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农业与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农业水利相关学科介绍及其研究、教育现状
与农业水利有关的学科包括农业水利工程本科专业和农业水土工程硕士、博士专业。农业水利工程专业隶属于水利类学科,由原来的农田水利工程专业经学科调整而发展起来,主要培养具备农业水利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农业水利、水电、水保等部门从事水利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试验研究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以灌溉排水、农田水利及水工建筑物等为基础,研究利用灌溉排水工程措施调节农田水分状况和改变区域水情分布,消除水旱灾害,科学利用水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和改善生态环境服务。农业水土工程学科是农业工程学科的分支[3/,介于工程、农业生物和资源与环境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强调水——土——作物之关系,把土壤、植物、大气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地表物质迁移与能量转化规律及其工程调控措施与技术装备,最有效地利用水土资源,以土壤一作物——水关系为中心的农田水分循环规律与有效的调控措施,达到持续性土地利用的目的。目前,开设农业水利工程(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和从事农业水利研究与教育的高校主要有武汉大学、四川大学、河海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太原理工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沈阳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扬州大学、新疆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大学、甘肃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宁夏大学、石河子大学等。广西高校尚未开设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和农业水土工程专业。随着社会经济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以及水危机的日益加剧,中国农业水利的相关学科已经由过去的以农业生产服务为中心内容,扩展到了水利现代化、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等诸多领域。由于水资源总量有限,城市和工业用水日益增加,农业水利研究在解决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水危机中将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广西农业水利研究与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
广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880亿立方米,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7.12%,居全国第5位。虽然年降雨量比较丰富,但由于降雨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全年70%~80%降雨集中在4-9月份。加上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水管理水平不高,灌溉用水浪费严重,农业的季节性、区域性和工程性缺水问题十分突出。广西耕地总面积为261.42万公顷,占广西土地总面积的11.04%。其中水田为154.03万公顷(保水田为108.47万公顷),占58.9%;旱地107.39万公顷(水浇地5.76万公顷),占41.1%。广西是一个农业大省,总人口4857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446万人,占总人口的70.9%。农村农业人口比重大,“三农”问题一直是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解决农田水利灌溉的问题,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是促进农业增收的重要前提。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广西已建成蓄水工程、引水工程、喷灌工程、江海堤围工程、水土保持、水力发电工程等门类比较齐全的各类型水利设施29万多处,其中大中小型水库4439座,引水工程136499处,初步具备了有一定规模的防洪、灌溉、水土流失的治理,山区人畜用水等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工程体系。但是,广西多数大中型水利工程建于20世纪60—7O年代,已运行30—40年,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尚未摆脱粗放型的管理模式,没有充分发挥工程效益,迫切需要依靠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加以改造升级。另外,农田基本建设投入相对不足,加上渠系水管理技术落后,一些灌溉渠道分布在溶洞、裂隙等发育的岩溶地区,渠系渗漏严重,造成渠系水的渗漏损失,使得渠系水利用系数偏低,部分区域的农业灌溉用水得不到充分的保障。目前,广西水利人才队伍整体层次构成严重偏低,其中高级人才仅约占人才总量的1/17左右,比重太小。广西农业水利科技水平仍比较落后,农业水利高级人才匮乏,农业水利科技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低,水利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H,难以在水土资源利用、水资源高效利用、生态保护等农业水利重要领域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加强农业水利研究与教育,可为水利建设和水利事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3广西农业水利研究与教育的意义
国家十分重视农业水利和灌溉农业的发展,加强农业水利建设,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保证。“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水利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粮食安全的保证条件四。农业是广西用水大户,占广西水资源总利用量的70%左右,而且广西农业灌溉用水浪费仍然非常严重,与发达省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广西目前农田灌溉用水量为全国的2.4倍。全国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平均为0.51,广西为0.47,而发达国家为0.7~0.8。广西节水型社会建设以及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任重道远,必须依靠科技进步,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才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使农田水利基本工程发挥应有的效益。广西耕地主要分布在喀斯特发达、溶洞较大的岩溶区,该区地表土质疏松,土层比较浅薄,土质保水性能差,地表水径流损失大,地下水开发利用难度大,加上水利基础设施落后,季节性干旱缺水现象十分严重。因此,加强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对于广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转型升级,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也逐渐向生态农业发展,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保障农产品的安全质量,还要保护农业资源环境。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教育和法制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希望促进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农业科技教育;法制保障体系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然而,农业发展到今天遇到了很多问题。最主要的是农业科技教育以及农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这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建立健全农业法律体系已经刻不容缓。在新的历史时期,只有不断加大农业立法、执法力度,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和法律支撑,创造好的法制环境,才能促进农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1农业科技教育法制建设意义
农业是传统的经济体,农业科技教育法制建设远远落后于国家经济、刑法、民法等法制建设工作,而且当前的农业科技教育与法制已经无法适应当下农业发展、经济建设、市场经济、农业发展等情况:比如近年来民间争议特别大的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有人认为转基因是安全的,有人认为转基因是不安全的。农业部门和国家科研机构尚且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和说明。因此,整个农业科技教育方面还处于一个比较混乱的状态,因此加强农业科技法制建设已经迫在眉睫了。
