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林专业论文

农林专业论文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农林专业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农林专业论文

农业推广硕士生培养思路

一、我国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农业推广硕士教育概况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迟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1991年设立工商管理硕士等首批硕士专业学位点,至今拥有工商管理、会计和公共管理等共计38种硕士专业学位。专业学位具有实践性、职业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区别于学术型硕士[1]。近20年来,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迅速,但受学历制度制约,亟需打破这一障碍[2]。2009年开始招收以应届本科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各项培养制度正在逐步完善中[3]。但改革伊始,社会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还存在不正确或不完整的理解与认识,遭遇身份认同危机和办学宗旨偏差等困境[4]。尽管如此,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仍将是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发展重点。农业推广硕士于1999年批准设立,下设作物、渔业和园艺等17个领域,招生单位由2000年的24个增加到2010年的93个(见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农业推广硕士具有特定的职业背景,与相应学科的农学硕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专业学位侧重于应用,主要为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发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这些研究生的培养具有业余性、对口性和短时间速成等特点[5]。目前主要招收在职业务骨干,这些研究生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对教学要求较高,学习的主动性、针对性均较强[6]。由于在职研究生生源类型多、个体差异大,对于教学要求不同[7],所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在知识内容组织上,侧重宽广性与综合性相结合、基础与高新知识兼顾[8]。目前该专业教育存在教学方式和方法尚待规范、教师队伍还需完善等问题[9]。2009年开始招收应届本科生为主的全日制研究生,招生比较困难,生源主要靠调剂成绩稍逊色的学术型考生[10]。生源学科专业背景复杂,大多数来自非农林学科本科毕业生,直接影响培养质量[11]。此外,该专业学位理论人才市场需求高但受制于现实就业保障和激励等制度性障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并且研究生就业功利化,难以在基层就业,研究生就业诉求与市场需求不一致,面临就业困境[12]。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于2003年设立,是目前农业推广硕士教育中授权单位最多、招生人数最多和生源多样化最显著的领域,2007年招生人数占到农业推广专业的37.1%[13]。本文以浙江农林大学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培养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生源结构、研究生学习与就业心态和培养环境等,揭示当前全日制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完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方法。

二、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现状

浙江农林大学于2008年取得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农业推广硕士学位授予权,同年开始招收在职研究生,2009年与全国其他科研院所一起,首次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至今已经招收2届共62名全日制研究生。本文从研究生生源结构、学习研究定位、专业学位的认知和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等方面来分析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

(一)生源情况

1.本科专业结构复杂首先,研究生的本科专业学位结构复杂,浙江农林大学农村与发展领域研究生来自除医学和军事学之外的所有学科门类,管理学和文学类专业学生占大多数;其次,从具体专业上看,更为复杂,62位同学来自41个不同的专业,具有农林学科知识背景的学生占到很小一部分。2.年龄跨度大这些在校研究生中年龄最大的是34岁,而最小的是22岁,24~26岁的研究生占到了47.54%,这部分主要是应届本科毕业生。年龄跨度大反映了研究生经历多样化、复杂化。3.实践经历多样化首先,没有实践经历的研究生占到多数,浙江农林大学在校全日制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研究生中应届生源占到了57.4%,多数研究生未有工作经历;其次,研究生实践工作的职业类型多样化,多数研究生曾在公司和教育机构中就职,占具有实践经历研究生的73.91%。

点击阅读全文

农林院校计量经济学论文

1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的现状

目前的教学现状而言,该课程的教学定位是理论课,在教学中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严谨性,以数学课的讲授方式为模板,且课程国内教材过分偏重于数学和数理统计学理论的推导,逻辑性强,内容紧凑,数学公式多,并且教材内容与经济学理论的结合不紧密。再加上农林院校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起来更为困难,导致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缺乏热情。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定量分析方法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已成为“计量经济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很多学校增设了“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环节,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实践教学内容选择是否得当、教学安排是否合理、操作过程是否切实得到实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目前传统的计量经济学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是以验证式实践教学模式为主,通常采用先讲授后实验与边讲授边实验两种教学方式。对于前者这种教学方式致使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脱节,无法及时消化所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于后一种方式,尽管能够使学生将理论联系实践,但也是一种“填鸭式”的向学生展示软件如何操作,验证书本内容,从而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相应内容,亦步亦趋地模范教师所展示的内容。并且学生的实验作业大多是教师结合典型案例或者书本中的例题和习题,而这些案例难免有些过于陈旧,不符合当下的实际情况,缺乏经济热点。这些显然都不符合计量经济学这门应用性极强的教学要求。完整的计量经济学模型一般步骤:(1)模型理论设计—确定模型所包含的变量和模型的数学形式;(2)样本数据的收集;(3)模型参数的估计;(4)模型的检验—统计检验、经济意义的检验和预测检验。但目前实践教学中实践内容都是典型案例或书本的例题和习题,因此实践中只需要进行模型参数的估计、模型检验和估计方法的操作,忽略了变量的选取,数据的整理和理论模型的构建,这使得学生不能全面掌握计量经济学建模的步骤,更不能将所学的计量模型准确的用于实际生活案例,从而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不大,动手能力不强。

