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中学论文

农村中学论文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农村中学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农村中学论文

农村中学安全教育论文

一、合理完善安全教育内容

根据城乡结合部位农村学校自身特点及当地的实际,我们在按教学计划认真上好生命与安全教育课程基础上,还要有针对性的增加一些相关教育内容。

1.劳动安全

教育作为农村中学生一定会或多或少地参加一些农村田园生产劳动,在劳动过程和使用工具方面都会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教给学生一些劳动常识和正确使用生产工具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们有目的地利用学校劳动基地对学生进行爱劳动、会劳动以及安全使用工具等方面的教育,包括各种劳动工具如何携带等等。

2.食品安全

教育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吃方便面、麻辣烫、米线、辣卷、辣片和各式各样的小食品,这些东西本来就不是什么健康食品,况且农村的食品安全检查相对薄弱,农村的超市、小卖店和麻辣烫等小吃很多是质量不合格、不卫生的。所以我们要教育学生不去吃,教给学生正确掌握辨别食品安全的常识,让学生知道只有吃安全的食品,才能有利于身体健康。

点击阅读全文

农村中学教育心理健康论文

一、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首先,很多学生表现出自负失落心理、自卑孤僻心理、贪图享乐心理、过分依赖心理、任性自私心理、虚荣嫉妒心理、盲目从众心理、沉迷网络心理等。这些负性心理严重阻碍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有的会形成人格障碍!

其次,师资薄弱。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教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技能。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师资薄弱。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它需要有心理学知识和经验的教师。在农村中学,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理论知识和强烈责任感的教师和领导屈指可数,个别学校甚至近乎为零。

再次,家庭教育的缺失。纵观农村的家庭教育现状,我们不难发现近一半以上的家庭存在这种现象,很多年轻的父母只管生不管养,在孩子刚刚蹒跚走路时,年轻的父母便把孩子推给年迈的爷爷奶奶,自己则到地里干农活或者出去打工挣钱等忙其他的事情,而等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孩子和爷爷奶奶同吃同住,甚至经济条件好的家庭,直接把孩子送到当地的县城或者城市读书,孩子吃住都在学校。孩子跟随着爷爷奶奶,老人们大多非常溺爱孩子。孩子住在学校,大多是进行集体活动。这两种现象,都谈不上什么家庭教育,甚至不少孩子因长时间不和父母在一起,和父母的感情有很大距离。

二、走出农村中学心理健康困境

首先,积极引进专业教师和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和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因此,学校积极引进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同时结合实际,有计划、分步骤、有条不紊地开展教师培训工作,专家下乡指导、短期培训、教师自我进修相结合,使农村学校的教师尽早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的工作方法。

点击阅读全文

农村中学道德教育论文

1学生不良道德行为状况分析

一是纪律观念淡薄,自律能力差。如:不按学校要求约束自己,易受外界不良刺激影响等。二是责任感缺乏,不求上进。如:对集体事务漠不关心,自己不求上进还影响别人上进等。三是伦理观念淡薄,不服从师长管理。如:在家我行我素,动辄与家长发生冲突,在校不认真学习,破坏正常秩序等。四是诚信意识淡薄,常为自己开脱。如:不如实向家长反映学校要求,以各种借口向家长要钱,编造谎言为自己的违纪行为开脱等。从上述不良道德行为的状况可以看出:本校少数学生道德行为缺失的状况令人担忧,本校道德教育实效性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2道德教育实效性不高的主要原因

