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前台履职报告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目前农发行信贷风险内部防控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审查审议环节把关不严,贷审会质量亟待提高。
理论上而言,贷审会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提高贷款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贷审会运作易流于形式,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信贷管理及企业情况真正熟悉的贷审委成员不多。因情况不明、业务不熟悉,在投票表决时难以发挥应有作用,只能人云亦云,跟风随大流。二是部分贷款上报和审批时间紧迫,常出现倒逼现象。无论是政策性贷款还是商业性贷款,因受多种因素影响,仓促上报,催着审批的现象较为普遍,相关部门难以按规定、按程序进行必要的调查和审核,审查报告往往是对基层行上报材料的简单复制、粘贴,单纯地充当了“二传手”和“传声筒”的角色,这样的审查难免“走过场”。三是贷审会成员责任意识和履职环境有待加强和改善。一方面,由于贷审会成员均为兼职,加之缺乏必要的责任追究考核机制,客观上易导致多数成员缺乏应有的责任意识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另一方面,贷审委成员在会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质询的履职环境还未真正建立,不愿讲、不敢讲真话,违背意愿投票现象难以避免,这些都严重制约了贷审会审查把关的质量。
(二)前后台相互依赖,责任追究上下脱节。
目前农发行贷款审批权全部上收到二级分行以上,经过几年的实践,这种下级行调查,上级行多级审查、审批的管理模式,其弊端也日益显现出来,由于调查、审查、审批环节的分离,客观上易打破责任界定的延续性和完整性。实际工作中大多是前台调查指望后台审查把关,后台审查又简单依赖于前台调查结果,未能真正做到相互协作、相互制约、各尽其责。一般情况下,贷后风险具有一定的隐秘性和滞后性,而当形成事实风险时,再对当初贷前、贷时、贷后诸环节相关情况和责任的核实认定,客观上存在较大困难,多数情况下难以真正界定和追究相关人员尽责责任,对上级行审查、审批环节更是如此。这样的管理模式,貌似职责分明,在实际工作中更多的是流于走程序形式,反致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相互抱怨,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三)传统业务风险管控薄弱,政策刚性掩盖管理风险。
各位领导,同志们: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上半年即将过去了,在农行的正确领导下,在同志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和我的同事们一道,紧密围绕农行制定的工作目标,既做到团结协作,相互支持,又做到各负其责,各尽其职,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面,根据上级领导的安排和要求,就自己今年1—5月的履行职责情况向领导和同志们做如下汇报,如有不当,请批评指正:
一、学习科学发展观,凝心聚力作贡献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我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目的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工作,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我们工作中,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服务。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因为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所以,我们在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牢牢抓住“发展”两个字,做到“聚精会神搞工作、一心一意谋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做到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切实搞好金融工作,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我们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联系到具体工作实际,深怀爱民之心,就是要求我们情系人民群众,把思想感情牢牢系在人民群众的利益上,时刻为人民群众着想;恪守为民之责,就是要求我们忠于职守,认真履职,严格执法,不怕得罪人,不计较个人得失,敢抓敢管向党负责向人民群众负责;善谋富民之策,就是要求我们权为民所用,做到无私奉献、廉洁奉公,不滥用职权,不以权谋私,任何时候都不能用手中的权力为个人牟取私利;多为利民之事,就是要求我们利为民谋,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发奋搞好工作,为群众谋取最大利益。所以,学习科学发展观,就是为了凝心聚力作贡献。
二、建立制度,明确职责,做好前台业务
1、根据我行的岗位职责要求,对现有人员具体分工进行明确划分,严格划分前台柜员和后台柜员的职责范围,界定了柜员和主管职责,为明确责任、加强内控制度管理提供了保障。
一、建章立制,构建金融合规制度体系。
银行号称三铁:“铁制度、铁算盘、铁帐本”。正因为有了银行的“三铁”,银行在百姓心中才是可以信赖的,我们的邮政银行,在金融业务发展上也应该是这样。
1、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必须对无章可循或虽有规章但已不适应当前业务发展和基层行实际管理情况的,相关部门应进行专门研究,及时制订或修订;对于基层行和有关部门就规章制度建设提出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及时解决。目前省分行建立的83项制度,就是我们工作的依据和指南,如果不知道或不懂得如何去做,就在83项制度中去寻找答案。