2提高“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的几点建议

2.1提前让学生做好软件学习准备工作

包括安装Eviews、阅读Eviews软件中英文操作手册和相关参考书。在授课的前半学期,每2周采取一次“1节理论课+1节软件操作课”的教学模式,通过“即学即用”的方式,巩固和强化理论知识,对理论方法能进行基本的实践操作。

2.2计量经济学课程引入案例教学,并建立案例库

点击阅读全文

园林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分析

摘要:文章揭示并分析了当前高校园林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工作的主要问题,包括重视程度不够、教师英语水平相对较低以及教材选择不合理等。基于这些问题的成因提出了解决方案和措施。

关键词:园林;园林专业英语;教学改革;英语口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深入,以及中国人民审美水平的集体提升,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增长。各大高校纷纷设立园林专业,目前园林专业在农林类院校、建筑类院校、艺术类院校以及高职院校中都有开设,侧重点有所不同,农林类大学重视对植物的学习及应用,建筑类大学和艺术类大学则注重对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和美学的应用。园林专业讲授园林植物、城市生态学、园林设计、园林建筑、园林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使学生具备花卉苗木繁育栽培、养护管理与园林规划设计施工等能力,成为应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园林产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在世界各国之间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的趋势[1,2]。园林专业英语在基础英语的基础上,通过阅读专业英文文献,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园林专业英文文献的特点,掌握常用专业词汇以及英文科技文献的写作特点,旨在培养学生阅读专业英文期刊和书籍的能力,培养学生撰写英文论文、摘要等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的能力[3]。本文基于文献调研、实地走访以及多年教授园林专业英语的经验,综合分析了高等院校园林专业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成因提出解决方案及改革措施。

一、园林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园林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够。许多高等院校对园林专业英语课程设置较晚,课程建设不够完善,课程目标不明确,定位不够准确。有些高校,包括农林类高校,甚至没有开设这门课程[4]。另有许多高校认为这门课程是可有可无的,将其定位为选修课程,在软硬件方面给予的支持不够;也有一些高校将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定为开卷考试,导致学生们从心理上放松了对这门课程的学习,认为不认真学习也能通过考核拿到学分。许多高等院校的园林专业英语课程多设置在大三下学期或者大四上学期[3],可以对即将到来的毕业论文摘要的写作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但是这个时间段许多学生忙于考研复习或者毕业实习,时间有限,不能将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园林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中。因此,园林专业英语的教学在多个环节上出现滞后与懈怠,教学效果大打折扣[5]。2.授课教师英语水平不足。园林专业英语课程的授课教师往往是本学院的园林专业教师,而非英语专业教师[1]。授课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造诣较深,然而在英语语言方面,尤其是英语口语方面往往水平较低[3]。因此,园林专业英语的授课教师往往照本宣科地阅读教材,或者倾向于汉语授课,成句或者成段落地翻译教材,导致学生们感到乏味和枯燥,教学效果较差。3.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园林专业是一门应用型专业,同时又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包含了多种门类学科的基础[1],如生态学、植物学、城市学、建筑学、美学等。教材是落实教学目标的前提条件,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6]。高校及园林专业英语教师并未认识到综合性教学的重要性,国内高校园林专业英语课程往往选择一本园林专业英语作为教材,在课程规定课时内对其进行讲授与分析。这导致教材的综合性较差[3],教的内容和学生的专业发展发生偏离[7],不能完全反映实际应用的需求。

