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智慧教育

企业智慧教育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企业智慧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企业智慧教育

高职实训教学智慧课堂浅析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依托海量数据、大规模计算,人工智能(AI)获得了飞跃式发展,深度学习模型的提出更是直接驱动AI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取得了众多技术突破。课题组概述了基于5G+AI环境下高职实训教学智慧课堂的机遇,分析了高职智慧课堂建设的目标、内容等。教改实践表明:利用高效传输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5G和AI技术有效地融入了高职教育实训课堂的建设,突破了实操教学的各种不便,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有助于学生实时、快速地掌握各种实操技能,解决了实训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关键词:5G+AI;实训教学;智慧课堂

1高职智慧课堂建设的机遇

1)随着“工匠精神”“大国工匠”理念地位的提升,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然而不同于传统的理论知识课堂教学形式,实训教学(技能操作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师技能动作的言传身教和学生对操作的不断练习、纠错和熟练等。实训教学由于学生观摩空间有限,生生间/师生间技能操作与传授造成了诸多教学不便,教师在示范和演示某一技能操作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能同时很清楚和直观地学习和掌握,老师难以同时观察所有学生的练习动作,进行实时指导纠正,不利于学生实时、快速、生动地掌握各种技能知识。2)进入21世纪以来,依托海量数据、大规模计算,人工智能(AI)获得了飞跃式发展,深度学习模型的提出,更是直接驱动AI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取得众多技术突破。结合“5G”通信技术数据传输速率高达10Gbit/s、网络延迟低于1ms和百万级超大连接的特点,相对于4G,5G技术具有更强的关键性能力:传输峰值速率达到20Gbps、用户体验数据率达到100Mbps。5G+AI将实现教学场景大量、实时、生动易懂地展现,也给实训教学(技能操作类教学)方式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3)在这种时代背景和学校实训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下,研究如何以音视频技术和交互式技术应用为核心,以学生技能提升为中心的5G+AI智慧课堂整体解决方案(主要包含示范教学、仿真实操、教学数据分析、教学视频比赛录转播、实训课程资源库等功能),以实现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智慧化需求尤为重要。

2国内外的基本研究状况

1)随着我国信息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对于智慧教育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有学者指出,智能化技术促发了教育系统的“形变”,而智慧教育则将引发教育系统的“质变”[1]。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其中指出要实现教育信息化2.0应启动“智慧教育创新引领行动,完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充实适应信息时代、智能时代发展需要的人工智能和编程课程内容”。为响应国家有关人工智能科普教育的政策,各地都在建立“人工智能科普教育示范校”,将人工智能课程纳入常规教学,推动5G+AI智慧课堂的方案落地。关于5G环境下的智慧课堂研究,李玉强[2]提出了5G背景下智慧校园的建设趋势主要在多应用场景的智慧教室、云智慧平台方面。蔡苏等[3]开发了5G环境下的多模态智慧课堂实践案例——“彩虹的秘密”,通过多模态资源整合、多模态互动、多模态评估的多模态智慧教学方式,利用5G高带宽、低时延、大连接的技术特性,接入VR/AR/MR设备、全息投影、智能白板、移动终端、智慧学习笔等多种形态的智联终端和教育装备,实现多种软硬件设备间的无缝互联、协同工作,为学习者提供沉浸式的实时学习体验[4]。相关数据显示,仅2012—2017年,就有195位作者发表1篇关于智慧教育教学的论文;发表2篇关于智慧教育教学的论文的作者有28位。可见在我国有很多学者在研究智慧教学,而关于智慧教育主题的文献数量在2018年也在持续增长。2)国外智慧教育研究起步较早,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经验相对丰富,能够为解决我国智慧校园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供有益思路。国外一流大学关于智慧教育的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以实现学校有效的IT治理为目标,例如在智慧教育建设排名第一的麻省理工学院,在建设时明确设立校级首席信息官职位和办公室,并根据应用服务建立不同的分支部门,形成了决策、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机构职能。斯坦福大学和剑桥大学的信息化组织机构最为健全,其中,斯坦福大学设立了CIO办公室、战略服务部、企业技术部等7个部门;剑桥大学除上述7个核心部门外,还设立了负责全校信息化顶层设计的架构部和负责校级核心业务的大项系统部。国外一流大学在建设智慧教育时都不再是建设单一的智慧教室来满足某一教学功能,基本实现了从IT管理向IT治理的转变,并将IT治理的核心观念贯穿到各部门业务职能中,非常重视IT发展和大学整体愿景之间的关联与互促。同时,深切意识到保护师生个人信息与教学科研成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信息风险和安全管理已成为各高校共同的关注重点,为我国的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点击阅读全文

