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生物医学工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回顾

生物医学工程在国际上做为一个学科出现,始于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随着宇航技术的进步、人类实现了登月计划以来,生物医学工程有了快速的发展。在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做为一个专门学科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原院校长、我国著名的医学家黄家驷院士是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最早的倡导者。1977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创建、1980年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的成立,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科研单位均设有生物医学工程机构,从事着生物医学的科研教学工作,在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科学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显微镜的发明“解剖”一词由希腊语“Anatomia”转译而来,其意思是用刀剖割,肉眼观察研究人体结构。17世纪LeeWenhock发明了光学显微镜,推动了解剖学向微观层次发展,使人们不但可以了解人体大体解剖的变化,而且可以进一步观察研究其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随着光学显微镜的出现,医学领域相继诞生了细胞学、组织学、细胞病理学,从而将医学研究提高到细胞形态学水平。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能力只能达到微米(μm)级水平,难以分辨病毒及细胞的超微细结构、核结构、DNA等大分子结构。而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电子显微镜,使人们能观察到纳米(nm)级的微小个体,研究细胞的超微结构。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发明都是医学工程研究的成果,它们对推动医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影像学诊断飞跃进步影像学诊断是20世纪医学诊断最重要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50年代X光透视和摄片是临床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而今天由于X线CT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使影像学诊断水平发生了飞跃,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临床诊断水平。即计算机体断层摄影(computedtomographyCT),即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人体组织器官的切面显像。X线CT片提供给医生的信息量,远远大于普通X线照片观察所得的信息。目前,螺旋CT(spiralCT或helicaletCT)已经问世,能快速扫描和重建图像,在临床应用中取代了多数传统的CT,提高了诊断准确率[1]。医学工程研究利用生物组织中氢、磷等原子的核磁共振(nuclearmagneticresonance)原理。研制成功了核磁共振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MRI),它不仅可分辨病理解剖结构形态的变化,还能做到早期识别组织生化功能变化的信息,显示某些疾病在早期价段的改变,有利于临床早期诊断。可以认为MRI工程的进步,促进了医学诊断学向功能与形态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向超快速成像、准实时动态MRI、MRA、FMRI、MRS发展。根据核医学示踪,利用正电子发射核素(18F,11C,13N)的原理,创造的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是目前最先进的影像诊断技术。美国新闻媒体把PET列为十大医学生物技术的榜首。PET问世不过30年历史,但它已显示出对肿瘤学、心脏病学、神经病学、器官移植,新药开发等研究领域的重要价值[2]。影像学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与20世纪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介入医学问世介入医学是一种微创伤的诊疗技术。Dotter和Judkin(1964年)是最早使用介入技术治疗疾病的创始人,他们用导管对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进行扩张治疗取得成功。1967年Margulis首先使用过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Radiology),这是医学文献出现“介入”一词的最早记载。1977年Gruenzing成功地进行了首例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获得成功以后,介入性诊疗技术由于其创伤小、患者痛苦少,安全有效而倍受临床欢迎。20世纪80年代随着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高精度计算机化影像诊查仪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射频消融技术以及高分子(high-polymer)新材料制成的介入技术用的各种导管相继问世,使介入性诊疗技术发生了飞速进步,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从心血管、脑血管、非血管管腔器官到某些恶性肿瘤等都具有使用介入诊疗的适应证,并使诊疗效果明显提高,患者可减免许多大手术之苦。有人把介入诊疗技术视为与药物诊疗、手术诊疗并列的临床三大诊疗技术之一,也有人把介入诊疗技术称之为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临床医学新领域--介入医学[3,4]。

人工器官的应用当人体器官因病伤已不能用常规方法救治时,现代临床医疗技术有可能使用一种人工制造的装置来替代病损器官或补偿其生理功能,人们称这种装置为人工器官(artificialorgan)。如20世纪50年代以前,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治疗,除了应用抗风湿药物、强心药物对症治疗外,对病损的瓣膜很难修复改善,不少患者因心功能衰竭死亡。而今天可以应用人工心肺机体外循环技术,在心脏停跳状态下切开心脏,进行更换人工瓣膜或进行房、室间隔缺损的修补,使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恢复健康。心外科之所以能达到今天这样的水平,主要是由于人工心肺机的问世和使用了人工心脏瓣膜、人工血管等新材料、新技术的结果[5]。

点击阅读全文

生物医学工程展望医学

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Engineering,BME)是一门生物、医学和工程多学

