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前期合同管理

前期合同管理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前期合同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前期合同管理

前期合同管理范文第1篇

劳动合同是处理劳动争议的重要依据,劳动合同的管理是处理劳动争议的重点工作。自1995年1月1日《劳动法》实施起,国有企业实施人全员劳动合同制已经十多年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

其一,意识淡薄,观念陈旧。由于员工在实施全员劳动合同制时,对劳动合同的责权利认识不够,认为自己在企业已工作多年,劳动合同只是履行一个手续罢了,未能真正理解劳动合同的含义,未能真正认识到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劳动合同对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其二,劳动合同期限的分布不合理。劳动合同期限在劳动合同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不同期限的分布决定着不同的管理办法。签订的中长期劳动合同及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所占比例过高,大中专及年轻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较短。

其三,管理不到位,水平待提高。1995年《劳动法》实施,由于国家的有关配套文件还未完善,因此当时签订劳动合同的文件依据不是很全面,对劳动合同的约束力认识不够,管理不到位,造成企业劳动合同未及时签订、变更、续订、终止、解除劳动合同等情况。此外,有的企业对劳动合同的管理还停留在依靠手工台帐管理的水平,管理内容仅为劳动合同期限的常规管理,未能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功能。

强化员工的合同意识。劳动合同签订后,要适时对员工进行政策宣传,使员工理解劳动合同制的真正含义,从根本上扭转员工的意识观念,通过员工身边发生的具体事例进行分析说明,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员工对劳动合同的认识,增强员工维权的意识。

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长期的固定工制度对员工的要求是:要做用人单位一块砖,东西南北任挑选;要做企业的螺丝钉,那里需要那里拧,由此形成企业管理者要求员工必须无条件地服从组织调动的思维定势。劳动合同法全面实施后,对于员工的流动,不再是被动服从,员工的流动须经双方协商一致。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按劳动合同法进行规范操作,以提高劳动合同管理效率,避免劳动争议的发生。

加强日常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劳动合同管理作为目前劳动人事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必须依法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对劳动合同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具体规定,加强管理,责任到人,保证劳动合同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合同期限短期化,控制增量,提高员工素质。通过劳动合同期限对员工产生心理压力,可促进员工提高自身素质,增强选择劳动合同限期类型主动性。劳动合同短期化是目前的趋势,劳动合同短期化后为企业和员工的双向选择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企业新招聘的员工,如果是技术含量低、可替代性强的简单劳动岗位,企业初次与其订立劳动合同可以只签订期限为一年的劳动合同,可根据员工一年来的业绩来确定是否与其续订劳动合同,也可把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实行劳务派遣,让大众化的员工能进能出,控制增量,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合同期限长期化,增强企业凝聚力。虽然劳动合同短期化是目前的趋势,但也不能片面追求劳动合同的短期化,在执行过程中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于国有企业成立时间较长,大多数劳动者都1995年固定工转制时的员工,这些员工大部分是企业成立时的元老,企业工作年限长达十余年,在1995年实行劳动合同制时与企业所签订的劳动合同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终止为这些员工正式退休时间。再者从国有企业员工劳动合同签订具体期限上看,反映出劳动合同期限与员工文化程度成反比,员工文化程度的高低基本体现了一个企业的素质水平,因此在劳动合同的管理应根据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长期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只约定劳动合同终止条件而未规定劳动合同的终止时间,它并不是过去固定工的延续,对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不能与以前的固定工概念混淆,通过加强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终止解除条件的约定,实现动态管理,只要出现《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的条件之一者,企业就可以终止员工与企业签订的其劳动合同。由于大多数与企业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员工,由于在企业工作的时间较长,具有丰富的生产经验和高度的责任心,对这些员工的管理事关企业生产安全和稳定,员工队伍的稳定,对于签订长期劳动合同的员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

