世界音乐文化的一部分。加强对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建设,有助于向世界展示我国传统民族音乐,在与世界多元的音乐文化交流与碰撞中产生创新的火花,促进中国音乐文化的持续发展。无论是民间歌曲还是民间歌舞音乐,都是各民族人民生活的缩影,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如何围绕民族音乐文化的核心不断发扬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特色,建设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体系仍需竭力探索。

一、传统民族音乐的几种类型

(一)民间歌曲

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劳动中迸发出灵感,从而创作出民间歌曲。民间歌曲更多地记录生活现状,是经历过几代人口口相传保留下来的精髓,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在流传过程中,经过不同人的改造和创新发展,形成现在的民间歌曲形式。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民间歌曲已有30多万首,可以说民间歌曲是中国音乐艺术的基础。相对于专业创造的歌曲,民间歌曲的创作者是劳动人民,演唱者也是劳动人民,除具有娱乐功能之外,民间歌曲更多饱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情感体验,是劳动人民思想情感表达的集中表现。目前为大众所熟知的《茉莉花》《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西口》等都属于典型的民间歌曲。

点击阅读全文

地方民族音乐文化探讨论文

【摘要】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受流行音乐和外来音乐的影响,我国很多传统音乐已逐渐淡出了人们的印象,使众多口口相传的民间音乐出现了后继无人濒临失传的现状。长期以来,普遍认为传承和发扬地方音乐文化的任务是高等专业院校的任务,忽视了基础教育阶段传承地方民间音乐艺术的重要作用,这对拯救和弘扬民族文化事业极为不利。因此,传承和发扬地方民族音乐文化也应成为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学校;传承;地方;音乐

地方音乐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各地各民族都有着丰富灿烂的地方音乐文化。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文化事业也空前繁荣,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受流行音乐和外来音乐的影响,在人们时尚的审美视角中我国很多传统音乐文化的地位也悄然发生了改变,已逐渐淡出了人们的印象。本世纪以来,随着各地民间艺术组织的再度萎靡和民间艺人的相继离开,很多口口相传的民间音乐已出现后继无人濒临失传的现状,祖先世代相传的优秀文化如不加大拯救力度,就将成为永远令人伤楚的传说了。近些年来,在专家和学者的疾呼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动也在全国各地相继展开,使大量民族文化得以保护和拯救,但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如果得不到有效地传承和光大也只能尘封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为众人所知。长期以来,普遍认为传承和发扬地方音乐文化的任务是高等专业院校的教育任务,这种传承的方式只是大范围的地域特色文化,却很难涉及到某一个具体地方的音乐文化,因此,传承和发扬地方民族音乐文化是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本文仅以旬阳民歌教学为例阐述己见)。

1.展示地方音乐文化的瑰丽色彩,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向往

音乐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在现行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我国民族音乐作品也在半数以上。但是,教材中所选编的音乐作品大都离学生的实际较远,从教学实际来看,学生并不是太感兴趣。通过理性思考后认为,同样是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在不违背教材编写意图的情况下何不选择当地民族音乐作品作为教学范例。

在教学《长江两岸》这一单元时,我增加旬阳民歌赏析一课,以视频《山水旬阳》作为背景向学生介绍了家乡的优秀音乐文化,让学生在观赏家乡美丽如画的山水时聆听纯朴动人的旬阳民歌《请到太极岛上来》、《兰草花》、《郎与姐儿通过河》、《不该捎话带信来》等,通过一组家乡民歌欣赏后学生顿时情绪高涨,意欲学唱旬阳民歌,这样安排教学内容既不影响教材编写意图,也能加深学生对长江两岸民歌的清纯和明快的印象。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