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期货培训总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论文摘要:股指期货专业性强、风险程度高,在缺乏金融知识和操作技巧的情况下贸然参与交易,将面临极大的风险。加强投资者基础知识普及和风险意识教育,使他们了解风险形成环节,提高风险控制自我意识及投资决策水平,不仅有利于投资者树立科学的投资理念,也是股指期货市场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论文关键词:股指期货风险教育
一、引言
适时开展股指期货交易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投资者开辟了新的投资渠道,进一步推动投资理念的转变;创造性地培育机构投资者,改变投资者结构;回避股市系统风险,促进股价的合理波动,充分发挥经济晴雨表的作用;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完善资本市场体系与功能,等等。但是,股指期货也有其风险,保证金机制所产生的杠杆效应、每日结算制度带来的资金压力以及期货高于现货市场的敏感性,都给投资者造成了看得见的风险与压力,它为投资者“以小博大”提供可能的同时,投资风险也被同步放大。
2007年10月底,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指出,中国股指期货在制度和技术上的准备已基本完成,推出的时机正日趋成熟。一段时间以来,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股指期货吊足了各路投资者的胃口,他们历兵秣马对股指期货充满了期待,期待在将来的股指期货交易中一显身手赚得个盆满钵满。在股指期货何时推出仍然悬而未决的时候,正是继续做好投资者风险控制教育的有利时机。
二、股指期货风险何在
摘要:全面预算管理是公司的一项重要管理工具,公司每位员工特别是高层管理者都应该具有全面预算管理的意识。本文从期货公司运用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践出发,介绍了大多期货公司在运用全面预算管理工具时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供相应的完善措施,以供其他公司在运用中进行参考。
关键词:期货公司;全面预算管理;问题;措施
在当前期货行业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期货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中使用全面预算管理工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期货公司现阶段的发展中,部分管理者没有对全面预算管理对公司发展的意义进行充分认知。而在经济快速发展下,公司通过构建一套适应自身特点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可以提高期货公司核心竞争力,才能使得公司在众多中小期货公司中脱颖而出,进而保障期货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一、当前大多期货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全面预算的管理意识不强
就目前而言,全面预算多数是由财务部门牵头组织拟定,所以多数管理者和员工认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考核等一系列活动是属于财务部门的专属事项。员工特别是管理者的认知偏差导致公司人员并未真正意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因此,在编制全面预算的过程中,大多部门落实不到位,过于形式化,使得公司全面预算管理无法真实有效开展。
中国证监会2日宣布,2009年,中国证监会共承办涉及资本市场改革发展问题的全国人大建议和全国政协提案191件,目前已全部办理完毕。其中,人大代表建议85件,政协委员提案106件,承办总量比上年增加9%,办复率100%。中国证监会高度重视建议提案的办理工作,将其作为改进证券期货监管工作的重要途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强化办理质量,注重办理实效,在完成建议提案办理工作的同时,有效推动了资本市场改革监管工作,促进了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有效提高建议提案的办理效率与质量
证监会有关负责人介绍,2009年证监会承办的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与往年相比,不仅在数量上增多,而且在内容上涉及面更广、针对性更强,涵盖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推出股指期货等多方面热点问题,与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联系更为紧密,充分体现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深入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引导和规范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证监会始终把建议提案办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在办理过程中,针对建议提案的特点要求,加强组织协调,严格落实办理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措施,有效提高了建议提案的办理效率与质量。主要做法是: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会领导多次就2009年建议提案办理工作专门做出指示,要求强化与代表委员们的沟通、交流,密切与各承办部门的协调联系,按建议提案类别分别提出办理方案,尽早安排和开展工作。证监会办公厅及时召开办理工作交办会,通报建议提案的总体情况,对办理工作作出部署安排,落实办理责任,提出时限要求。在办理过程中会领导认真组织研究,亲自审核把关,同时加大对重点难点问题的协调督办,有力推动了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按时高质量完成。
(二)完善和落实办理工作机制
*年是我国证券市场爆发性增长的一年,市场规模明显扩大,投资者数量快速增加,资本市场逐渐成为全社会重要的财富管理平台。在中共上海市委、市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汇金公司等股东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公司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坚持“依法、合规、规范”的经营方针,坚持金融改革、开放、创新的主旋律,坚持低成本运营、跨越式发展的经营盈利模式,向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即定目标稳步前进。公司青年工作紧紧围绕公司中心工作,在团市委的指导下,努力做到服务大局有新贡献,服务青年有新作为,团的建设有新发展,进一步发挥好联系党委与广大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地团结和带领公司青年开创青年工作的新局面。
