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教育专业

农业教育专业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农业教育专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农业教育专业

农业电气专业双创教育模块化教学浅析

摘要:黑龙江省在推进现代化农业进程的过程中,相对于农业高质量的发展水平而言,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水平相对较弱。地方高校农业电气类专业“双创”教育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才教育培养体系不完整等问题日渐突出。因此,探索符合地方特色并具有农业电气类专业技能的“双创”教育培养体系是地方高校发展的关键。文章从当前农业电气类专业教育体系的现实问题出发,通过分析构建“模块化”教学体系、重视“双创”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多方共建“双创”教学内容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双创”教育改革建议。

关键词:“双创”教育;“模块化”体系;教育改革;农业电气类专业

一、引言

随着智慧农业的发展,黑龙江垦区逐步出现农业科技创新产出能力低[1],原创性智能农业科研成果少,先进的技术壁垒难以突破,投入产出不成正比等现象[2]。其主要原因在于农业科研队伍人才构架不合理,除了缺乏具有创新能力型人才外,还缺乏熟悉地方地域特性的技术型人才。黑龙江省内高校培养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既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又具有丰富的涉农实践经验,同时还了解寒地自然状况,可以快速地适应黑龙江垦区的作业环境。由此可见,地方高校毕业生是黑龙江垦区向智慧农业发展所需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最直接、最便捷的重要来源[3]。以佳木斯大学为例,依托广袤的三江平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创建了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培养平台,该校已经初步确立了农业电气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方向[4]。因此,基于该培养定位和黑龙江农业发展的特点,就需要不断提高教学课程创新和“模块化”教学体系研究,跟进技术革新和创业步伐,提升农业电气类专业学生“双创”能力,才能不断向垦区输送“双创”型农业电气类专业应用型人才[5]。

二、“双创”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全社会创新创业政策宣传的不断深入,“双创”人才将逐步成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而高校将成为“双创”型农业电气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摇篮,特别是在对高校农业电气类专业“双创”教育工作探索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要对农业电气类专业“双创”教育理念、模式、质量保障体系进行研究,肩负着推进“双创”教育发展战略的重任。当前,“双创”教育已经由发展阶段到深入拓展阶段,在此背景下,地方高校农业电气类专业依托专业课程,深化“双创”教育是必选之路。所以,地方高校针对自身地域优势和学科特点,明确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需求[6],确立以“双创”型农业电气类专业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才能实现新的创新教学体系改革[7]。

点击阅读全文

农业局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人事厅、农业厅《甘肃省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653”工程)实施办法》,切实加强农业行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推进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工作,根据省人事厅《甘肃省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方案》(甘人发〔*〕4号)和*市委印发《*市贯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实施办法》(市委发〔*〕28号)、《*市*--2010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市委发〔*〕2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农业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制定《*市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简称“知识更新工程”)实施办法》。

一、目标任务

根据我市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和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从*年至2010年,每年在全市农业技术领域开展大规模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活动,5年内共培训农业技术领域各类中高级创新型、复合型、实用型人才500人次左右。通过知识更新培训,使各类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业技术领域的继续教育工作体系、服务体系和制度体系,全面提升我市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

二、实施原则

1、坚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着力提高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科技水平和专业素质,不断加快我市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知识更新步伐。

2、紧密结合农业专业技术岗位的实际需求,紧跟世界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步伐,统筹规划,分类实施,增强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点击阅读全文

新农村建设下的教育发展4篇

第一篇

1医学高职高专的教育现状

根据统计来看,我国现阶段医疗资源在城市的有80%,而我国在农村的人口大约有55%。因此,农村医疗卫生的资源还达不到现阶段的实际需求,且农村医务人员普遍存在学历层次较低、业务素质差、年龄偏向老年化和职称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对农村的医疗条件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根据我国颁布的相关乡村医生的教育规划来看,其要求3大部分农村医生都应该达到执业医师或者执业助理医师的资格,并具有专科以上高等教育的学历。但是,在医学类的高职高专院校获得良好发展契机时,其自身也存在着多种制约发展因素,包括:①国家对高职高专院校的投入较少,导致了学校发展的速度极为缓慢。②医院职能转变加大了医科临床教学难度,致使学校培养出的人才无法适应社会岗位需求。③国家政策的导向不够,导致毕业生就业的难度加大。④由于学校连续地扩招生源,导致教学资源匮乏,对教学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2医学高职高专教育的改革措施

2.1明确办学目标:医学类高职高专的院校应根据我国卫生部颁布的加强相关卫生职业的教育指导意见,明确办学目标,并明确自身定位。具体措施包括:坚持以岗位需求作为导向、以服务作为教育宗旨的办学方针;为农村及基层培育专业技能较强、专业水平较高的实用型专业人才。医学类高职高专的院校只有明确了定位,并积极建立一个实用型的人才培育模式,才能够更好地与卫生部所颁布的要求相符合,进而确保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可以有效地进行,为学校培养实用型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2完善教学体系:高职高专院校应修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并积极更新教学内容,具体内容包括:学校应建立一套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为主的教学体系,并以专业技能的应用能力及基本的职业素质作为主线,来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合理、科学的配置,健全课程体系、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而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及能力结构。同时,只有调整专业课程的结构,才能够形成专业的基础模块、公共的基础模块、人文素质的模块和临床技能的模块相结合的模块教学形式,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模块教学的教学形式。此外,学校还应该按照实践性和应用性原则,在重视基础知识系统性及完整性的过程中,根据专业需求积极来改革基础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

