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审计论文

农村审计论文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农村审计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农村审计论文

当前农村审计任务的完善研究论文

【摘要】农村审计工作是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农村审计工作的开展,其初衷是加强对基层村的财务管理和监督。农村审计工作在各地乡镇党委和政府的有效领导下,在县审计机关不断强化对农村审计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下,充分发挥其在强化内部管理,加强廉政建设,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的作用,赢得了巨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但是也还存在问题,需进行有效完善。

【关键词】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新农村建设。

“三农”问题始终牵系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使命,这是一项系统而长远的任务,其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乡镇基层政府的努力,而农村审计工作将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笔者拟对该问题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以期对农村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和继续推进有所裨益。

1.当下农村审计工作存在的若干问题

第一,农村审计机构不规范。农村审计没有正式列入国家法律法规,法律地位不明确。而农业部、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发文(农经办〔2005〕12号)规定,农村审计由农村经管站负责组织实施,工作体系是由农业部门牵头负责,农村审计由农经站直接实施,缺少明确的、独立的审计机构。由于农经站从事审计的非专业性,往往在审管结合上难以统一,审计专业职能难以兑现到位,而法律没有赋予农村审计经济监督职能,农村审计所在开展工作中也难以定位。即使设立了农村审计所的地区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有媒体报道,“据调查显示,苏北地区某乡镇成立的审计所,因受经费来源和人员编制等因素的限制,通常与乡镇农经部门合署办公。人员较少,既要做好农村财务管理、集体资产管理和党委政府安排的其他工作,又要开展日常审计工作,限于人力不足只好一身二任,难免顾此失彼。”

第二,农村审计人员能力不够高。目前我县农村审计还缺管一支过硬的农村审计执法队伍,农村审计人员老龄化、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由于欠发达县,地方财政困难,培训经费没有保障,培训工作滞后,对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农村财务管理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农村审计专业技术知识等掌握得不够,甚至是一片空白,难以开展审计工作。农村审计人员无专职化、抽调难、专业素质不高的局面,使农村审计往往走过场,其职能难以正常发挥,直接影响了农村审计的质量和效能。审计人员素质问题成了制约农村审计工作开展的一个主要因素。从农村审计人员的结构上看,大多是长期从事农村财务会计的人员,他们从事农村审计全是靠传统的手工查账,多数人员还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审计,审计业务和技能水平严重落后。

点击阅读全文

新农村建设公共资金绩效审计论文

一、新农村建设公共资金绩效管理审计中存在的重点与难点问题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已经在浙江、新疆、江苏等地展开了新农村建设公共资金绩效审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为公共资金绩效审计积累了宝贵经验。但是,从目前的公共资金绩效审计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难点与问题,比如,政府财政虚报、冒领、挤占、抵扣等问题层出不穷,不仅损害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更给国家带来了重大损失;再如,一些地方不按工程进度及时拨付公共建设资金、不按要求设置公共资金账户、未经批准就随意更改和调整项目的计划与项目资金等,都造成公共资金使用价值难以充分发挥。

1.管理主体的多头化严重影响了资金绩效审计。通过对一些地方新农村建设公共资金的绩效审计发现,有的地方对农村建设资金的的管理较为分散,管理主体多达十几个部门,这种“散、小、乱”的资金管理问题严重缺乏科学性、规范性。有的地方对资金管理和项目管理出现严重脱节,对于同一笔资金,管理项目的部门不知道资金的性质与来源,而管资金的部门也不知道该项目的具体内容与实施情况。在这种涉及多部门的权益分配、利益整合的情况下,要真正实现资金的整合就面临诸多的困难,也导致资金绩效审计困难重重。

2.复杂的资金管理过程严重影响了资金绩效审计。我国新农村建设公共资金的管理涉及到很多对象,而且管理过程较为复杂,这严重影响了公共资金管理绩效水平。比如,有的地方在新农村建设中涉及到100多个项目,公共资金投入面广、线长、点多,严重分散了资金的使用,同时增加了资金的监管难度,导致资金管理绩效水平低下。再比如,在公共资金的管理中,一些基础数据经常变化,无形之中加大了对补充信息的核准难度,再加之一些工作人员工作或方法简单,或存在一定的违纪违规现象,从而影响了资金管理的绩效。