2、认真执行各项制度。就柜员而言,要从自己做起,正确办理每一笔业务,认真审核每张票据,监督授权业务的合法合规,严格执行检查,落实检查要求。就网点负责人而言,要按照要求和频次加强现场和非现场的监控,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稽查检查。此外,特别要严格检查双人临柜、双人管库、双人押运、双线核算、双人复核;支票印鉴分管、钱账分管、章证分管的“五双三分管”制度、三级密码权限制度、大额核保制度、日终互盘制度、缴协款制度、ATM机管理制度、异常情况报告制度、网点“人离机退、章证入柜上锁”等制度的执行情况。做到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3、触犯制度严惩不怠。要在全行员工中灌输制度就是高压线,谁踩了这根线,谁就要受到惩罚。特别是要经常对“十种人”(涉嫌“黄、赌、毒”的人员、经商办企业的人员、大额资金炒股的人员、个人负债严重的人员、无故经常不上班的人员、交友混乱的人员、有犯罪前科的人员、累查累犯的人员、贷款收受回扣的人员、热衷高消费的人员)进行风险管控和排查,对有章不循的员工,要将其调离原岗位,并严肃处理。推行管理问责制,建立对违规违纪事项的举报制度,做到约束和激励并举。
二、正视问题,构建金融合规管理体系。
邮政储蓄事业的成长离不开合规经营,更与防控金融风险相伴。推进合规文化建设,必将为邮政储蓄经营理念和制度的贯彻落实提供强有力的依托和保证,也使得风险防控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实现长治久安的工作局面成为了可能。下面,就如何提高银行效益,降低金融风险,我谈几点粗浅见解。
一、正视问题,构建金融合规管理体系。
邮政储蓄业务自恢复开办已经二十二年,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模式和特点,但距离现代商业银行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一是风险意识淡薄。经营银行就是经营风险,任何金融业务都有风险,只有采取识别、计量、监测、控制的方法才能使风险得到有效释。二是不合规的现象较为严重。无数案例表明,当前邮政金融业务中出现问题和案件的最多点、最难控制点,莫过于前台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出现于工作人员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合规意识不强,不按流程办事、不按规定作业,引发了各种各样的事件和案件。三是一、二级条线风险防范流于形式。前台本身没有很好地执行落实制度和规定,出现差错和问题没有及时整改,老问题老现象重复发生;业务部门缺乏对业务管理和业务发展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地检查、督促、整改、落实。四是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落实不够。
尤其是在对二级支行二类网点和网点的管控上,出现了一些真空现象。针对这些差距应该采取积极的对策和措施:一是建立条线的合规风险防控体系,各部门、各业务线、各网点都要有明晰的操作流程和风险揭示以及对应的措施和办法;二是建立“三条线”的合规防控体系:一条是前、后台业务操作的自我检查、及时整改责任体系;第二条是业务部门对前、后台业务的监督、检查,指导、帮促整改的体系,第三条是专职稽查检查部门履职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三是加大对合规风险防控的考核,将责、权、利捆绑在一起,按照银监会提出“赔罚、走人、移送”的原则,实行业务线、管理线“双线”问责,上追两级。四是银企密切配合,按照国家有关法规,谁受益谁担责的原则,银企双方都应承担起管理的责任,而不仅仅是某一方面的责任,不仅不能削弱管理的职能,还要充实稽查检查的人员,为稽查检查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如此,邮政金融业务才会逐步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二、建章立制,构建金融合规制度体系。
银行号称三铁:“铁制度、铁算盘、铁帐本”。正因为有了银行的“三铁”,银行在百姓心中才是可以信赖的,我们的邮政银行,在金融业务发展上也应该是这样。
一、正视问题,构建金融合规管理体系。
邮政储蓄业务自恢复开办已经二十二年,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模式和特点,但距离现代商业银行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一是风险意识淡薄。经营银行就是经营风险,任何金融业务都有风险,只有采取识别、计量、监测、控制的方法才能使风险得到有效释。二是不合规的现象较为严重。无数案例表明,当前邮政金融业务中出现问题和案件的最多点、最难控制点,莫过于前台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出现于工作人员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合规意识不强,不按流程办事、不按规定作业,引发了各种各样的事件和案件。三是一、二级条线风险防范流于形式。前台本身没有很好地执行落实制度和规定,出现差错和问题没有及时整改,老问题老现象重复发生;业务部门缺乏对业务管理和业务发展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地检查、督促、整改、落实。四是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落实不够。
尤其是在对二级支行二类网点和网点的管控上,出现了一些真空现象。针对这些差距应该采取积极的对策和措施:一是建立条线的合规风险防控体系,各部门、各业务线、各网点都要有明晰的操作流程和风险揭示以及对应的措施和办法;二是建立“三条线”的合规防控体系:一条是前、后台业务操作的自我检查、及时整改责任体系;第二条是业务部门对前、后台业务的监督、检查,指导、帮促整改的体系,第三条是专职稽查检查部门履职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三是加大对合规风险防控的考核,将责、权、利捆绑在一起,按照银监会提出“赔罚、走人、移送”的原则,实行业务线、管理线“双线”问责,上追两级。四是银企密切配合,按照国家有关法规,谁受益谁担责的原则,银企双方都应承担起管理的责任,而不仅仅是某一方面的责任,不仅不能削弱管理的职能,还要充实稽查检查的人员,为稽查检查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如此,邮政金融业务才会逐步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二、建章立制,构建金融合规制度体系。
银行号称三铁:“铁制度、铁算盘、铁帐本”。正因为有了银行的“三铁”,银行在百姓心中才是可以信赖的,我们的邮政银行,在金融业务发展上也应该是这样。
1、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必须对无章可循或虽有规章但已不适应当前业务发展和基层行实际管理情况的,相关部门应进行专门研究,及时制订或修订;对于基层行和有关部门就规章制度建设提出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及时解决。目前省分行建立的83项制度,就是我们工作的依据和指南,如果不知道或不懂得如何去做,就在83项制度中去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