点击阅读全文

农村教育改革创新发展

一、国内外农科教结合的不同模式

(一)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农科教三结合的作法

1.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农业推广体系

(1)以农协为主体的推广模式。如日本和我国的台湾省。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农会组织和农户,农业发展的受益者是农会组织、农户和政府;推广主体是政府和农协,政府通过农协进行具体的推广活动。由于受农户生产规模小的制约,农业推广一般为非直接获利性的。

(2)以私营咨询机构为主体的推广模式。如澳大利亚推广模式。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大中型私人农场,规模生产对农业技术的需求迫切,使得农业推广有利可图;推广主体是政府和私营咨询推广机构。由于性质的不同,政府推广以无偿免费服务为主,私营机构的推广则为有偿服务。

(3)政府推广机构为主的模式。如印度、韩国的政府单一化推广模式。农业生产的主体多是分散的农户或农场,农业推广的主体是政府,政府通过建立推广网络进行技术指导,以非营利性推广为主。随着企业的发展,近年来这一模式有趋于多元化的趋势。

点击阅读全文

高职院校农机专业人才培养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和我国高职教育专业跨境合作交流进一步提高,“一带一路”倡议对推进各专业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当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急需的农机专业人才,表现为供需不平衡,结构性矛盾突出。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究中外合作人才培养的可行性并制定有效的农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师资培养、专业课程设置、校企合作实训条件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从而为“一带一路”倡议培养更多优秀留学人才。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职院校;留学生;中外合作

1引言

2016年7月13日,教育部了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文件,明确提出“人才培养为沿线各国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提供支撑”。报告对“一带一路”倡议作出明确指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一带一路”将在新时代继续发挥开放引领作用。要实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联互通,除了基础设施、信息技术外,更为重要的还是专业人才的相融相通。人才,在民生福祉、社会保障成为社会热点的今天,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显得尤为重要。“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对各专业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当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人才,表现为供需不平衡,结构性矛盾突出。同时在国家支农、扶农政策带动下,我国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面临着新一轮大发展的大好机遇,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企业对全球范围内的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迫切。“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间的合作潜力和共同发展的空间都很大,我国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加强合作。地处长三角地带的苏南高职院校,由于其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迅速,教学资源丰富,师资队伍雄厚,专业奖学金优越等方面,对高职院校留学生教育起到了积极的示范推动作用。

2“一带一路”背景下学院农机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为服务“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设,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作为国家百所骨干高职院校之一,研究中巴合作共办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人才模式,在中巴合作创办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开辟了新模式。学院“双主体”培养农业装备应用技术应用技术高技能人才项目成功入选“2018年江苏外国留学生优才计划高技能人才项目”,在全省入选该项目的20所高职院校中位于前列。学院围绕江苏省优才计划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旨在遴选和培养沿线国家急需的优秀来华留学人才。学院“双主体”培养农业装备应用技术应用技术高技能人才项目依托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与巴基斯坦吉尔吉特省教育厅、NLC职业教育中心联合招生,与常发农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双主体”联合培养巴基斯坦紧缺的农业装备应用技术应用技术高技能人才,这为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开辟新途径,为学院留学生培养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提高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力。“一带一路”中巴合作共办农机专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职教育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拓宽了就业口径,丰富了职业教育与培训资源,提高了职业教育效率。一方面使得制造业人才增加;另一方面使得一些高职院校毕业学生找到合适对口的工作岗位,解决双重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自2008年以来,学院已有多年的农机专业办学经验,专业学生全部由国内知名农机制造企业“订单培养”,实行“双主体”育人,合作的企业主要有久保田农业机械(苏州)有限公司(日资)、爱科(常州)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江苏常发农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提供资金为学生减免学费或奖学金、设备、师资、企业产品资料和培训资料、实习和就业;校企共同进行专业建设,企业参与教学全过程。本专任专业教师10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5人;副教授以上职称3人、讲师6人;企业技术专家10人。近三年,专业教学团队成员完成教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省级课题5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授权专利15项;2015年,建有15家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内“农业机械应用技术实训中心”(该中心是全国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示范基地、江苏省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江苏省农业装备再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心面积达2000平米,包括发动机、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农机电器、农机虚拟、农机专业基础等7个实训室,拥有先进的农机设备及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总计达122台套,价值700多万元。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院率先在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走在专业的领跑层次,凭校企合作实施“双主体”育人、师资条件优越、教学资源丰富、人才培养质量高等,为中巴合作共办农机专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