3.环境的不断变化严重影响了资金绩效审计。环境变化是新农村建设中公共资金使用的重要因素,环境的变化必然影响绩效水平。比如,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不断攀升,但是农民真正享受的粮食补贴增长速度较慢,有的地区甚至没有增长,这种增幅远远低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幅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公共建设资金的效果,压缩了农民的增收空间,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建设公共资金的绩效很难返回。我国著名的水稻杂交之父袁隆平在2012年做过统计,湖南省农民种植水稻每亩的纯收益仅为116.6元,扣除国家的粮食补贴109.1元,农民的实际纯收益仅为7.5元。可见,新农村建设中公共资金环境的变化使得农业生产失去了优势,严重影响了公共资金的绩效水平,也为绩效审计带来了困难。

二、突破新农村建设公共资金绩效审计难点的思考

点击阅读全文

市审计局财政审计股长工作汇报

一、审计工作经历和业务成果

1.1995年12月至1997年5月任福清市审计局财政金融审计股长,担任大中型审计项目主审8次,主要有:

(1)负责编制1995年度、1996年度预算执行审计总方案,起草审计结果报告,审计可增加财政收入3031万元。福清市委宋书记作了重要批示,市人大常委会高度评价,市政府做出审计工作专题会议纪要,各部门认真落实审计意见。

(2)1995年度财政有偿使用资金审计报告被福州市审计局专报福州市委,福清市委宋书记对福州市委办公厅《福州信息专报》作出批示,督促各部门落实整改,市政府下发了《加强财政周转金回收工作的意见》文件。

(3)1995年度乡镇财政决算审计调查报告在福州市审计局和审计学会会议上交流,获“优秀论文”二等奖。市委、市政府发出了《关于加强奖金补贴发放工作的通知》文件。

(4)1996年预算外资金管理审计调查报告被市委、市政府采纳,出台了《福清市本级预算外资金管理暂行规定》等三份文件。

点击阅读全文

审计局预算执行发展管理总结县

*年县审计局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审计机关的帮助、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会议精神和全国、省、市审计工作会议和县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工作中心,坚持与时俱进、奋发有为、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我局圆满完成了*年的审计工作任务。

一、*年审计工作开展情况

*年,上级下达我局审计项目计划16项,共完成审计项目46项(交办项目30项、计划项目16项),完成项目占年初计划项目的100%。其中:预算执行审计5项、经济责任审计5项、专项资金审计34项、审计调查1项、行政事业审计1项。审计查出违规金额2,429,532.36元,管理不规范金额34,949,476.56元。审计决定处理处罚1,272,870.00元,其中:应归还原渠道资金460,360.30元、应上缴财政530,244.24元、应调账处理282,266.00元。已上缴财政522,487.70元。审计移送纪检监察部门案件3件,涉及人员4人,涉及金额1,043,735.82元,其中:部门预算执行审计1件,涉及1人;经济责任审计2件,涉及3人。纪检监察部门已经立案查处1件,处理人员1人;另2件正在调查处理中。

二、具体做法及经验

(一)预算执行审计得到进一步深化,审计方式、方法不断创新。针对审计范围、内容不断拓展的需求,我们在审计重点、审计方式、方法和手段上不断创新,审计程序不断规范。同时,我局在审计过程中不断总结和探索预算执行审计的方法和经验,为审计内容拓展逐步转移奠定基础。*年预算执行审计共查出违纪违规资金1,089,385.69元,管理不规范资金15,487,102.61元,其中:闲置资金10,050,000.00元、账外资产589,321.80元、违规改变资金用途210,360.30元、少计少缴税费18,803.16元、超预算列支149,649.81元、未落实收支两条线259,550.43元、其他5,298,802.80元。通过审计,揭露和反映了当前财政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倾向性的问题,从而为政府和人大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对宏观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

