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资质量监管

农资质量监管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农资质量监管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农资质量监管

县政农资监管方案

为全面贯彻中央、省、市年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规范农资生产经营行为,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农民和农资生产、经营者合法权益,促进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总体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打防结合、属地管理”原则,采取集中整治和日常执法监管相结合的形式,严格落实农资监管责任制,全力推进农资信用体系建设,着力构建农资监管长效机制,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推动农资市场秩序持续好转。

二、工作目标

通过努力,确保全县不发生因假劣农资引发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假劣农资重大案件查处率达到100%,农资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杜绝甲胺磷等禁用高毒有机磷农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农药产品质量和标签合格率均达到95%以上,肥料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和肥料产品包装标识合格率明显提高;种子质量合格率提高2个百分点,种子质量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止;农民群众质量意识和维权能力进一步增强,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示范店”试点取得成效,农资监管长效机制逐步形成,农资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农民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三、工作任务

点击阅读全文

工商局农资市场联合监管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资等坑农害农行为,建立和完善农资市场长效监管机制,规范农资经营行为,净化农资市场,保护农民利益,确保农业生产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经共同研究,决定建立农资市场联合监管制度。

一、建立农资打假联席会议制度

各级农业局和工商局要加强联系,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联席会议,双方互通情况,共同磋商农资市场监管中的突出问题,研究解决的办法。市农业局法制科和市工商局市场科作为两局农资打假工作联络机构,应加强对紧急事务和重大问题的沟通与协调。

二、建立农资打假护农联合执法制度

根据农业生产实际和农资市场监管中的突出问题,双方适时组织开展农资打假护农联合执法行动,狠抓重点品种、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季节,狠抓大案要案的查处,突出治理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违法行为,带动整个农资市场秩序的根本好转。具体整治行动计划和方案,由双方联席会议商定。

三、建立农资市场主体准入协作制度

点击阅读全文

农业投入品监管思考

1农业投入品监管的法律依据

目前,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为执法主体的农业投入品监管法律法规有《农业法》、《种子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22部。还有50余部政府和部门规章,涉及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种畜禽、农机具等农业生产资料。这些法律法规不仅赋予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行政执法管理权,而且也是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履行管理职责的法律要求,是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行使职责的重要体现。

2近年来开展农业投入品监管情况

近年来,杭州市各级农业部门认真履职,为保障和提升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1开展农业普法宣传,提高生产经营者的法制意识

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站等媒体,采取开辟专栏(专题)、印发资料、悬挂横幅挂标、开展咨询服务、举办培训讲座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向广大农民宣传依法维护合法权益、正确购买使用农业投入品的知识,提高农资生产经营者的法制意识。近两年来,全市共举办放心农资下乡、打假护农和农业投入品安全宣传活动30多场次,举办各类农业投入品管理讲座18场,培训农资生产经营者26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9.5万份。

点击阅读全文

财政局农资信用建设意见

一、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信用*”、“平安*”,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通过政府引导、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推进企业自身信用建设,提高农资诚信经营意识,规范农资生产、经营和使用行为,为发展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二)建设目标

农资信用体系建设,计划在20*年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从20*年起在全市全面展开,力争用二年左右的时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农资信用体系框架和运行机制,形成“名牌农资生产企业+农资批发商+农资经销商+农技推广部门”有机结合的利益共同体,基本完成“三网三制”建设(即:农资现代流通网、农资监督监管网、农资信用信息网和农资企业生产经营诚信制度、信用评价和公示制度、农民利益受损补偿机制),使我市农资生产经营主体合格率、农资生产经营档案建立面、主要农资商品合格率都有明显提高,由农资质量引发的重大农业生产事故得以基本杜绝,农民利益和农业生产安全得以有效保障。

(三)工作原则

点击阅读全文

民政局农资打假和市场监管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府有关部门:

根据20*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和市农业局、农办、供销社《关于印发*市20*年护农保春耕“一打三放心”联合行动的通知》(*农发〔20*〕103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将开展20*年农资打假和市场监管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农资打假和市场监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高度,充分认识农资打假和市场监管工作的重要意义。农资市场秩序和农资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做好农资打假和市场监管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和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具体体现,也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各乡镇、相关部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进一步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农资打假和市场监管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以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主要任务,积极推进农资打假和市场监管工作。当前农产品的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是现代农业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推进农资打假和市场监管工作有利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数量与质量、安全与效益的有机结合,增强市场竞争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各乡镇、各部门要明确具体任务,继续采取多种措施稳步推进农资打假和市场监管工作,从农资监管队伍、制度、手段等方面入手,强化农资质量,特别是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巩固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成果,为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源头保障。

(三)高度重视农资价格上涨和需求增加新形势,切实加强农资打假和市场监管。去年以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高位运行,近期,主要化肥品种和农膜价格上涨较快、幅度较大。另一方面,一些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增强了农民扩大生产的愿望,带动了农资需求。在此背景下,受利益驱动,一些不法商贩会铤而走险,制假售假,坑农害农。为此,各乡镇、相关部门要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依法加强农资打假和市场监管,切实维护农资市场秩序。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