重塑主人翁意识,增强企业凝聚力。通过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可为员工发挥主人翁作用创造良好的基础,尤其是从事科研工作的技术骨干,必须与他们签订长期稳定的劳动合同,解除这部分员工的后顾之忧,保证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初次签订短期劳动合同的员工中寻找企业所需的核心人才,并与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对于素质较好的员工,也可考虑与其签订期限较长的劳动合同。

有了长期劳动合同做基础,培养员工主人翁意识,企业应从实际出发,适当拉开收入差距,强化激励约束条件,用量化的经济指标来衡量员工不同的能力和价值,在企业内部建立能力优先机制,提高员工对工作、生活的幸福感,只有提高员工幸福感,让员工快乐地工作,才能更有效地激励员工,增加企业的凝聚力。

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励的作用就是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使人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而激励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中国有句古话:是金子总会发光。但是,假如没有适宜的激励机制,即使是足金,也会黯然无光。

前期合同管理范文第2篇

一、电力企业合同档案管理现状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民生的重视,电网投资建设项目逐渐增多、业务部门间的分工越来越细,自上而下要求的归档文件材料也越来越多,由于受到档案数量大、管理环节多、档案管理模式落后等因素影响,在电力企业档案管理中由于业务范围广、业务链条长、监督检查指导力度不够引发的问题日益凸显。1.随着电网建设管理水平的提升,各职能部门往往对生产、营销等能直接为企业带来效益的工作比较重视,而档案这样为企业间接创造价值的工作不被重视,造成工作中各类合同档案未能得到很好的保管,或者合同档案归档不完整。2.合同管理人员与档案管理人员未能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对彼此的专业不够了解,造成归档脱节。3.兼职档案员更换频繁,对标准制度不够熟悉,能力与责任心参差不齐,专业性不足,对于合同档案管理工作的认知存在偏差,导致归档不全面、分类不准确[1]1。4.合同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管理界面不够清晰、监督考核不够严格、合同档案工作难以服务于企业业务发展的情况。由此,以合同档案日常管理为基础,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合同档案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合同档案的作用,成为电网企业合同档案工作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电力企业合同档案管理的创新实践

1.健全合同档案管理组织体系。实施网络分级管控,电力企业合同档案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即由分管领导负总责、办公室履行管理职能、档案管理部门履行具体职责的组织体系。档案部门在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层级基础上,完善档案管理二级网络,要求每个专业部门、单位至少设置一名兼职档案员,负责本单位的合同档案形成、积累、审核、监督、整理、归档工作,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接收、归档、管理及提供利用等工作,这样形成多层次档案管理网络体系,明确各层级人员的工作职责,为加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支撑。

2.完善合同档案制度建设。提升电力企业合同档案管理工作水平,首先需要完善合同档案管理制度。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的同时,总结电力企业以往合同档案管理工作经验,结合电力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细化和补充合同档案管理制度,使其在执行的过程中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合同档案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合同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合同档案收集制度、合同档案保管制度、合同档案查阅制度、合同档案保密制度、合同档案鉴定制度等。

3.强化合同档案基础管理。强化企业档案资源的整合与管理,调整和扩大档案收集范围,做到应建尽建、应收尽收、应存尽存,重点采取几个方面措施:一是细化档案归档范围。根据国家和行业标准,结合公司实际工作,制定完善合同档案归档范围及归档要求。二是从源头上加强档案资源的监督指导。打破项目结束后集中整理归档的传统模式,实行与项目建设同步进行的过程归档制,即从合同起草、流转、审批、签订等各环节进行管控。对于公司重点工作、重大活动、重大建设的合同档案,要全过程监督指导,及时做好相关合同档案的收集归档工作,及时规范档案流向,妥善处置档案资料,严防档案资源流失。三是科学整合档案信息资源。打破部门和条块的分割,建立以档案部门为主导,各专业主管部门密切配合,档案部门集中统一管理的档案资源架构。四是实现合同档案收集标准、材料内容、装订归档“三个统一”。统一收集标准,保证材料真实性。由于合同业务档案数量大、内容多、时间性强、更新较快,需要兼职档案员及时收集、审核、整理各类合同档案材料,保证合同档案的真实、准确。统一内容标准。每一份合同包括合同流转单、合同正本、副本、附件及合同变更、解除合同的协议等,确保材料齐全、页面整洁、整齐规范。统一归档标准,保证档案完整性。合同档案统一归档标准,目录、档案材料的顺序、装订格式、立卷归档等整齐划一,做到分类准确、编排有序、目录清楚、装订整齐,保证合同档案的规范性。