第一部分*年工作总结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公司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不断推进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建设的新形势,坚持“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原则,围绕青年的教育、培训、培养,扎实有效地开展五方面主体工作,推动青年工作焕发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二、五方面主体工作:
(一)思想教育方面
同志们:
在我国资本市场进入一个深刻变化和更大发展的新形势下,全省证券期货工作会议今天胜利召开了。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就在本次会议前的3月1日,原中国证监会武汉证管办按照全国的统一安排部署,正式更名为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湖北监管局,简称湖北证监局。因此,我首先要代表湖北证监局党委和全局干部职工,向多年来关心和支持我们工作的湖北省委、省政府、省直各部门和各市州党委、政府的领导以及全省上市公司、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相关中介机构和媒体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年新春伊始,国务院以国发3号文件,了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同时又召开了全国银行、证券、保险工作会议;中国证监会召开了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我们这次会议就是在这一新形势的要求下召开的。刚才,超良副省长代表省政府作了题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开创全省资本市场新局面》的重要讲话。根据会议安排,我主要结合这几年来湖北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若干意见》精神,大力推进我省证券期货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这一主题,和大家一起领会精神,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分析形势,制定措施,推动发展。下面我讲3个方面的问题,供大家讨论。
一、总结经验,找准差距,正确认识湖北资本市场当前面临的形势
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受市场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原因共同作用的影响,经历了32个月的持续低迷,市场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都出现了一些深刻的变化。在这种弱市情况下,湖北区域证券市场历经体制转轨和结构调整的剧烈变化和战斗洗礼,克服了去年上半年突如其来的"非典"影响和长期股市低迷等不利因素,在结构调整和规范发展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是上市公司质量有所改善。第一,上市公司规范化程度有所提高。****年,辖内上市公司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结构调整,提高了规范运作水平,公司质量也有所改善。长期以来困扰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募集资金使用不当、关联欠款、关联担保等问题都有所改善。目前全省58家上市公司均已按照要求建立了独立董事制度,共计聘请独立董事184名。80%左右的上市公司董事会中独立董事人数都达到了1/3以上,独立董事的作用正在逐步发挥。与此同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也有所完善。据初步统计,有48家公司按照《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的规定,建立了对董事会负责的内部审计机构;36家公司根据《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的要求在董事会下设了专门的审计委员会,负责监督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实施,并对公司的财务信息及其披露进行审核;部分上市公司已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公司治理文化,如东风汽车的投资者关系管理、长源电力的信息呈报单制度、精伦电子的累积投票制度等。截至****年三季度末,全省存在关联方资金占用的上市公司减少了19家,从年初的46家降至27家,关联欠款总额也由年初的56.72亿元降至38.5亿元,下降了18.22亿元。第二,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持续增强。去年前三季度,辖内57家上市公司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7.7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76%;实现主营业务利润66.4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26%。与此同时,辖内共有41家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较上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有2家公司净利润增幅在100%以上。武钢股份、东风汽车等一批上市公司以其优良的经营业绩和良好的发展势头跻身蓝筹股行列。根据各公司盈利预测的情况来看,预计****年全年辖内将有7家上市公司实现扭亏为盈,6家上市公司业绩同比出现较大幅度的上升。第三,上市公司整体业绩第四季度已出现拐点。目前上市公司****年年报还未完全公布。从初步摸底的情况看,全省上市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506亿元以上,较上年增长4.77%;实现净利润达到22亿元以上,比上年增长59.76%。全省上市公司平均净利润、平均每股收益、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等各项指标与上年同期相比,呈现了50%以上的大幅增长态势,明显呈现出拐点迹象,表明湖北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正在走出低谷。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 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电话:400-888-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