全息影像技术在智慧教育中应用

摘要:随着世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型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变化。在教育尤其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融入新的技术,这样可以有效地扩充教学手段、拓展教学理念及丰富教学方法,让整个教学工作变得更加科学化、多元化。文章主要探讨了全息技术的概念,并分析了全息影像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希望可以给相关研究和实践带来一些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全息影像技术;智慧教育;高等教育;应用

全息影像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激光器问世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全息影像是虚拟成像技术通俗说法,又称为全息成像和幻影成像,其基本成像机理是利用光波干涉法来同时记录物体光波的振幅与相位,然后再利用衍射原理再现物体的光波信息。全息影像技术作为各国政府及企业高度关注的前沿技术之一,已在通信、医学、军事等领域如火如荼地展开探讨与应用。随着技术的成熟,英国索尔福德大学等国外院校已经开始探索将全息影像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并得到了大部分任职教师的认可,认为全息影像技术在未来将是有效的教学工具,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将有显而易见的帮助。由此可见全息影像技术运用到智慧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但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教育存在的不足,尤其表现在增强学习互动体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学习专业知识。

1全息影像技术在智慧教育中运用的理念

全息影像技术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来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的技术(图1)。该技术记录了包括外观、颜色、运动轨迹、空间位置等全部信息,并事先做好的影像,再播放出来以3D形式展示在观影者面前。全息技术在智慧教育中的运用主要是利用全息影像的3D虚拟现实特性,结合还原真实场景的声音,来给学生提供视觉、听觉方面的各种逼真体验,这种如同身临其境的教学感受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突破空间、时间的约束,给学生构造出综合、可视化、强交互、虚实融合的学习环境[1],更好地优化教学环境。目前,通过将全息影像技术运用到智慧教育中,正在让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得更加信息化、多样化。随着全息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更将极大的促进智慧教育行业的发展。通过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学习环境,带给学生交互性更强、画面感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并将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降低那些理解力、想象力较差的学生学习的难度,从而提升知识的接受度[2]。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出适合当前时代发展需求的、具有更强适应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综合性人才,这种智慧教育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将带给社会更多的益处。

2全息影像技术在智慧教育中的应用

点击阅读全文

政府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工作方案

一、开展信息惠民试点示范。

加强智慧城市建设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关行业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乡规划以及有关专项规划衔接。制定并推动实施“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兴业态,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制定省云计算大数据开放合作指导意见,培育壮大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实施大数据工程,加快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建设,推动建立省政府数据服务网,促进政务数据开放共享。推动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国家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区域试点等示范工程加快建设。

二、贯彻落实国家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和评价指标。

根据国家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相关要求以及总体框架(试行),研究建立我省智慧城市建设评价体系,指导相关部门建立各领域具体指标体系。

三、加强全省信息安全能力建设。

做好属地网络安全监管以及要害设施和资源、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和保护工作,推动同步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措施。创新互联网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违法信息动态防控处置机制和违法行为监测预警机制,提升网络安全管理能力。完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推进移动信息安全服务云平台、信息安全系统软件测试中心、信息安全产业基地等建设,建立健全智慧城市信息安全支撑体系。

点击阅读全文

企业管理中智慧管理模式的应用

在时展与社会变迁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日趋激烈,对于企业而言,要在竞争激烈的时代中取得一席之地,那么,必须要在管理模式上进行改革与创新,智慧管理是在智慧城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下诞生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利用智慧管理,能够强化企业内部的人才队伍建设,优化管理结构,整合行业资源,从而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让企业朝着高效、绿色、畅通的目标而发展。