4.明确合同管理保障措施。为保证合同档案管理工作有序、健康开展,还需要加强合同档案宣传指导与监督检查。一是业务宣传。采取多种途径和手段加大档案的宣传力量,设计宣传主题,创新宣传形式,不断提高档案部门的影响力。利用企业内网,介绍档案部门室藏概况及员工查阅档案的流程和方法,构筑以档案借阅学习室为主的宣传园地,通过荣誉墙展示、制作悬挂宣传牌板等方式,使员工抬头能见、侧耳能闻;定期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教育活动,通过答题、竞赛、培训、经验交流、专题讲座等方式,丰富档案宣传教育内涵,让公司各部门及广大员工了解档案的相关知识,实现人人心中有档案。二是培训指导。针对兼职档案员档案专业知识相对薄弱、人员更换比较频繁这一问题,采取集中指导和分散指导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即每年可以针对二级档案室的兼职档案员开展定制化业务培训,着力提升兼职档案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三是量化考核指标。为保证合同档案管理制度的贯彻和落实,可以借助量化考核指标,规范合同档案管理各环节流程,结合合同管理办法,明确合同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统计等各环节业务规范与标准流程,开展合同档案工作综合检查、考核评价,加强合同档案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管控,提高档案归档率、准确率,实现合同档案管理工作基本达到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科学化的要求。

5.加快数字化建设步伐。做好公司合同档案数字化应用工作,加强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动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的转变,不局限于早期合同档案进行数字化,要将合同系统与档案系统进行链接,将合同系统中产生的电子文件数据迁移到档案管理系统,并对迁移后的数据进行确认,保证数据迁移的完整性、元数据的完整性和样式的完整性。实现合同档案电子文件“生成一体化、管理一体化、利用一体化和规范一体化”的档案全链条式合同档案信息体系。另外,通过实行合同档案电子文件痕迹化管理,查证系统保留下来的文字、图片、电子档案等,追溯发生的生产经营活动,保证公司电子档案不流失,同时也可以明确责任。通过“全痕迹”建立“大数据”,定期在海量数据中实现档案信息的挖掘分析,便于电力企业各项管理工作及领导决策。综上所述,采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使电力企业合同档案管理方式从“青涩”走向“成熟”,从覆盖专业到深入人心,不仅能提高电力企业合同管理的质量,同时对电力企业基建、安全生产、营销服务等主营业务有很大帮助,为电力企业和员工搭建了坚实的平台。

参考文献

前期合同管理范文第3篇

一、铁路非运输企业合同管理标准化的重要意义

铁路非运输企业是开展多元化经营的产业活动单位,是铁路系统生产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与运输主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又不完全依赖于运输主业,具有独立经营管理的特点。近年来,铁路非运输企业不断改革发展,业务范围已涵盖工程咨询、项目管理、物流、商贸、餐饮、房地产开发、住宿、旅游、制造等行业,涉及的合同类型也日趋复杂。不同类别的合同,权利义务关系、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条款都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在实践中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通过合同管理标准化建设,可以把合同管理的有益经验固化下来,实现合同管理制度机制、基本程序的规范性和统一性,从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实现合同管理的高效化运作,进而有效保障铁路非运输企业的合法权益和良性发展。

