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农村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摘要:中学体育教学的目的不仅是锻炼身体,更应该将体育课作为一种工具,通过素质化的综合教育实现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既能掌握健身强体的方法,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又能培养协作和竞争意识,形成勇敢、拼搏、进取的精神意志。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的调查分析,提出了几点中学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方法。
关键词: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素质教学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在我国中小学施行多年,但在多数农村地区,受限于教育资源与教育意识,以及长期以来体育学科在教学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在实际的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学指导思想依然存在应试教育的束缚,并未完全实现素质教育。
一、农村中学体育素质教育现状
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全面人才,强调社会的适应性和人才的全面素质性。在中学教育体系中,体育学科具有独特的优势,一方面其可以实现对学生生理方面的培养,另一方面还可实现对学生心理方面的培养。对本地区的农村中学进行抽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中学都开设了体育学科,均能够实现业余训练,但在体育教学基本需求的器材设施与教师队伍方面较为匮乏,多数学校在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成绩考核与教学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大量问题。
二、农村中学体育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距,使得农村青年就业、致富更为困难和艰辛,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由于地少人多,生产力比较落后,工业不发达,因此除了种植和养殖以外很少有其他出路。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农业生产手段还十分落后,农业的现代化程度较低,资金匮乏,即使接受过职业技术教育的青年,其创业空间也不是很大,而且十分艰辛。大多数农村青年还是要进入城市,并且主要从事的是体力劳动,这就使得农村家长和学生对职业技术教育不太热情,学习成绩较好的,更多地愿意到普通学校学习,希望将来能够升入高等学校;学校成绩较差的,早早辍学,外出打工。
2.城乡差距的存在,使得农村家长认识到,只有将孩子送进高等学校才是摆脱农村户口、摆脱贫困的最佳出路,甚至是唯一出路。城市居民具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在医疗、教育、失业救济,甚至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享受各种优惠,而农村人则与此无缘。不仅如此,在很多情况下,农村人即使有钱也无法享受城市人的特殊待遇,比如子女入学、高水平的医疗等。因此;农村的家长和学生都知道,只有好好学习,通过各种考试才能加入到可以享受各种优厚待遇的城市人的行列。哪个校升学率高,哪个学校就好;只要能使孩子考上大学的学校就是好学校;能让孩子考上大学的老师就是好老师。这是他们评价学校、评价老师的唯—标准,也是他们对教育的唯一追求。因此,越是贫穷的地方,“应试教育”越严重,素质教育的推进越困难。
3.城乡居民在社会资本上的差距,使得农村家长和学生认为,只有努力学习,提高考试分数才能在竞争中获胜,这进一步加剧了“应试教育”在农村学校的盛行。和城市学生的家长相比,农村学生的家长由于社会资本相对较少,在各种机会面前处于不利境地,只有依靠较好的学习成绩,确切地说,只有依靠较好的考试成绩来和城市学生竞争。因此,从家长、学生到老师都非常清楚:只有考试成绩好,才能在竞争中有一些优势。
4.城乡学校在办学条件方面的差距,使得农村学校更加依靠学生苦学、教师苦教、死记硬背来提高成绩。办学条件是制约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中小学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课程资源等方面均较差,难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在中西部的一些农村学校,甚至没有实验设备,没有图书资料,更没有信息技术方面的软硬件条件。学生应该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来获取的知识和能力,由于没有实验只好死记硬背教材,学生应该通过查阅资料来学习的内容只好靠老师告诉、自己硬记。为了牢固记住这些应该通过实验、课外阅读、信息技术手段来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达到教学目标,在升学、考试中与城市学生竞争,教师、学生只好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记住、背会这些知识。
5.城乡学校在师资方面的差距,使得农村学校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枯燥,教师厌教,学生厌学。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的教师相比,在学历、职称、能力、水平、见识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数量众多的代课教师,主要分布在农村中小学。特别是相当多的农村学校都没有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教师,从而造成这些学科或者不开,或者简单应付。我们的一项研究表明,和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的教师工作环境较差,收入较低,工作负担较重。另外,农村中小学教师很少有机会外出参加培训、开展学术交流、进修提高,在职教师专业发展机会也严重缺乏。这就导致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水平、评价方式、课堂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课题组曾在四个县的农村小学、初中进行课堂教学的个案研究,结果发现,在农村中小学“端坐静听”是主要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控制下的“注入式讲授”是主要的教学方法,反复读书、死记硬背是主要的学习方式,周周考试、以分数排名是评价师生的唯一标准。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枯燥乏味,教师厌教,学生厌学,辍学率居高不下。单纯追求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普遍存在,农村学校“应试教育”更加严重,实施素质教育的困难更多。
农村少先队如何适应现代化发展,开展有新意、有实效,为少先队员喜爱的活动,这是每一位辅导员应积极探讨的问题。我认为:农村少先队组织开展特色活动,应紧紧依托农村实际,充分利用独特的乡土风情和农村优势。
一、利用优势,挖掘特色
(一)农业科技实践小活动。农村有肥沃的土地、广阔的原野、壮丽的山河,这些都是农村少先队开展特色活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立足于当地农情,挖掘乡土资源,是农村少先队开展特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进行农业实践活动是农村队员学习农业科技知识的有效途径。根据当地农情,以“启明星”科技活动为载体,组织队员们通过“看一看、听一听、试一试、说一说”等环节,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参与农业科技实践活动。1、聘请农业科技校外辅导员:在学校大队部的帮助下,创设一系列适应农村、适应儿童特点的农业科技特色活动,以其教育性、多样性、生动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学习农业科学知识,应用农业科学成果的自觉性。2、建立农业科技实践小基地:充分利用乡村的农场、林场、专业大户的种养基地建立红领巾实践阵地。3、开展农业科技实践小活动:广大队员利用所学到的科技知识进行“掌握一套务农小本领,组织一次农技小讲座,提出一个兴农小建议,宣传一条致富小信息”实践活动。让队员们在实践中进行体验,把在实践阵地学到的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带进千家万户,充分利用自己的农业科技探究成果,推动身边农业科技的进程,积极为农村农业生产服务。