(二)认真开展主要围绕“三农”问题,以财务收支为主的专项资金审计。突出对国家重点扶持建设项目、国债资金以及支农资金的审计,同时认真开展支农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工作。*年共审计专项资金159,451,557.50元。查出违规金额158,363.03元、管理不规范金额18,016,934.49元,属账务核算不规范。为突出工作重点,在审计工作中紧紧抓住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扶贫、农业综合开发、赈灾救济以及教育专项资金的审计,以资金安排、拨付、管理和使用为主线,积极尝试支出效益进行审计监督,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并提出建议,为促进合理有效使用专项资金,进一步规范专项资金的管理发挥了作用。

点击阅读全文

审计系统发展演讲稿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二十五个春秋,见证了审计一代人,见证了审计曾经璀灿而光华的历史!

1984年,我从武钢财务处这个大型企业机关调入审计机关的时候,审计局有五六个人,二间房。如今,拥有三千多平方米的办公楼,宽敝而明亮,上岗的人员近40人的审计队伍。前后对比,变化很大。随着时光的推移,老一辈审计人员大部份已离开了审计岗位,有的还在继续为审计事业添砖加瓦。尽管他们离开了审计岗位,但他们的精神继续在传承。记得1985年对物资企业的审计,审计局派出了3人,分别担任三个小组长,并从财政、税务抽调人员。当时没有现存的报告模式,面对众多的审计问题而不同的单位,他们确定以问题汇总的模式。这种模式一直沿用至今。对物资企业的报告,县委全文在全县转发。这次审计打响了审计的第一枪。

1986年,社会经济出现通货膨胀,金融企业采取各种手段吸收存款。有奖储蓄就是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下应运而生。审计局以敏锐的眼光看准了这一社会热点,通过对有关企业的调查,掌握了一手材料,运用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对不良吸收存款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刻剖析。省审计厅将的报告转报省委办公厅,省委办公厅高度重视,立即电告县委办公室,要求三天内弄清情况上报。由于审计开拓的这一审计工作点面效果好,继而1987年在全省开展了公款储蓄的审计调查。而的公款储蓄审计调查报告在《湖北审计》1987年第5期全文刊用。

刚刚“种竹野塘春笋脆,又迎来“采蓝幽涧露芽肥的丰硕成果。1987年在湖北发电机厂财务审计中,发现县某职能局隐瞒截留税款40万元。情况上报后,该上级局派人搞了两天调查,写出了一份材料,企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某上一级职能局将材料抄送地区审计局。地区审计局认为这是在否认审计局的工作成果,指示要再送一份材料上去。审计局挥毫蘸墨,以犀利的文笔,有力地批驳了某上一级职能局的观点和说法。文章发出后,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县某职能局三位正副局长因此受处分调离。国家审计署专门召集审计人员到京汇报,开创了历史先河。

“明月中天,照见长江万里船。审计犹如一轮明月高悬空中,熠熠生辉。1989年,审计局接到举报,有人用财政周转金赎买茅台酒的情况。审计局及时组织人员,南下武汉北上安庆,顺藤摸瓜,找到了二百多件茅台酒存放地区农机公司仓库。审计局及时查封,并以“十一万元周转金运行轨迹见诸于《湖北审计》1990年第1期。

1990年,第一轮承包经营到期,承包经营审计成了审计部门研究的课题。众多单位的评价大同小异,怎样区分甲、乙、丙各个单位的成绩与缺点究竟有多大,我们运用农村打工分的原理,写出了“承包审计的好帮手――分值评价法,刊登在《中国审计》1991年第3期。分值评价法引起了审计界的共鸣。湖南省湘潭市审计局贺庆华在《中国审计》1991年第7期上撰文《也谈分值评价法》,充分肯定了分值评价法的优点和好处。的这篇文章获湖北省审计学会优秀论文奖。以“中年浩气,苏海韩潮而投稿,《湖北审计》第1期以“一名普通审计干部的故事而见报。从这名审计干部传奇的历史中,折射出老一辈审计人员精湛的技术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