二、铁路非运输企业合同管理标准化的主要形式

1.合同管理组织体系的标准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明确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对于企业内部所涉及的所有合同,设立统一的归口管理机构,减少合同管理方面的组织制约,优化管理方式方法,提升合同管理工作质量。二是明确合同项目协作部门,结合企业经营实际设立合同类别和项目,以合同为中介连接项目涉及的相关业务部门,明确一名企业负责人负责日常统筹协调,督导合同业务上游部门及时做好合同签订的准备工作,督促合同业务下游部门及时开展谈判和签约。

2.合同管理运行程序的标准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合同管理流程的科学性,力求层次分明、井然有序,不同环节均可责任到部门、到人员,相互之间职责界限清晰,日常管理无盲区死角。二是合同管理部门的联动性,合同管理相关部门虽然分工不同,但存在着相互联动、相互制约的关系,要通过合同管理职能的统筹规划设置,使各相关部门在立足于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能对其他部门的合同管理工作起到监督、纠错的作用。

三、铁路非运输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视程度不匹配。一些企业对于合同管理的重视程度与市场化经营要求不相适应,有的企业没有设置合同管理专责部门,有的企业没有明确合同管理专职人员,有的企业没有把合同管理纳入年度重点工作,有的企业没有做到定期研究合同管理重要事项,导致合同管理工作总体处于较低水平。

2.制度体系不健全。一些企业没有形成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体系,从合同起草到合同履行的各个环节,都缺乏标准化的制度规范,合同管理工作随意性比较强,受管理人员主观意识影响比较大,导致合同管理缺乏统一标准、统一要求,造成合同条款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产生巨大的管理隐患。

3.管理机制不顺畅。一些企业的合同管理缺乏科学化、标准化管理机制,在合同履行方面缺少必要监督,合同谈判、拟定、审查、签约、监督等各环节运行不顺畅、衔接不紧密、信息不对称,导致合同管理的盲目性和无序化,增加了合同签订双方的沟通成本和时间成本,造成合同管理效率比较低下。

4.责任落实不到位。一些企业的合同管理主责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在合同管理中的具体职责、权限边界较为模糊,经常出现管理空白地带,造成合同审查工作漏洞;有些合同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出现合同条款表达不准确、法律与合规性审查不严谨、合同履行不到位等问题,为企业经营埋下潜在风险。

四、加强铁路非运输企业合同管理标准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1.健全合同管理制度机制。科学合理的制度机制是合同管理标准化的基础,要在对合同管理现状进行全面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根据铁路非运输企业合同项目和管理程序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制度规定,完善日常工作机制。同时根据企业发展情况保持动态优化调整,确保企业合同管理工作在有效的制度机制保障下健康运行。

2.完善合同管理组织体系。健全有效的组织体系是合同管理标准化的前提,要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精干高效的原则,明确一名企业负责人主管合同管理业务,建立由综合、法律、财务、经营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合同管理组织架构,配备既懂经营管理又具备一定法律知识的人员从事合同管理具体工作,促进企业合同管理业务保持良性运转状态。

3.优化合同审查基本流程。清晰明确的审查流程是合同管理标准化的关键,要按照层次分明、操作性强的原则,将合同审查流程各环节涉及到的部门及个人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实现有效监督和相互制衡。同时,按照一般合同、重大合同、特殊合同等分类,明确不同类别合同的审查权限,不断提高合同审查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规范合同档案管理工作。严谨有序的档案管理是合同管理标准化的保障,要按照“一事一档”原则,对合同管理专门建档立卷,指定专人负责日常维护,完善收集、保存、借阅等方面工作规范,原则上由合同承办部门建立合同档案,由合同管理部门对履行完毕的合同及相关材料进行立卷归档,充分发挥好合同档案管理的基础性作用。

