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学本科论文

农学本科论文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农学本科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农学本科论文

农学类专业本科毕业实习问题及对策探讨

【摘要】

本科毕业实习是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措施。根据近年来指导农学类专业本科毕业生和深入生产科研一线所了解的情况,分析了农学类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提出进一步提高毕业实习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农学;毕业实习;问题;对策

农学类本科毕业实习是建立在农学理论基础上,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近年来,高等学校本科毕业实习质量逐年提高。但是,高等学校扩招导致的人均占用教育资源减少,“三农”问题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对农学类本科毕业实习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提高农学类本科毕业实习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是新形势下高等学校亟待解决的课题。目前在农业类本科院校,毕业实习环节存在如下问题:(1)通过对往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毕业实习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对自己帮助最大。然而在校生对待实习主动意识淡薄,对导师依赖心理太重,把主要精力放在考研、考公务员、找工作等方面,导致从思想上不重视毕业实习。(2)生产实习环节缺乏有效的监控,导致有些同学在此环节有应付现象。其中,考研学生和工作的学生目标不同,对实习方向的需求也不同,如果统一安排收效较差。(3)在论文答辩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试验做的还不错,但是论文写作水平较差,主要是由于部分学生平时很少浏览专业期刊,知识面狭窄、求知欲不足,对行业缺乏基本的了解,难以应付论文设计及撰写等综合性的工作。这导致学生很难在毕业论文中写出新意和深度的。(4)我国本科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出现师生比例不足、教师指导学生过多、毕业实习上经费较少、研究命题缺乏创新性等现象,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发展。为了提升农学类本科毕业实习质量,作者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下对策。

1建立科学的选题机制,提高论文质量

科学的论文选题机制是形成高质量论文的基础。农学类毕业论文选题类型及导师的研究方向应在学生选题前公布,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来选题。比如考研学生采取偏向于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的实习,就业学生应偏向于应用实践方面的实习,这类岗位就需要扎实的农业生产实践经验。但无论选什么题,都应重视其在技术方法和农业应用方面的开拓和创新,杜绝照搬前人研究成果,重复别人做过的工作。另外,论文选题难易程度要适中,选题时间考虑到小麦、棉花、水稻、玉米等作物的生长发育周期。

点击阅读全文

先进教职工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同志是农学院农学实验中心一名普通的实验准备人员,,担任农学院工会生活委员。在迎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过程和学院工会工作中,她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表现出色。

1、积极参加实验中心建设

***同志负责的作物形态与分类实验室,承担全校近10个本科专业的作物栽培学、农学基础、作物概论、粮食作物学、作物栽培原理与技术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她作为一名实验准备人员,积极配合实验中心和任课教师,参加实验中心建设,购置仪器,顺利完成仪器的采购任务,并确保仪器的使用和正常维护。在学校的支持下,为了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实验室进行维修和改造安排在假期,它放弃了多个休息日,对维修工作进行监督,使实验室环境大为改观。

2、全力做好实验教学文件的准备工作,努力做好标本的维护、制作工作

***同志工作特别主动,在实验教学文件的准备过程中,通知及时,认真做好实验记录和实验卡片的填写,多次催促实验课教师做好实验报告的批改,教师批改后,她认真检查,归档保管,各项准备工作都提前完成。

作物形态与分类实验室,是以作物形态观察为主,实验室内成株、种子和幼苗标本较多。***同志主动进行标本的维护工作,定期进行检查,并且经常制作标本。由于她细致的工作,该实验室至今还保存着20世纪50年代制作的标本。为了迎接本科教学评估,她将500多个标本瓶洗刷一新,并重新换上新的标签。为了更加突出实验室的特色,她不辞辛苦,在专家进校一个月前,将一些标志性的标本上墙,得到了校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点击阅读全文

农科类生产实习的创新

在教学计划中生产实习的时间安排与正常教学安排存在矛盾。这样生产实习也应该具有不连贯性,要灵活安排实习时间,又不影响正常教学,应根据农作物生长和管理的时间,在两学期内安排几周时间就可以完成生产实习。生产实习的多学科交叉性。农作物的生产涉及的教学内容较多,如种子学、耕作学、杂草学、病理学及昆虫学等多学科交叉,这就要求指导教师要有充分的实践经验和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求学生具扎实的理论基础。因此,生产实习的教师安排应该充分考虑到教师的专业及实践技术水平,不是所有专业教师均适合作为主带教师的。