科交叉的边缘科学,它是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新材料、新技术、新

仪器设备,用于防病、治病、保护人民健康,提高医学水平的一门新兴学科。

生物医学工程在国际上做为一个学科出现,始于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随着宇

航技术的进步、人类实现了登月计划以来,生物医学工程有了快速的发展。在我

国,生物医学工程做为一个专门学科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医学科学院、中

点击阅读全文

生物医学工程参观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参观实习报告

参观时间:200*年2月18日

参观地点:*****市中山医院

带队老师:**

2月18日,星期三,天气晴好。

点击阅读全文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探究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强国战略的不断推出,中国生物医学工程(生医)学科发展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尤其在人才培养方面,各高校逐渐探索出适应中国实际国情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探究生医学科发展的真实现状,课题组以东北大学医学与生物信息工程学院为对象进行调查研究,并以主成分分析(PCA)的数学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建模分析。研究表明,在中国,生医学科虽然是新型交叉学科,但已经受到了社会、学生和家长的广泛认可,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在此基础上,高校应更加注重树立学生的专业自信,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借强国战略的东风,进一步促进中国生物医学学科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发展;强国战略;人才培养

一、新战略格局下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概况

生物医学工程(生医)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自1987年国家科委成立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组开始,该学科在中国已经发展了40余年。从专注于科学研究的早期发展到专业细化发展,生物医学工程在中国的专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再从“一带一路”到《中国制造2025》,生物医学工程有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一)““一带一路”倡议与生医学科。“一带一路”是中国国家主席习于2013年提出的跨时代、跨地区、惠及亚欧非三洲的宏大战略目标,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共同简称,也是从最初的发展愿景到如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在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60多个国家中,包含约44亿的总人口数量及21万亿美元的经济总量,“一带一路”使这些国家和地区拥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但是,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中,仍有经济、服务,尤其是医疗技术事业发展有着明显欠缺的区域[1]。例如,处于亚洲南部地区的印度,医疗技术发展水平落后,缺乏相关辅助的医疗设备。在这种情况下,“一带一路”为该国带来了巨大利好。大量医疗设备通过“一带一路”以低利润方式输入至该国,为该国改善医疗条件、提高民生水平做出了有益的贡献。据统计,我国在2017年向印度出口医疗器械的出口额为5.56亿美元,占同年出口额总比的12.4%,远高于“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国家。进一步,我国众多的医疗相关企业也携带大量资源,通过“一带一路”途径进入沿线国家,为改善当地落后的医疗水平做出了实际贡献。例如,在肯尼亚项目中,东软医疗作为肯尼亚政府“全民健康覆盖计划”的核心合作伙伴,为全国37个郡提供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影像云服务及临床应用培训等一站式集成解决方案,解决了当地居民的看病难问题,展示了“中国制造”的理念和态度,深化了“一带一路”战略的主题[2]。

(二)《中国制造2025》计划与生医学科。《中国制造2025》是国务院于2015年5月印发的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的战略文件,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制造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综合国力的标准。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极大提高了综合国力,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目前,中国制造业较之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差距,《中国制造2025》计划将引导中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提高医疗器械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和新技术的突破和应用[3]。

点击阅读全文

生物医学工程应用特色分析论文

摘要:在对“网络及其医学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在课程内容体系上提出构建“面向应用的生物医学工程特色”的计算机网络教学体系建设,注重培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养大学生的科学发展观和自主学习的意识、方法及创新能力,将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紧密结合本专业、本学科未来的应用方向,科学合理地培养大学生的IT知识结构,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适应专业工作中对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要求,成为适应未来社会的合格人才。

生物医学工程是综合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而发展起来的新兴边缘学科,其主要研究方向是运用工程技术手段,研究和解决生物学、医学中的有关问题。

多学科的交叉使它不同于那些经典的学科,也有别于生物医学和纯粹的工程学科。现在的生物医学工程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方面起着巨大作用,世界各主要国家均将它列入高技术领域,重点投资、优先发展。

[1-2]计算机网络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目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和学习领域。

计算机信息网络为医学信息交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流、资源共享、了解医学动态等提供了快捷便利的手段,为医疗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机遇和严峻挑战,未来医疗界的竞争将是医疗高科技信息的竞争。因此,对计算机网络的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要学好这门课程,不仅要学习一些概念,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还要掌握一些技能,具备实际操作的能力。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应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有所区别,以体现出专业特色。

点击阅读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