二、园林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建议

点击阅读全文

毕业设计与艺术设计论文

一、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方向

1.毕业设计

市社会化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应该明确教学资源优势,面向市场,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突出办学特色。因此,艺术设计专业应该尝试将毕业设计与市场相结合,从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出发,建立面向市场的教学标准,寻求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方式。毕业设计教学是大学四年各方面学习的综合练习,更是新知识授予的关键环节,是指导学生走向社会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近几年,福州市设计行业异军突起,特别是室内设计行业,先后有多个设计师先后获得国内外大奖;而对于产品设计专业,在福州周边的闽清、仙游等地也有比较丰富的家具工厂。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与社会优秀设计力量合作,采取联合培养的模式,发展壮大行业新兴力量。学校可以实行双导师制,积极得与当地设计学会、家具厂、设计公司等合作,将校内导师与校外设计师联合起来,从与客户沟通、图纸深入、装饰材料、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选拔优秀的同学进入毕业设计双导师队伍,以点带面,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将毕业设计与设计竞赛、相关会展相结合,促进毕业设计作品的市场化运作。面向社会的毕业设计培养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技术,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可以提高学校专业口碑和毕业生就业率。于此同时,双导师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后,可将实习期间优秀经验与非毕业班学生进行相互交流,实现知识与经验的传承延续。

2.阶段考核

标准化毕业设计区别于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教学目标决定了毕业设计的高度与深度,更是统一毕业设计教学步伐的关键。从毕业设计的命题上看,学生可以选择单纯做空间概念设计,也可以选择结合市场实际,从材料、施工、商业运作等多方面考虑方案的可行性,亦或是从关注民生和社会等更高的角度去看待设计。学校可以通过毕业设计开题汇报的环节,对选题的意义与可行性进行论证,提高毕业设计作品选题的质量。于此同时,可以根据毕业设计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特点聘请设计师加强指导。设计师针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执行进展进行技术上的指导,从市场的需要出发,加强对毕业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毕业设计进行中期检查,按照不同专业的特点制定中期检查提交的材料,比如室内设计或产品设计可以从方案、图纸、效果图、作品展示等不同方面做具体的定量考核,从宏观上统一和控制学生毕业设计进度。毕业设计答辩可以采取指导教师、评审教师、业主、行业专家四方共同参与的答辩模式,从毕业设计标准中的几个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论证和点评。

3.设计表达

点击阅读全文

农科背景下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根据传统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实验教学改革的内容,从引入课程思政、优化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建立全程参与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加大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适应新农科建设的生物化学实验改革与探索,为新农科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农科;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课程思政

0前言

2018年,教育部首次提出新农科建设;2019年,10.3969/j.issn.1671-489X.2022.08.138新农科背景下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许燕珍詹福建新农科建设已奏响三部曲:安吉共识、北大仓行动和北京指南。其中,安吉共识开辟了高等农林院校教育的新纪元,建设新时代新农科,是高等农林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战略行动。高等农林院校应肩负起新农科建设重要使命,抓住机遇,运用现代技术,完善农林教育改革,强化实验教学,以兴农强农为己任,培育出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实用技能型农林新才,打造天蓝山青水净、食品安全、生活恬静的美丽幸福中国[1-2]。实验教学是大学生实践教育的重要组成成分,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3]。生物化学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实验课程,为各专业课程提供重要的研究手段和技术支撑,不仅可以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已经成为农林院校的基础实验课程,渗透到农业的各个领域,与农业各方面密切联系[4]。

1现阶段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农林院校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科研、轻教学,重专业、轻基础的情况,对生物化学实验的教育主体认识不够重视,导致实验教学“走过场”,没有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补充、更新、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不能全方位育人;缺少对实验任课教师的引进机制,多数指导教师没有太多的实践教学经验,缺乏培训机会,实践教学能力得不到提升,很难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生物化学实验项目和学时基本固定,基础验证性实验较多,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难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由于仪器设备和场地的限制,生物化学实验项目一般以组为单位共同完成,部分学生缺少动手体验,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验水平。实验教师一般采取以书本为中心的线下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单一,零互动,学生主动配合性低,消极对待,被动学习,难以激发对课程的兴趣。考核内容和评价方式单一,无法定量化考核,随意性大,不能客观反映教学水平,难以提高开展实验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容易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不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形成[5]。在一元式教学方法中,学生的参与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