前期合同管理范文第4篇

1采购结算

1.1大宗原燃料采购结算的特点钢铁企业生产,消耗的物料品种繁多,结算方式多样。对于大宗原燃料的结算一般采取优质优价的方法。优质优价包括“按质论价”结算和“按质论量”结算。按质论价结算,就是在原燃料采购过程中,以供需双方签订的工矿产品合同的价格为基础,依据与合同相关的计价条款和原燃料的实际检验结果确定原燃料的最终结算价格;按质论量结算,是不依据物资的检斤量做为最终结算量,而依据检斤量与理化检验结果确定的干基量确定最终结算价格的结算方法。大宗原燃料采购结算的特点是紧扣合同,根据合同条款规定,确定不同的结算方式。

1.2采购结算与合同条款钢铁企业原燃料产品的合同条款一般有标的、数量、质量标准、价款及交货时间,验收标准、质量加减价约定、运输方式、结算方式及违约责任等内容。其中合同价格、质量加减价条款和验收标准是结算的的重要依据。

1.2.1合同价格:即合同的的基价,其他有效成份的加减价都在此基础上进行。通常合同的基价有三种:含税包干到厂价、车板含税价和车板不含税价。

1.2.2验收标准:①计量、化验均以买受方为准,按日结算(按批次结算)。②计量、化验均以出卖人为准,按日结算(按批次结算)。③计量以买受方为准,化验结果按出卖人方结算。④计量以出卖人方为准,化验结果按买受方结算。

1.2.3质量加减价条款约定的内容钢铁企业大宗原燃料合同根据物料有效成份的不同,加减价方式不同。通常在结算当中按合同加减价方式的不同,我们把结算类型分为有效成分累加类型、简单计算类型、折吨计算类型、等级判定类型、中间换算类型等。这一部分条款是优质优价结算的核心内容。

1.2.4运输方式:汽车运输或火运。

1.2.5结算方式:①一票结算,开据17%增值税票。②两票结算。即含税包干到厂价减运费,其余开据17%增值税票。

1.2.6争议解决方式:当合同双方发生争议时,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在需(供)方所在地人民法院诉讼解决。

1.2.7其他约定事项:①合同履行有效期。②其他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1.3原燃料采购结算员的工作程序①审定合同:结算员收到业务科签定的采购合同,必须仔细阅读合同条款,认真推敲。②收集资料:收集交库单、化验单、磅单等原始票据,了解掌握企业调价及合同条款变更、异议处理情况。③结算:结算员按照合同结算条款类型,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据各种数据指标和对应关系,计算采购价格出据结算单。

2合同管理

2.1合同管理的概念企业合同管理指企业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是市场经济的外在表现,通过合同管理,现代企业在市场中实现平等的制约和权利,从而为当事人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运作需要合同。合同管理必须是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动态性的。全过程就是由洽谈、草拟、签订、生效开始,直至合同失效为止。我们不仅要重视签订前的管理,更要重视签订后的管理。系统性就是凡涉及合同条款内容的各部门都要一起来管理。动态性就是注重履约全过程的情况变化,特别要掌握对我方不利的变化,及时对合同进行修改、变更、补充或中止和终止。

2.2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2.1合同文字不严谨。不严谨就是不准确,容易发生歧义和误解,导致合同难以履行或引起争议。依法订立的有效的合同,需要靠准确明晰的合同文字作载体。可以说,合同讲究咬文嚼字。

2.2.2合同条款挂一漏万。就是说不全面、不完整,有缺陷、有漏洞。

2.3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2.3.1认识根源对合同与合同管理的关系缺乏认识,合同产生在合同管理的前期阶段,在这一阶段往往受到高度重视,一旦合同签订了,合同就束之高阁了,因此,合同管理的问题大多数产生在中期和后期履行阶段。但这并不是说前期阶段就没有问题,前期阶段所出现的问题,多数是由于急于签成合同而过于草率。

2.3.2法律意识:企业的从业人员的合同法律意识不强,最明显的表现是不认识合同与合同法律的关系,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怎么签就怎么签,缺乏依法订立和履行的意识,以致造成不少失误和损失。我们说,合同法律是合同订立和履行全过程的法律依据,也就是说合同要依法订立。