1智慧管理模式的作用分析

当前,尽管国内外研究人员针对智慧管理进行了不同层面的研究,但是,综合来看,现有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尚未构建出完善的理论化体系,关于智慧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知识与智力的结合以及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智慧管理是新公共管理理论、智慧化、信息技术之间的结合产物,是信息化的高级形式,其主要表现为企业应用网格化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支持下,创新管理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在智慧管理模式的应用上,需要利用物联网、大数据、数据挖掘技术等来建设智慧管理平台,将管理部门的各个业务集合起来,整合业务数据,将其置于平台中,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换,并以此来优化企业内部的管理流程,实现决策战略管理和部门协同管理,从而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综合质量。智慧管理体系为企业创造了一套超越传统管理理念的新型智能体系,这一管理体系的应用,能够精简业务流程,提升决策水平,综合来看,智慧管理的特征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要素的全息化。在企业中应用智慧管理模式,实现了各类要素的可测、可控、可感知;第二,部门的整合与协同。智慧管理模式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促进了各类资源的整合,实现了系统之间的深度结合,能够提升部门的协同管理能力;第三,决策智慧化[1]。智慧管理提高了企业决策的质量,在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下,企业管理部门也要转变传统的主观管理和决策方式,基于大数据、云计算来开展客观决策;第四,服务个性化。智慧管理的根本目标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创新,最大限度满足员工和用户的需求,推动企业内部组织机构的改革,继而提升企业的综合盈利能力。智慧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在具体的应用上,也要根据管理要求来创新手段和方法。

2智慧管理的应用原则

2.1目标专注化原则

在应用智慧管理时,不能将管理目标置于知识资源上,忽视了企业可持续发展与价值增值,而是要通过信息技术,将智慧资源与能力转化为价值增值,使之成为企业发展的无形资产[2]。因此,在智慧管理的应用上,要遵循目标专注化原则,以此来保证管理能效。

点击阅读全文

智慧农业建设成效与发展浅析

[提要]目前智慧农业是世界农业的主要探索方向。本文通过搜集一系列资料对智慧农业发展环境进行分析,结合国外智慧农业发展经验,对我国智慧农业发展路径进行研究。

关键词:智慧农业;环境分析;成效评估;国外经验;路径分析

智慧农业是现代信息技术综合应用的结果,它将云计算、传感网、3S等技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农业信息感知不再困难,同时也让数据资源收集与管理更加便捷。它与其他科学技术的融合使得建设世界水平农业具有重要意义。数字乡村发展是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十四五”时期是数字乡村全面“布局”和重点“破局”发展的关键阶段。数字乡村战略的实施离不开智慧农业,在“十四五”规划下,我国智慧农业建设取得一定的突破与进展。

一、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政策支持分析。智慧农业是我国农业根本出路,从2014年起,我国陆续出台了诸多有关于支持和指导智慧农业建设的文件。2014年,农业部发布文件提出加强乡村信息化建设,提高满足农民生产生活信息需要的能力;2015年,国务院印发有关于推进“互联网+”建设的文件,要求到2025年,以“互联网+”产业体系为基础构建新经济,大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2015年,农业部发布有关于推进农村农业大数据发展的文件,提到2018年基本上实现数据共享共用,2020年做到政府数据开放,实现政府政务阳光透明,2025年建成全球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2016年,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发布了“互联网+”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方案以及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方案,规划里均提及加强农村智慧农业建设,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上来,实现农村农业的数据共享;2018年发布的国家园林发展规划中,要求到2025年,园区打造成为产城镇村融合发展与农村综合改革的示范典型;2018年2月,国务院发布有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与意见,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方位的规划,提及加快数字农业的建设,加强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二)现状分析。第一,多数居民对智慧农业场所建设不是很了解,部分地区设立了智慧农业建设所需场所,但总体而言,智慧农业场所的设立还不是很完善。第二,智慧农业相关设备与平台正被人们所接受,但智慧农业系统设备与平台不完备。第三,智慧农业相关的组织机构较少,智慧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尚未达到预期,智慧农业建设中相关专业人才稀缺问题突出。第四,通过对智慧农业在生产上带来效益的期望统计,人们对智慧农业提出了新的期望,希望在管理、信息掌握等方面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尤其是事关生产的管理,例如实现科学化管理、减少人力投入以及病虫草害的监测和防治问题。根据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统计情况,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已投入使用的占比稍微较低,现代农业产业科技中心建设现已保持高速发展中。我国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一直未放缓过脚步。第五,虽然智慧农业有一定的发展,但是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目前智慧农业场所、相关设备与平台、组织机构以及政府保障政策都没有完善和落实到位,但有望在未来的得到发展与完善。

点击阅读全文