一是重智育轻德育。尽管本校政教处和班主任在道德教育方面作了不少努力,但在应试教育大背景下,升学率和重点率仍是社会评价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唯一指标。本校道德教育不能不围绕智育这个硬指标来进行,其实效性自然不高。二是重知识轻内化。本校班主任和学科教师普遍注重道德知识的传授,对其能否内化为学生道德行为却很少考虑,这就导致了道德教育的知行脱节,教师们做了不少工作却难见实效,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不高。笔者认为,衡量道德教育的实效不仅要看学生道德知识掌握了多少,更要看学生道德行为是否得到了明显改善。而要让学生道德行为得到明显改善,只有让学生在道德教育活动中去自我教育并主动发展,才能切实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三是重感化轻惩戒。对学生道德行为的缺失,本校政教处、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往往只能以教育感化为主,期望其主动“弃邪归正”。如:针对少数学生的不良道德行为,政教处和班主任做了不少工作却收效甚微。可一走入校外有明显禁止标志的地方,他们就能自觉遵守规定。这是因为一旦违反了那里的规定,就要受到相应的处罚。笔者认为,要切实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就应对相关学生进行必要和有效的惩戒。

3提高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探索

本校少数学生道德行为缺失的状况和道德教育实效性不高的主要原因,在本县其它农村中学也普遍存在。可见,提高农村中学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探索十分必要,也势在必行。

点击阅读全文

新课改下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论文

一、立足农村,关注生活,感悟生活,积累素材

农村的世界里不是没有美,是我们没有去真正品味它的美!所以,教师要引导农村中学生多留心自己所处的环境,切切实实地观察自己身边的独具特色的人、事、景、物,随时随地积累写作素材。总而言之,农村作文教学只有立足于农村,让学生描写自己熟悉的农村生活才能走出困境。

二、端正态度,加强学习,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一)立足实际,作文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新课改下作文教学可以改变传统的时间、地点以及作文方式。如教师不仅可以根据农村时令的变换安排相应的课题,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相应的材料,也可以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积累优美的句段,以丰富作文素材。另外,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生活感悟与想象力的培养,有意识、多角度地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人、事、物、景中发现写作素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把作文写成观察日记、生活杂录、实验报告等多种文体形式。对于写作基础薄弱的农村中学生来讲,我们可以提倡学生模仿和借鉴好的文章。模仿包括:文章里好的句子、段落、篇章以及结构、立意等。学生的摹仿力很强,只要细心指导,仿写文章也一定会成功。实践证明,模仿能使学生夯实写作基础,提高写作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写下水文,给学生做示范。如果教师能够经常在班上交流自己的文章,说出自己的立意、构思过程,那么学生受老师的影响,不但会喜欢上写作,还能学习到写作知识。所以,我认为教师写下水文也是有效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的方式之一。

(二)以多种方式,帮助农村中学生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

点击阅读全文

农村师资流动试析论文

摘要:农村师资超常量外流成为制约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瓶颈。调查表明,农村中小学师资单向流动幅度很大,中青年骨干教师流出居多。守望岗位与心理落差的交织、乡土情结与血缘连结的缺失、学校管理水平与教师发展的矛盾等是造成农村中小学师资流失的主要原因。在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控流”对策的基础上。还必须建立农村教师服务期制度、城乡教师变流共享机制、农村学校校际协作教研制度和支教教师年度考核制度等。

关键词:福建省;农村师资;教师流动

师资合理流动是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然而,农村师资超常量外流严重削弱了农村中小学的师资力量,成为制约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瓶颈。理性审视农村中小学师资流动现象,采取相应对策,扭转农村中小学教师超常量外流局面,对办好农村中小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中小学师资流动概况

2008年福建省小学在校生2471464人,其中农村小学在校生1311091人,占小学在校生总数的53%。与2007年相比较,农村小学在校生减少了15.7%,农村教师减少了417%。农村小学生师比从2007年的15.1:1下降到2008年的13.6:1。

2008年福建省初中在校生1512936人,其中农村初中在校生629789人,占初中在校生总数的41.63%。与2007年相比较,农村初中在校生减少了3.4%。2008年农村初中教师占初中教师总数的41.58%,其中,调入1568人,调出2732人,净调出人数是1164人。2008年农村初中生师比是15:1,与2007年生师比17:1比较,生师比相对下降。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