2.4加强合同管理,把好合同结算关合同管理是企业法律顾问事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再是简单的要约、承诺、签约等内容;而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科学的管理,现代企业若能对合同实施有效管理,将为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产生巨大的推动力。根据合同的订立、履行、结束的时间顺序来分,合同管理分为:合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应对三个阶段,并且是以合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为主,事后应对处理为辅的合同管理方式。合同管理的事中控制是既要保证自己严格按合同约定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也促使对方严格按合同履行义务。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就是做好合同履行记录,跟踪合同履行过程,把好合同的结算关。

2.4.1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要使合同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法律化,首先要从完善制度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合同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2.4.2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合同管理的质量。通过培训不断加强签约人的合同法律知识和签约技巧,坚持持证上岗和年检考核制度,增强合同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合同法律意识。合同管理员应该是既懂业务又懂法律的人员担当,可以起到事前防范的效果。

2.4.3履行监督和结算管理。采购结算是合同履行的主要环节和内容,采购部门结算人员同财务部门密切配合;把好合同的结算关至关重要,这既是对合同签订的审查,也是对合同履行的监督。

3充分发挥结算作用,完善合同结算条款

做为原燃料供应的源头部门,为充分发挥结算的作用,我们几次号召全体业务员对合同进行自查、自纠,对合同条款进行全面整理、调整结算方式,规定更为合理的奖扣区间。发挥集团整合优势在保证供需双方利益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合同管理,堵塞业务漏洞,有效地降低了采购成本。

3.1防止以次充好,改变月加权平均结算为单批结算方式结算中我们发现,月加权平均结算与单批结算两种计算方法对于奖励封顶而处罚却不封顶,并且处罚比奖励力度大的采购合同,其结果尤为不同。供应商如果按月加权平均结算,在一个结算周期所送的煤平均不超标就可能有奖励,常常逃脱其中个别超标批次的处罚,有可能以次充好,不能保证进厂原燃料质量的均衡性。为此,我们协助业务科对此类合同结算条款进行了修订,喷煤灰、硫指标月加权平均结算变为单批次结算,一个化验批次一个结算价格,显示质与量的对应结算,为供需双方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3.2针对精粉水份严重,合同条款规定加倍扣水曾有一阶段,进厂精粉出现了水份严重超标,致使储料厂无法码垛,入炉料配比不准,对入烧稳定性产生影响。为了加强进厂原料的质量,提高入烧炉料的稳定性,综合各方意见,从合同上加以约束,即:“水份≤12%时,按化验水份干基结算;12%<水份≤14%时,按公式[12+(化验水份-12)×1.5]扣除水份进行干基结算;14%<水份≤16%时,按公式[15+(化验水份-14)×2]扣除水份进行干基结算;水份>16%时,拒绝进厂。”水分大于12%加倍扣罚,水分超标现象及时得到遏制。

3.3保证炉况顺行,结算条款规定球团返矿不付款球团返矿由于抗压强度不够造成的球团粉量增大,对高炉的冶炼产生一定的影响。优化粒度组成的的关键是筛除小于5mm的粉末,一般<5mm的应不超过3%-5%。

为此,我们建议合同结算条款改为“含粉<5mm不超过5.00%,含粉超标部分不予结算。”这一结算方式的改变,使进厂球团矿的含粉率大大减少。

3.4规定合理磅差,严谨供货合同各大矿务局炼焦煤的结算以对方发货时的检斤为准,我公司的检斤化验只作为下转厂矿成本的依据,双方检斤化验结果存在较大误差,虽然在煤的采购中矿务局煤炭结算以对方为准是全国惯例,但我公司承担着较大的途耗及化验结果不符带来的经济损失。如何约束矿务局的质量检验结果?我们从实现的时间上,要求对方在发出物资时立即报出水份。经过大量的数据统计分析研究,我们对双方水分差超过4%的月份做了统计,及时与供方沟通协商决定,我们在合同中增加“水分差超过4%的部分,双方各承担一半损失。合同生效后,制约了对方化验水分过高现象。