2加强农业科技教育与法制保障体系建设
一、我国农业教育传播者系统和接受者系统
所谓系统,一般指系统论的创立者贝塔朗菲定义为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的复合体。系统是多元素的,并且这些元素是内在相关或相干的。[1]一般来说,现实社会世界不存在仅有一种元素构成的事物或现象。同时,现实社会世界不存在没有任何内在相关性的事物群体,任何事物都处在相互关联之中,不存在数学意义的独立元。在这个意义上,农业教育传播体系就是一种系统性的存在。这就是说构建农业教育传播体系要考虑到系统内各个要素之间不是相互独立的。教育传播系统不是各部分(要素)的简单集合,而是为了完成某一教育任务的有机组合。它具有狄斯塔尔(Destate)现象:整体大于局部之和,其形式化表达即:2>1+1。[2]笔者认为在构建农业教育传播体系时,要用系统论的观点去架构和实践。只有当农业教育传播者、农业教育的传播受众、农业教育传播通道各个子系统都发挥出各自的功能,并加强各子系统之间的联系,我国的农业教育才能发挥巨大的作用,才能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从传播过程来看,农业教育传播的系统性表现农业教育传播所涉及到的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子系统之间的联系。本文以农业教育传播系统的两个子系统———传播者系统和接受者系统为例加以分析。
(一)农业教育传播者系统
农业教育传播者是指从事农业教育活动,传播农业教育信息的机构或个人,他们根据不同的传播目标,负责搜集涉农信息,决定农业教育传播所要传递的涉农信息,并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文化背景、技术水平和农业教育的受众的接受特点进行编码,将之转换成可以传递的符号,然后决定通过什么渠道采取什么方式传递给受众,并对农业教育受众的反馈做出反应。是农业信息的来源,也是涉农信息的者。一系列的改革使我国的农业教育形成了初步的教育体系。[3]如今我国的农业教育体系,基本上有高、中、初三级。高等农业教育含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教育;中等农业教育以普通农业中专院校、农业广播电视学院、农业职业高中等为主;初等农业教育主要是职前学历教育,包括农业职业中学、初中“3+1”办学模式。[4]农业教育传播者与我国的农业教育体系相互作用构成农业教育的传播者系统。我国的农业教育传播主要包括学校农业教育传播、农业推广传播、农民技术教育、大众农业传播。
(二)农业教育接受者系统
在传播学中,“受众指的是一对多的传播活动的对象和受传者,会场的听众,戏剧的表演、体育比赛的观众,都属于受众的范畴”。[5]相应的,农业教育传播的受众是指接受农业教育传播活动的受众。因此我国的农业教育传播的受众又可以分为:学校农业教育传播的受众、农业推广传播的受众、农民技术教育的受众和大众传播涉及的受众。这些受众:不仅相互联系构成接受者系统。而且还各自独立,自成系统。
摘要:在现代农业的发展中,农业教育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的现代农业教育起步比较晚,但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农业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的农业教育和发展进行研究和分析,在分析了我国目前的农业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其成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便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教育;问题;策略
农业教育对于农业知识的普及、相关人才的培养、农业技术的推广、农业新产品以及新技术的改进等都具有现实意义。农业教学还可以帮助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以及技术能力,让农民有能力进行自主创新,对劳动手段和方式进行改进。实现农业现代化、机械化的同时,不断加强绿色农业的建设,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总而言之,农业教育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1农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农业教育格局失衡目前,我国面临的比较严重的问题是农业教育的发展不均衡。由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西部地区在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较少,和东部地区相比相差甚远。虽然国家已经逐步加大西部地区农村的农业教育推广和投资力度,西部地区农村农业基础教育的覆盖率基本上达到了80%,但是和东部地区相比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目前西部的省份中,高校的总数不到20个,农业的高等院校更是少之又少,一般好的高等院校多数集中在东部的大城市中。这种东部和西部之间的农业教育差距,包括在教师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教学方法以及内容都是我国农业教育需要面对的问题。1.2农业教育师资问题农业教育的根本是教师,我国高校在1999年实行了扩招,之后很多农业高校的非农业专业学生数量不断增多,促使农业专业的教师数量不断下降,对于农业教育的发展非常不利。教师数量的减少导致师资力量缺乏。教师自己花费用于教学研究、教学方法分析等方面的精力越来越少。有很多地区的农业高校还存在基础硬件设施不足,没有办法招收到学生的情况。对于研究生来说,虽然最近几年一直都在扩招,但是教师的工作重心发生改变,造成学校的教学质量不高。1.3忽视农民农业教育在农业教育中,其中最大的目标人群是农民,但是我国的农业教育恰恰就忽略了这个最为重要的主体。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通过学习对农业知识、技能、科技以及方法进行有效掌握,改变传统的农业教学观念和生产方式,对于农民通过自己的思考改变农村经济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农民虽然掌握一定的农业知识,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农业教育,和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2提高我国农业教育质量的措施
摘要:农业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的使命。当前农业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健全、师资力量不足、校企协同育人氛围不浓、校园创业教育良好氛围尚未形成、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模糊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了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校企合作机制、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及转变创新创业认识等一系列推进策略,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素养,努力成长为能够适应新时代农业发展要求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关键词:农业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推进策略
1农业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背景
农业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行动,是助推国家“三农”工作、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是解决学生就业困难的有效举措,有利于提高院校核心竞争力,以创业带动就业,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促进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1]。党的对“三农”建设提出新的任务,要求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对于我国农业院校的发展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农业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肩负起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所需建设人才的历史使命。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要求,立足于时展的需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深入教学体制改革,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育,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知农兴农的创业本领,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创业能力,为我国培养更多新时代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2农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2.1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