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农业产业化培训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
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科学途径,是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32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政〔2012〕25号)精神,为加快全市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四大兴农计划、三大惠民工程、六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开发、十大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和城乡一体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坚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战略作为总抓手,把六大现代农业示范区作为平台,以涉农经营组织为主体,以资源优势为基础,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支撑,以相关服务机构为辅助,围绕相关联产业进行生产、加工和流通,建立龙头企业带动型、农民合作组织协调型、市场依托型、科技推动型等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模式,培育若干三次产业紧密协作、链条相对完整的农业产业化集群,探索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
二、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各乡镇党委、政府,开发区工委、管委会,县直有关单位:
*年,县委、县政府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扎实开展了“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品牌建设年”活动,推进了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特色经济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省农业产业化“532”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现就我县深化“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品牌建设年”活动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发展思路
2009年,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品牌建设要围绕粮食、畜牧、瓜菜、林业、棉花五大主导产业及优势产业带,持续扶优扶强龙头企业,积极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以龙头企业带动种养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化、标准化基地建设,带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的发展和产业链条延伸,带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二)目标任务
济宁市农业产业化工作情况汇报
济宁市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李长江
根据省产业化办公室安排,现就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情况,作如下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及特点
近年来,我市按照“全党抓经济,重点抓调整”的总体思路,把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高度出发,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呈现出领域拓宽、水平提高、进程加快、后劲增强的良好发展势头。目前,全市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2100多家,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发展到797家,其中规模以上龙头企业236家,年销售收入180亿元,其中5000万元以上的52家,过亿元的32家。现有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30家,其中省级9家,国家级2家。培育带动各类农产品生产基地320万亩,带动农户76万余户。综合分析,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主导产业渐趋明显。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全市初步形成了以瓜菜、林果、畜禽、水产品、优质专用粮食、油料、甜叶菊、芦笋、中药材以及劳务经济等10大区域性主导产业格局。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纵深发展,主导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逐步发展,特别是以绿色无公害瓜菜、苗木花卉、速生丰产林、奶牛、中药材等为主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二是生产基地逐步壮大。围绕市场需求、立足资源优势,加快农产品种养基地的开发建设。目前,全市在种植业形成了以金乡为中心的90万亩大蒜基地、以鱼台为中心的20万亩圆葱基地、以泗水为中心的10万亩优质西瓜基地;在养殖业建成了1256处规模养殖小区,年出栏千头的肉牛基地33处、年出栏万只的肉鸭基地342处,年出栏千头的养猪场302处,百亩以上的水产养殖基地520余处;在林果业形成了70万亩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和10.7万亩的苗木花卉基地。三是龙头带动逐步增强。随着龙头企业数量增加和规模膨胀,对生产基地和农户的带动作用逐渐增强。目前全市有40%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44%的农户纳入产业化经营。农产品通过龙头企业或合作经济组织进入市场,实现增值增效。四是利益联接机制不断完善。近年来,积极探索完善农业产业化利益连接机制的有效途径。通过引导发展合同农业、订单农业、建立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建立风险金制度等多种形式,引导农业产业化经营各利益主体之间逐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营共同体。象兖州的嘉隆公司、绿源肉鸭公司,邹城的呱呱鸭公司,曲阜新区的圣地药业公司等龙头企业,大都采取了合同订单种养、种苗供给、技术指导、保护价收购等契约化合作,建立了与农户较为紧密型的利益连接关系。
二、主要做法及体会
主持词
(××年月日)
同志们:
现在开会。今天这次县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总结表彰会是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主要任务是总结我县的农业产业化工作,对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示范户进行表彰,对如何做好我县的农业产业化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今天参加会议的有县四大班子有关领导,各乡镇党委书记或乡镇长,主管副乡镇长,县直农口部门一把手,特色产业发展工作较好的村支部书记,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
下面,进行大会第一项,首先请副县长同志宣读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表彰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先进单位、示范户的决定》。
※※※
1破解产业化经营的利益协调