(二)开辟民间艺术小舞台。农村有源远流长的民间艺术,我们西坑畲族镇有着独具艺术魅力、乡地气息浓厚的民间文化艺术。针对我镇民间艺术历史悠久、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的特点,少先队组织结合当地风俗民情,建立了红领巾山歌队、刺绣队、编织队,利用“乡村艺术节”、“农民文艺汇演”开展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艺术活动,活跃了农村少年儿童的文化生活,培养了少年儿童追求美,展示美,创造美的艺术才能。
(三)开展“特色章”争章活动。“雏鹰争章”活动作为少先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已在广大基层少先队组织中全面实施。基础章、兴趣章、特色章等已成为孩子追求进步的目标。在农村,根据实际,因地制宜,按需要选设一些“特色章”,开展争章活动,为队员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队员们可以通过争章活动,弘扬民族文化,增长生活知识,学习劳动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如:农村上学路远,大同学照顾小同学,设立“护幼章”,通过争章活动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学习种菜,设立“种菜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劳动观念和科学观念。学唱畲乡山歌,设立“山歌章”,开展“编山歌,唱山歌”活动,弘扬了畲家传统文化。“特色章”争章活动的开展,推进了农村少先队的素质教育。
二、从“小”入手,以小见大
内容摘要:教育的全面提高和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提高全民素质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而加强农村音乐教育又是提高全社会音乐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关键词:音乐教育音乐素质和谐社会构建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这就告诉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文化是整个和谐社会之灵魂。大力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和谐文化,充分发挥文化对人的引导、教育功能,营造健康、和谐、文明、进步的社会氛围,即通过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支撑、坚实的道德基础、良好的文化条件,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的神圣使命。
一、健康向上的音乐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建设的基本手段
人类几千年文明发展史告诉我们: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强大的精神支撑、坚实的道德基础、良好的文化条件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方法,也是造就人全面发展的方法。人类社会实践推动了社会文明前进,同时也发展了人类自己本身。而人类发展本身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发展了人的健全的体魄和精神思维能力;二是发展了人的心理文化结构。这其中包括智力结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和审美能力。
如果说教育是创造一代新人的主要手段,那么音乐教育则应该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环节。人类的先人都把音乐教育作为整个民族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环节和不可缺少的基础。古希腊人把音乐教育称为人的灵魂的体操,同时又把音乐视为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最好的手段。中世纪欧洲,音乐教育便是大学的四门学科之一。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教育,对于心灵用音乐。”他又说:“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深处,如果教育方式合适,它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就因而美化。”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音乐能使人不断获得最美好的“高峰体验”。他说:“在这些短暂的时刻里,他们沉浸在一片纯净而完善的幸福之中,摆脱了一切怀疑、恐惧、压抑、紧张和怯懦,他们的自我意识也悄然消逝,他们不再感到自己与世界之间存在着任何距离而相互隔绝。相反,他们觉得自己已经与世界紧紧相连融为一体。”奥尔夫曾经说过:“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对于一切,我关注的最终不是音乐,而是精神的探讨。”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这不是培养音乐家,这首先是培养人。”孔子早在《乐记》中就提出了“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之说,说明音乐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贺绿汀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决不能可有可无,等闲视之。”《乐记》的《乐象篇》中告诉我们:“乐者,德之华也。”荀子在《乐论》中就指出:“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之礼乐而民和睦。”这些都说明音乐教育引人向善,是以人的情感为轴心,对人生价值与人性韵味的整体展现与提升起着重要作用。
摘要:针对农村美术教师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评价落后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当前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从美术教学的课前准备,兴趣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作品评价及德育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美术教学;素质教育;现状;对策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艺术学科,通过美术教学可以教会小学生掌握初步的绘画与制作技巧,发展学生的艺术才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美术教学能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美,陶冶学生的情操,调节学生热爱学习与生活的情趣。
一、当前农村美术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农村学校由于师资水平及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制约,美术课往往形同虚设,常被语数外等主课占用;有些学校美术课虽然有教师上课,但是课堂教学效率十分低下,教学模式非常单一。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笔者不禁反思:究竟什么样的美术课能算得上一节好课?究竟如何上美术课才能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与此同时,笔者也在不断地进行实践,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寻找答案。
二、美术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