3.5发挥集团整合优势,及时调整计量检斤结算办法2008年上半年,钢铁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原料价格一直上扬,焦炭和有些炼焦煤种一度出现紧张的局面。为了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个别品种的合同条款向供货商作了倾斜和让步,例如焦炭和1/3焦煤合同验收标准规定“以出卖人出厂检斤过磅、化验结果为准”。

2008年6月30日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我们认真分析市场变化,把握市场价格走向,掌握各钢铁企业的采购信息,充分利用集团优势、从8月26日始,焦炭、部分1/3焦煤的检斤、化验结算方式改成以买受方为准,降低因供方检斤、化验为准可能在途耗、化验误差方面带来的“潜在”经济损失。

前期合同管理范文第5篇

一、水利水电施工合同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关系

从定义来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特指企业组织在满足施工质量与工期等合同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在该项目开发前与施工过程中,对影响成本的所有因素进行协调与控制,以便于实现成本管控目标,尽量降低成本费用。施工合同管理主要包括从谈判、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到合同终止等工作。依法签订和履行合同,全面做好施工合同管理工作方能维护合作双方的合法权益,尽量避免合同纠纷,确保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发,逐步实现项目成本控制目标。从辩证关系来看,合同管理工作是成本控制工作的依据和基础,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案是确保合同顺利履行的重要条件,两者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如何做好施工合同管理工作

(1)从基本类型来看,水利水电项目工程施工合同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业主和承包商所签订的合同,第二类是承包商和分包商所签订的合同。因为水利水电项目工程施工合同往往内容繁多而且复杂,合同履行时间也较长,合同内容通常具备单一性,所以给整个合同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简而言之,合同内容繁多必然会加大合同管理的工作量,在较长的履行时间中,合同难免因为突发事件而需要修改,这样很容易引发纠纷问题。提升合同管理工作效率,避免纠纷,首先要做好合同的分析工作,将合同施工管理工作和施工过程管理与成本控制紧密结合。施工企业应认真研究和分析承包合同文件,需要注意的是,业主和承包商的利益不尽相同,因而存在一定的矛盾。项目经理部的目标是尽量获取更高的工程利润,提升合同收益,降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而业主想在完成该项工程项目的同时,尽量降低投资成本,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按期竣工。两者的获利目标不尽相同,难免引发纠纷。对此,则必须仔细分析合同内容,提前制定预防性方案,利用合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并凭借合同约束对方。目前,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项目施工企业通常处于弱势地位,因此,更加需要认真分析合同内容,借助合同条款依法约束业主的思想,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2)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合同管理工作中,必须重视做好索赔补偿工作。不少施工企业凭借低价实现中标目的,然后,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合理而规范的索赔方式实现营利目的。以往的工程项目案例中有许多成功的索赔,最终实现了盈利目标。然而,索赔并非轻而易举,而是要有合法的理由与证据方能依法获得业主的索赔。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如果并非自身原因所导致的成本增加和工期延长问题,均可向业主提出索赔。例如:因为业主没有及时提供准确的施工图纸、恶劣天气影响以及业主未按期支付工程款,施工企业均可按照合同提出索赔。因为索赔属于单方要求,业主往往不愿意赔偿,这就要求施工企业树立正确的合同意识,及时收集合同资料,全面加强全体工作人员的合同管理能力与索赔意识,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经济效益,维护本企业的合法权益。(3)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合同签署过程中,招投标双方一旦就承包范围、工程造价与工期时间等多项内容达成一致,一份现成的合同模板文件就可以直接套用,因这种文件框架不利于正确选择合同类型,导致合同信息缺乏对称性的情况比较普遍,在文件内容上可以体现为意识表达有误、信息缺乏明确性、工程性质或特点漏掉等。针对合同谈判,施工企业很难有对等的权利去参与,时常会受到业主限制。对此问题,一方面施工企业应认真审查合同内容是否完善,仔细查看材料价格定价问题、调差问题、询价方式与合同文件漏洞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差错,从而有效降低合同风险。另一方面,招投标双方应注重加强合同管理,依法签订合同。对于合同中存在的不对称风险,需要充分了解招投标文件中合同组成部分,及时发现并准确提出问题,在确定定标与定价时,需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另外,在签订合同时,应清晰标注具有风险的条例,如:工程预算与结算、材料价格、价格变更等,不得超过可承受范围。而且,招投标双方要重视增强企业的法律意识,保证合同制定的严谨性,为防止出现有失公平的条约可参照标准合同范本来制定。