利益分配机制合理化,是农业产业发展的核心要求。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否很好的进行下去,关键在于产业化经营中龙头企业是否与农民结成共同利益关系,是否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本质特征是企业和农户等经营主体在自愿联合基础上进行分工与协作,如果每个参与主体,尤其是农民不能获得合理的利润,产业化经营就很难健康发展。因此,合理稳定的利益关系是其健康发展的关键,如果农民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处于附属地位或陷于被动的接受地位,难以充分分享到农产品加工流通的利益,其应得的利益不能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农民的积极性就会大受打击,农业产业化经营也难以实现。因此,在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时,坚持扶持生产、让利于民、利益均沾、风险共担和依法按章办事,尽可能公平公正地处理好各方利益关系,建立一种能兼顾各方利益的利益协调机制。从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着眼,在协调利益关系时,一是要强化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避免农民以个体的身份同企业打交道。权利是一个抽象的规定,必须通过组织的力量才能实现。同时可积极探索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经营组织,实行农民用土地使用权、产品、技术和资金入股等,与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二是强化合同意识,把农民与龙头企业问的合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各利益主体要增加履约意识一切按合同办事,严厉处罚违约行为;政府要依法管理,维护合同的严肃性,同时加强各地政府之间的协作,推进合同契约关系的履行,保护各主体的正当权益。三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调整利益协调的重点。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起步阶段,要重点发展和规范合同契约、“订单农业”,加强产销衔接,规范产销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在产业化经营达到一定程度后,可以通过建立风险基金、实行最低收购保护价、返还一定利润,以及提供良种设备、资助周转金、进行技术培训等形式,使企业与农户建立较紧密的利益连接机制。
2破解产业化经营的主体培育
一般认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体是农民,受益的主体也是农民,离开了广大农民的参与,农业产业化不可能发展,更不可能长久。但此处的农民非单个的个体,而应是组织起来的农民,离开农民组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很难顺利进行。现代市场经济认为,分散的农户存在着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生产选择的盲目性,家庭经营的分散性,经营方式的封闭性,商品交换的滞后性。因此,单个农户难以成为完整而有力的市场主体和产业化经营主体,难以有效参与市场竞争。目前应强化合作经济组织的主体功能,积极构建家庭承包制基础上的农业合作体系,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把农村有限的资金、土地、人力等资源集中起来,以整体优势参与市场竞争,以确保小农户在大市场中具有平等地位,分享涉农产业和涉农服务利润。在实践中一是要在继续完善已有的专业合作组织的基础上,围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贯彻实施,加强对合作社的规范管理,同时加强对合作社的扶持,在资金、培训、人才等方面的投入,逐步建立较多的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二是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凭借资金、信息、技术优势,联结带动更多的村、镇创办各类农业合作组织,开展各种产业化经营活动。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否形成规模,重要标志是能否形成一批在国际国内具有较强竞争能力、与农户和基地具有密切的共同利益纽带关系的农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目前要注重引导龙头企业根据国际市场需求,确定企业的生产方向,并通过协议购销、合同保护价收购、股份合作等形式,与农户结成稳定的协作和合理的利益关系,把农民与国际市场连接起来,将农业推向国际市场,加快农业的国际化步伐。三是政府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扶持与管理,不论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还是龙头企业的发展,都应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法律保护和信贷税收等优惠。这就要求政府有关部门要切实搞好服务工作,为农民产业化经营的主体培育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
3破解产业化经营的链条延长
农业产业化水平如何,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产业链的长短。只有对农产品不断进行精深加工,不断延长产业链,使“短”链作“长”、“单”链做“多”、“弱”链做“强”,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突破微薄利润瓶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使农民获得二、三产业利润,大幅增加农民收人。据测算,我国农产品加工产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每增加0.1个百分点,就可以带动230万人就业,带动农民增收193元,而且增长潜力很大。产业化经营链条的延长,一是需要新思想观念。要善于以现代工业、服务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树立大产业思想,促进一二三产业的相互融合,不自我封闭、不互相封闭,这样才能消除发展产业链的思想障碍,跳出“就农业抓农业”原有格局。二是建好“第一车间”,做好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搞好农产品规模化生产、批量化生产、绿色无公害生产,逐步建立健全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体系,为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产业链的延伸提供依据,为塑造优秀品牌奠定坚实基础。三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搞好农产品加工。要尽快改变当前农产品加工水平低、层次不高、尚未形成“田间到餐桌”的完整链条、产品附加值水平低的状况。要坚持高起点,发展高档次、高科技、高附加值企业,善于通过招商引资、政策扶持等方式引进具有一定经济实力、技术力量雄厚、市场广阔的大型农事龙头企业,围绕支柱产业,扶持一些集种植、加工、运输和销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企业集团,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通过鼓励龙头企业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产品,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通过政策调整、资金支持等方式,引导龙头企业不断扩大规模,创造知名品牌。在与城市工业布局调整相结合,与原有企业的技术改造、结构调整相结合的过程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四是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通过品牌培育与推广,通过搞活农产品市场流通与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与完善,通过交易方式的改进,通过不断壮大中介组织、经纪人和运销队伍等措施,打开农产品市场,促进农产品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