农科类生产实习模式的多样性

农科类生产实习的模式决定了实习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根据当农作物生长和种植特点以及实践基地的管理方式,确定一个合适的实习模式是保证实习正常有序进行的前提。我们尝试过以下几种实习模式,各有利弊,供大家在实习计划制定时的参考。

1.集中式的生产实习模式。集中式生产实习是指从作物开始种植一直到采收这段时间,学生不安排其他课程,以集中在一起,由指导教师带领进行实习。这种实习的优点是:学生能够完整的从事整个生产实习过程,充分接触生产实践,在实习时间上容易安排;缺点是:占用时间过长,导致整个学期无法排课,致使其他学期课程过多,学生理论学习效果不佳。

2.分散式的生产实习模式。在教学计划中预留出3~4周时间,根据农事操作的时间,随时安排生产实习,不影响上课的周数,但可能会因生产实习串动上课的周次,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分散式生产实习优点是从作物开始种植一直到采收这段时间,不占用正常教学时数,学生每学期的理论课程安排的比较充分;缺点是由于没有固定时间,会使教学秩序有所混乱,加重学生的学习工作量,如果安排不合理将会影响教学效果。

3.混合式的生产实习模式。在教学计划中,不将生产实习单独进行,而是随本科生导师进行毕业论文时,一同进行生产实习。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时间比较充足,可以与毕业论文或导师科研课题结合起来,更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有充足的经费来源;缺点是多数导师的科研方向和指导本科生论文内容与实际生产结合不紧密,有些实习内容与以后的工作无关,对学生就业帮助不大,往往失去了生产实习的意义。

点击阅读全文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教学改革论文

一、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常遇问题

1.实验教学内容缺乏整体性和连贯性。高等农业院校中,除了生物科学等相关专业外,包括农学、林学、园艺、畜牧兽医、食品科学等专业,在本科生阶段开设的分子生物学内容较为简单,主要表现在课时数少和实验内容简单缺乏连贯性。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在研究生阶段开设分子生物学课程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在先前的学习基础上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分子生物学国际动态和前沿知识,更加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是利用先进的科研仪器进一步提高和完善研究生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能力。另外,研究生来源较为广泛,当前我院本专业的研究生,本科专业有园林植物、农学、林学、生物科学和园艺等多专业的学生,不同院校不同专业的本科阶段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内容略有偏差,侧重点不同,尤其体现在实验课教学内容上,所造成的学生知识储备的实际差异对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带来较大影响。再加上分子生物学这门课程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和微观,尤其是分子作用的原理内容抽象性较强,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大量的实验教学进行讲解和演示。为达到对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需要增加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然而在这方面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明显不足,现在的实验内容主要包括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术:如植物和质粒的核酸提取、DNA酶切与重组、感受态细胞制备、目的基因连接与转化、常规PCR和荧光定量PCR扩增技术等,缺少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与研究生教学目标不符。

2.实验室建设投入不足。近年来研究生招生人数逐年增长和分子生物学领域的飞速发展,实验室建设上投入表现出明显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在研究生实验教学中,由于上课人数较多,实验仪器设备数量上的不足,不能满足每个研究生都能进行实验操作的需求;第二,已有的实验仪器设备更新较慢,由于仪器设备老旧,造成的实验精度和准确性上的问题常有发生,得不到预期的实验结果,使授课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陷入尴尬;第三,实验室购置大型仪器和先进仪器的进度较慢,与分子生物学科研领域的飞速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没办法满足传授学生分子生物学国际最新动态和前沿知识的教学要求,在开展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常遇到技术障碍,不利于运用最新的实验技术方法开展教学,对培养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产生不良影响。