三、水利水电项目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方案

1.完善成本费用管理体系

全面优化水利水电项目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方案,做好企业成本费用管理工作。首先,企业要着重完善成本费用管理体系。从整体结构来看,企业成本费用管理体系是较为复杂的管理系统,涉及所有部门与全体员工,该系统的完善与否关系着成本费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因此,企业应根据施工需求,制定科学的成本费用管理体系,健全成本考核制度,量化成本的资料收集、整理、对比、分析、计算等程序。其次,要注重落实成本会计制度,该制度是组织和从事成本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的规范和具体依据。因此,执行成本会计制度是完善成本费用管理体系必不可缺的条件。再次,企业应重视健全成本责任制度,将成本费用管理职责落实到个人。从微观视角来看,成本责任制度是对企业各部门、各层次和执行人在成本方面职责所在的规定,其有利于强化成本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建立成本责任制度,则需要对成本责任指标进行分解落实,使企业项目部门、成本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加强合作,所有工作人员都承担相应的职责。最后,企业应注意促进成本考核与成本责任制度的有机结合。成本考核是落实成本责任制度的有效保证,通过执行成本考核工作能够分清责任,客观评价各部门的工作,起到鼓励先进、强化责任意识的作用。

2.构建项目成本全过程管理系统

加强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力度,确保施工质量,提高项目开发效益,降低成本开支,必须着重构建项目成本全过程管理系统,将项目前期成本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控和项目收尾结算中的成本管控等工作纳入该系统之中。其中,在项目施工前期,成本管控要素包括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策划、施工劳务管理方案、物资机械设备管理方案等。准确把握项目前期成本控制要素,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策划,全面了解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环境,勘察地质结构与水文状况,根据当地气候编制可行的施工计划。同时,要准确标注施工重点难点作业,设计精确的施工图纸,预测施工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制定有效的解决对策。其次,应制定完善的施工劳务管理方案,按照标准工序优化施工承包模式。而且,要注意将人工作业、机械设备与辅助材料相结合,为后期项目施工作业的顺利完成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再次,应按照施工计划方案与施工劳务管理方案,准确计算本次施工所需物资,构建完善的物资仓储,配备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注意做好设备保管与维修工作。另外,应准确界定项目指标,对各项指标予以细化。目前,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开始之后,必须先依次细化施工安全、施工质量、施工进度与施工效益指标。然后,将各项指标分解落实到相应的部门,由各部门以此为依据制定成本管控目标。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所有的施工成本核算工作,对施工中所使用的物资采购成本、人工成本、机械设备租赁成本与维修成本进行细致核算,在确保项目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尽量节约成本开支。在项目收尾结算工作中,应准确核算本次项目施工材料的结余和超支数,对比分析对上工程量,尽量缩短收尾工期,降低项目管理开支。最后,应全面审查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效益状况,仔细分析项目经济效益,认真总结得失,并编制完善的总结报告。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全面加强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合同管理工作与成本控制力度,必须做好合同分析工作与索赔管理工作,健全成本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成本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郑晓江,唐奎.浅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施工技术与合同管理[J].水电站设计,2013,29(1):89-93.

[2]张锐,倪红强.水利水电施工合同管理与成本控制[J].云南水力发电,2013,(2):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