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农村财务培训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今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根据运城市农经工作安排意见,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紧紧围绕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这个中心,突出抓好农村土地流转和规范完善农村会计委托两个重点,认真履行农村集体经济、农业合同、农民负担、农民作业合作社组织四大管理职能。经过全局机关人员的共同努力,较好的完成了上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农村财务管理工作
今年上半年,我局紧紧围绕市站2009年工作安排意见,以20*年省农业厅在我市召开的“深化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农村财务管理”座谈会为契机,继续强化农村财务管理。具体做了以下两点:
(一)、重点抓好农村财务培训工作
针对一些村主干对农村经济管理知识淡薄、报账员对“双代”业务不精的情况,我局于2009年3月28日至4月12日抽调市局业务精英,下乡到全市十个镇办,举办了参训人员包括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民主理财组长、报账员在内的共计1000余人的培训会。培训内容主要为:农村财务“双代”实务、民主理财组长的权利和义务、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等等,通过学习培训取得了明显的实际效果。
(二)、以完善和提升农村会计委托为重点,稳步推进“两个延伸”
一、审计工作开展情况
1、基本情况
(1)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今年是村干部换届选举年,根据《关于做好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的通知》(农经办[20*]12号)和《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工作方案》(赣农字[20*]76号),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了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据各地上报数字,20*年我市全市应审计3507村,现在已完成审计有3233村,正在审计的有246村,未开展审计的有28村。审计的主要内容是:①农村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②财经法纪执行情况;③集体资产处置;④债权、债务管理;⑤集体山林、水塘等发包、承包;⑥专项资金管理;⑦财务公开;⑧群众关注和反映强烈的其它问题。
(2)农民负担专项审计。农民负担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村级转移支付资金是否到位,是否按照规定用途使用,是否落实农村订阅报刊费用“限额制”,是否取消村级招待费;二是“一事一议”筹资是否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是否按政策规定程序报批备案,是否按筹资范围开展筹资,是否突破限额,是否按照规定用途使用资金;三是涉农行政事业性收费是否在规定环节、范围和标准内收取,特别是在农民建房、农村义务教育、农民外出务工、计划生育等方面是否存在乱收费问题;四是涉农经营服务性收费是否按自愿、公平、等价相符原则收费,特别是在农业供水、农村居民生活用电、畜禽防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方面是否存在乱收费问题;五是税费改革后乡村有无发生新的债务或借口偿还债务增加农民负担,是否向农民收缴农村税费改革前的尾欠。
今年,我市对188个20*年审批的“一事一议”进行了审计,没有查出违纪违规使用资金的现象;在农民外出务工检查中查出乱收费行为5起,查出违纪资金12.36万元,责令清退4.8万元,处分5人;在农民建房收费检查中查出乱收费行为32起,查出违纪资金22.247万元,责令清退11.847万元,处分1人。
2、问题与建议
近两年来,**经济开发区高度重视农村财务基础工作,从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入手,强化四项措施,着力推进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有效保障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一、强化制度建设,夯实农村财务管理基础
开发区将财政财务管理、经管审计工作纳入财审局统一管理。针对农村财务管理混乱,制度不健全或不完善,执行财务管理制度不严等实际,结合全面推行农村财务托管制度,重新修订完善了《农村财务管理规定》、《农村合同管理规定》等制度,制定了统一的《农村财务托管暂行办法》,配套实施了《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民主理财制度》、《村级日常开支备用金管理制度》、《农村日常财务处理程序》等等。通过进一步明确农村财务托管中心及村级报账员的主要职责,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制度》、《财务大额开支审批制度》、《财务管理责任追究制》等,使全区农村财务管理步入了“按制度办事、按程序操作”的规范化轨道。目前,开发区已将除有经营收入的14个村外的123个村财务管理全部纳入托管,对所有村的土地租赁、建设征用款项实行了专项托管制,确保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安全完整。
二、强化教育培训,提升农村财会队伍素质
针对不少农村财会人员没有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素质普遍较低,且推行村帐街道代管后,各项配套管理制度和措施一时难以奏效,造成农村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不规范的实际,开发区财审局利用农闲季节,采取集中培训、分级培训、专题培训等形式,组织各街道经管审计站、村级报账员分阶段学习《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以及农村财务托管方面的知识。有关人员还结合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村级报账员进行有关票据领用、核销、业务结算等会计实务培训。同时,注重加强财经法规、廉政纪律及思想道德教育。近两年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3期,培训财会人员423人次,切实提高了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强化审计监督,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编者按:2010年的经济开发区重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加快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推进发展。工作发展的目标是强化制度建设,夯实农村财务管理基础;强化教育培训,提升农村财会队伍素质;强化审计监督,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强化考核管理,构建上下联动工作机制。
一、强化制度建设,夯实农村财务管理基础
开发区将财政财务管理、经管审计工作纳入财审局统一管理。针对农村财务管理混乱,制度不健全或不完善,执行财务管理制度不严等实际,结合全面推行农村财务托管制度,重新修订完善了《农村财务管理规定》、《农村合同管理规定》等制度,制定了统一的《农村财务托管暂行办法》,配套实施了《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民主理财制度》、《村级日常开支备用金管理制度》、《农村日常财务处理程序》等等。通过进一步明确农村财务托管中心及村级报账员的主要职责,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制度》、《财务大额开支审批制度》、《财务管理责任追究制》等,使全区农村财务管理步入了“按制度办事、按程序操作”的规范化轨道。目前,开发区已将除有经营收入的14个村外的123个村财务管理全部纳入托管,对所有村的土地租赁、建设征用款项实行了专项托管制,确保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安全完整。来源于:
二、强化教育培训,提升农村财会队伍素质
针对不少农村财会人员没有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素质普遍较低,且推行村帐街道代管后,各项配套管理制度和措施一时难以奏效,造成农村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不规范的实际,开发区财审局利用农闲季节,采取集中培训、分级培训、专题培训等形式,组织各街道经管审计站、村级报账员分阶段学习《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以及农村财务托管方面的知识。有关人员还结合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村级报账员进行有关票据领用、核销、业务结算等会计实务培训。同时,注重加强财经法规、廉政纪律及思想道德教育。近两年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3期,培训财会人员423人次,切实提高了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来源于:
三、强化审计监督,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村财会人员规范化管理的意义
近几年来,随着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农村财务管理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对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也应当看到,有些地方由于财务管理不规范,导致集体资产流失,农民的利益受到侵害,涉及农村财务管理引发的信访案件时有发生。培养高素质的农村财会人员是搞好农村财务管理的关键。加强农村财会人员规范化管理有利于提升农村财务管理水平,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维护村集体和农民的利益,推动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因此加强农村财会人员规范化,以适应当前农村财务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显得非常必要。各乡镇农经站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财会人员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意义,把加强农村财会人员培训,实现农村财会人员规范化管理,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抓实抓好。
二、认真开展农村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
各乡镇农经站要切实加强对农村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农村财会人员经过培训,必须掌握农村集体经济财务会计、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法规及计算机维护使用、农村财务电算化软件、农村财务审计等业务知识,并经考核、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新任的农村财会人员必须具备初中以上文化,参加农经部门组织的培训,经考核、考试合格后,方可取得农村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对于无故不参加培训的农村财会人员和新办证人员,分别给予取消从业资格、吊销会计证处理和不予办证处理。
三、做好《农村会计上岗证》管理工作
一要抓好新任农村财会人员办证工作。对新任农村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由县农经局统一组织,使用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总站编写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工作实务》教材。在搞好培训的基础上,统一组织考试,统一到市农业局办理农村会计上岗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