二、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内容

1.创新实验课程授课形式,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在基础实验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在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中,适当缩减技术实验内容,绝大部分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已经修过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此部分内容的教学目的只为补平由于生源的差异引起的知识储备的差异,不宜占去大量的课时安排。利用较少课时进行完植物和质粒的核酸提取、DNA酶切与重组、感受态细胞制备、目的基因连接与转化和常规PCR等基础实验,使研究生熟悉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然后重点开展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开展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让研究生根据自己的课题科研需要进行合理分组组成研究小组,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已学内容查阅参考资料和自己设计实验,利用基础实验的常规技术进行综合和研究性实验。在此阶段实验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Seminar讨论会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汇报,让学生参与讨论相互学习,在此过程中,指导教师可以将前瞻性、先进性的科研技术引入到研究生的实验教学中去,使研究生了解和掌握现代最先进的技术思想,全面提升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重点把关学生的实验设计合理性与可行性,经过反复讨论和修改,确定优化后的实验设计,指导教师可以从新颖性、科学性以及可行性几方面去评价各个研究小组的实验设计。实验进行过程中,指导教师可以定期组织Seminar讨论会,共同讨论和分析各个研究小组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锻炼研究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以作业的形式定期检查各个研究小组的实验记录,关注每个实验过程,检查研究生的科研动手能力。在本阶段实验结束后,重点考核各个研究小组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按照科研论文的格式撰写(包括题目、作者、中英文摘要、关键词、综述及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讨论分析及参考文献等内容),根据实验报告的规范性、讨论的充分性以及观点的创新性等方面对该部分进行评价。这样的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授课形式既做到了在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分层次和分阶段的多元化考核,也锻炼了研究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了研究生的独立思考查阅科研资料和书写科研论文的能力。从选题到实验设计,从实验材料准备到实验设备使用,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到实验报告的撰写,全方位地让研究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运用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能力,起到最大可能地发掘自身科研潜力和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的效果。

2.完善研究生分子生物学综合实验教学平台。随着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方向硕士点的获批,2007年开始招收第一届硕士研究生,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研究生实验室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情况下与本科教学共用教学资源,教学和研究基础都较薄弱。在2010年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被授予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在学校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建立了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实验室,并配套连栋温室等现代农业设施。经过多年的设备更新和补充,添置了研究生科研实践所需部分试剂与耗材;提供经费供研究生导师外出调研及参加学术会议;提供经费供学科导师发表高水平论文、申请专利、购买文献资料,提供专家咨询费供学科聘请专家对学科发展方向调整进行把关。从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加强学科建设。我们研究生分子生物学综合实验教学平台逐步得到完善。能够开展核酸提取、基因扩增、分子标记、Southern和Northern杂交、基因重组与转化、蛋白质分离与纯化、蛋白质体外表达和酶联免疫等一系列分子生物学实验。既满足了分子生物学综合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课程的开设要求,也为学生的实验教学与科研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实验室建设得到升级优化后教学效果的提升也是显而易见的,从2007级17人硕士研究生中只有1人从事利用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研究并发表核心论文1篇,到2010级18人硕士研究生中只有10人从事利用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研究并发表核心论文10余篇和申报发明专利3项,其中已经授权1项,可见实验室硬件设施的升级改造是与教学质量成正比的。教学质量和科研质量的提高,反过来也为实验室建设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提供更多的有力支持,进而为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的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配套保障。

点击阅读全文

水利专业毕业设计团队培养探析

摘要:在对目前我国本科生毕业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毕业设计团队模式,并将团队模式在天津农学院水利工程学院进行连续五年的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总结了团队模式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并就团队模式运行推广的保障机制进行了探讨。实践结果表明:以团队模式完成的论文质量有显著提高,且学生的受益度提升明显。

关键词:毕业设计;团队模式;水利类专业;保障机制

一、实践案例基本情况

本研究团队从2012届开始在水利工程学院进行团队模式的试点研究工作,对团队模式的最终评价由两方面数据构成,一方面为硬件,即论文的最终成绩,另一方面为软件,即学生对论文完成过程收益程度的评价。由于每位老师的指导水平不一,为保证评价结果准确,选择同一位老师连续五年的数据为例进行实践案例分析,为体现出两种模式的差别,该教师交替使用传统模式和团队模式进行指导,具体为第一年为传统模式、第二年为团队模式、第三年为传统模式、第四和第五年为团队模式。表1为该教师连续5年的论文题目及成绩汇总表。

二、单个案例具体实践过程

1.课题的分解。团队的大课题为地面沉降对蓄滞洪区洪灾风险及管理影响研究,因为学生团队的成员人数为5名,所以需要将大课题分成5个子课题。课题的研究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蓄滞洪区的洪灾风险及管理的影响研究,二是地面沉降对蓄滞洪区的影响,所以划分后的子课题分别为:A.地面沉降对蓄滞洪区防洪功能的影响研究;B.蓄滞洪区洪水演进数值模拟及仿真的研究;C.蓄滞洪区洪水风险图编制技术的研究;D.蓄滞洪区洪灾损失评估及分散模型研究;E.地面沉降对蓄滞洪区洪灾风险的影响研究。这5个课题按照时间节点的先后顺序是ABCDE,按照难易程度是BAECD,所以关键性的课题是前两项。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